
带头人张富玉
|
周口地区侨办与侨联、外办、旅游局合署办公,地区所辖8县2市也都建立了侨办侨联机构。几年来,地县两级侨办、侨联的同志团结奋进,知难而上,闯出了一条新路子,开创了工作新局面,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邓小平侨务思想作指导,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理清思路,抓住机遇,开拓进取。 |
周口地区侨务部门认为,转变思想、观念和确立正确的工作思路至关重要。几年来,侨办、侨联的同志在党组带领下,踏踏实实坐下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邓小平侨务思想,分析研讨周口地区的区情、侨情,得到了以下共识并用来指导工作。
1、邓小平理论、邓小平侨务思想是做好侨务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诸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三个有利于”原则,“海外关系”论,“独特机遇”论,祖国统一论等,周口地区的所有侨务工作都是在这些理论指导下开展并取得成效的。
2、要做好工作,必须在实事求是的前提下,大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使思想观念和侨务工作跟上时代的步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接轨。周口地区侨务工作的一些思路和举措,就是一些新的思想观念的具体实践。
3、认清形势,理清思路,发挥优势,抢抓机遇,敢试敢闯,开拓进取。周口地区侨务部门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围绕一个中心(经济建设),突出两个服务(为侨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确立大侨务观念和“想大事,办实事,主战场上显优势”的工作思路,制定了一年打基础,二年上轨道,三年走上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战略构想。他们发挥优势,扩大宣传,寻找机遇,凡是看准的事,就立即大胆地去干。从而使侨务工作不断出现新的增长点。例如:推广养殖“豫金香”系列猪,推广旅游幸运保险等工作,都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周口地区侨办、侨联发动全体职工,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理清工作思路,收到了纲举目张的效果。最近几年,他们的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从应付上级任务到积极拓展新业,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转变,在为侨服务、为周口地区的对外开发和经济建设服务等方面,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呈现出工作面貌好,工作秩序好,工作实绩好的喜人景象。
二、发挥侨务优势,为经济建设服务全方位、立体化。
周口地区侨务部门为经济建设服务,不是线性的,也不是面性的,而是立体的,全方位的,可以说是处处大显身手。
l、首先,周口地区侨务部门利用对外联系广泛的优势,初步构筑了一个面向全省、全国、全世界的大侨务格局和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近年来,他们组织出国联谊、考察、招商引资共50多批,200多人次,与海外20多个华人社团建立了密切的联系,结交了一大批海外朋友,仅周口地区深圳三胞联谊会就请到客商256人。一些县市在侨务部门的中介下,与沿海侨乡建立了友好协作关系。在此基础上,他们积极参加或协助举办各种大型涉外招商活动,搜集信息683条,引进人才100多人,促成对外合作项目56个,利用外资4438万美元,起到了很好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经地区侨办牵线搭桥,祖籍沈丘县的美籍华人闫东合先生投资140万美元,将已倒闭的西华县针织厂,改制为独资企业,重新启动开工,安排近三百名下岗职工再就业。
2、带领企业跨出国门求发展。1997年,地区侨务部门领导从省侨办得到信息一柬埔寨正处于长期战乱后的经济重建时期,土地、劳力价格低廉,投资政策优惠。他们敏锐地抓住这一机遇,十多次组团赴柬联络、考察、谈判。目前,周口地区已在柬注册成立6家公司,地区电业局在金边已投资600万元。与此同时,地区侨务部门还组织企业到越南、蒙古、俄罗斯、吉尔吉斯、哈萨克斯坦等国投资办厂、洽谈贸易,并开通了太康县桐板销往日本、鹿邑县白酒销往台湾及东南亚国家的渠道。周口地区侨务部门这种有组织地跨出国门办实业求发展,为企业分忧解难的做法,受到了周口地区各级领导和企业界的好评。地委委员行署常务副专员说:“赴柬埔寨经商办厂是我区对外开发的重大举措,侨办、侨联为我区办了一件大好事,这条路子是正确的,我们要下决心走到底。”
此外,周口地区侨办还与劳动局联合组织劳务输出,仅1998年就输出92人,县市输出251人,国外劳务116人。
3、实施“兴周富民”工程。1996年,地区侨务部门大胆设想,小心论证,慎重决策,与河南省联发公司合作,在农村推广养殖小香猪、金华猪等种猪1200多头,迄今已覆盖6个县市,繁殖数万头,农户获利300多万元。1997年,他们还自办了一个养殖基地。最近,他们又在各县建立了推广工作站,制定了新的促销措施,为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奠定了基础。此外,他们还与地区人寿保险公司合作,开展“香港回归旅游幸运保险’活动,共发出保险卷30万份,并率21名幸运者赴香港、泰国旅游,这项活动把侨务宣传、庆香港回归和旅游保险促销有机融为一体,收效甚好。
4、大力发展侨务系统经济实体,增强搞好“两个服务”的实力。目前,全地区侨务系统有自办企业30家,总投资1660万元,从业人数691人(其中侨眷子女263人),年产值(营业额)2450万元,盈利276万元,入库税金130万元。全区有侨属企业149家,年产值(营业额)3100万元,上缴税金224万元,盈利425万元。1997年他们组织了全区侨办企业产品展评会,受到社会好评。地区侨联现自办企业6家,也获得较好的效益。
周口地区侨务部门的实践证明,发展地方经济应与发展系统经济、增强自身实力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侨服务,为地方经济服务。“两个服务”的宗旨和实践,从客观上给侨务部门提供了增强实力、发展自己的可能和机遇,而侨务部门自身发展了,实力增强了,也更有利于深化和扩大“两个服务”,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反之,侨务部门如果没有一定的服务实力,就难以掌握服务的主动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想干的事干不成,干不好,也就很难有大的作为。周口地区侨务部门在工作中,不管是牵线搭桥,还是自办实体,与人合作,不管是深入农户,还是走出国门,都较好地处理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侨务工作和经济工作、服务与报酬等方面的关系,从而为各项侨务工作全面、深入、热火朝天地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利用文化资源优势,全面加强宣传联络,增进侨胞对周口的了解和亲情。
周四位于中华民族文化发祥的腹地,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对海外侨胞有着强大的吸引力。近年来,地区各级侨务部门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加大对外宣传和联谊的力度。他们先后成立了中国淮阳陈氏研究会、中国鹿邑老子学会等6个历史文化研究机构,并成功的举办了淮阳“中华龙都朝祖会”、“中国鹿邑国际老子学术研讨会”、阳夏(太康)谢氏国际联谊会”等一系列学术活动;成功地接待了泰国陈氏宗亲总会谒祖团、李氏宗亲祭祖团、台湾文化朝祖会、淮阳弦歌台孔子祭拜活动,先后组织6批30多人的陈、李、谢等姓氏文化研究人员出国交流和联谊,与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及港台等有关社团建立了联络渠道。1998年11月,地区侨办、侨联率周口地区文艺家考察团出访港、澳、新、马、泰,与当地的艺术家和侨领进行了交流和联谊。
周口地区各级侨务部门还注重利用新闻传媒开展宣传工作,仅1997-1998年,他们就向报刊、电台、电视台组供改类稿件185条,被采用140条,较好地配合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为塑造周口地区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和侨务社会形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依法护侨、争取侨心,为侨服务,多办实事。
几年来,周口地区各级侨务部门认真贯彻十六字原则和《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全区每年都定期召开“一法两办法”学习座谈会,并利用广播、电视举办讲座或出专刊、办板报、办厨窗、印发宣传材料等,广泛宣传侨务法律法规。同时还配合地区人大开展侨务执法大检查, 协助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处理和解决了60多起侵侨案件和事件,有力地维护了侨益。澳门同 胞郝祥景的侄子因邻里纠纷被打成重伤,昏迷半个月,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郸城县侨办了解情况后,立即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处理,让对方支付2.6万元的医疗费,并赔偿损失。郝祥景兄弟对此十分感激。
地区各级侨务部门还扎扎实实地开展“爱侨胞、护侨益、解侨忧、帮侨富、暖侨心”的五字联心活动,为侨服务如一团火。他们走村串户,嘘寒问暖,扶危解困,在帮助归侨侨眷子女升学、就业、治病、出境探亲、脱贫致富等方面,办成了千百件的好事、实事,深得侨心。周口市一位侨眷说:“老红军、老八路的作风,我们在侨办找到了。”祖籍商水县的港胞杨改清先生之母年逾古稀,病重垂危,地区侨办领导闻讯后,及时联系地区医院派救护车接到周口住院,请专家救治。住院期间,侨办领导多次前去看望,帮助解决困难,大年初一还带领同志们给杨母拜年。经过治疗,杨母转危为安。杨先生十分感动,为表达感激之情,向地区医院捐赠了价值47万元的救护车一辆,并向家乡商水县邓城捐资120万元建造学校,此外,还提出了再捐1000万元建造邓城沙河大桥的意愿。祖籍鹿邑县的美籍华人秦维聪博士,其本人及在鹿邑的眷属一直得到侨办部门的关心,1985年他设立了李耳奖学金,至1995年的10年间,每年用1000美元奖励优秀应届高中毕业生男女各5名,为进一步表达爱乡之情,感激之意,自1996年开始,他把奖学金增至每年2000美元。他说:“我的奖学金将与日月同辉,一直寄下去,并且要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鹿邑县侨办的同志说得好:“要想让华人做贡献,我们先要为华人做贡献。”
五、加强自身建设,创精神文明单位。
周口地区的侨务工作之所以全面开花,成果丰硕,与他们努力加强自身建设,积极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密不可分,这也是他们搞好工作的重要源动力。
l、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近年来,周口地区侨办、侨联党组,始终把加强班子自身建设作为“龙头工程”来抓,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要求,坚持把思想建设和理论学习放在首位,努力提高党组“一班人”的整体素质。一是重视理论学习。几年来,坚持每周一上午领导班子成员集中学习制度,重点学习马列著作、毛泽东选集和邓小平理论,并采取多种办法,保证理论学习人员、时间、内容、效果的落实,同时坚持写学习心得并定期进行交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理论水平和领导水平。在领导班子带动下,全体职工坚持每周一下午集中学习制度,并组织召开了学习邓小平侨务理论研讨会,共写出论文16篇。此外还派出22人次参加国务院侨办和省地党校举 办的各种理论培训,人均外派学习次数达1.5次。二是注重团结。“班长”作风民主,善于倾听同志们的意见和建设。班子成员之间工作上相互支持,学习上相互帮助,生活上相互体贴,大家有一个共识:团结就是力量,人和事业兴。工作中有不同看法和意见,大家都能以大局为重,求同存异。三是坚持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集体研究,一旦决定就坚决执行,四是班长率先垂范。党组书记张富玉同志学习认真刻苦,业务思路清晰,作风扎扎实实,身先士卒。地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评价说:“地区侨务部门是有一个好班长,组成了一个好班子,带出了一支好队伍,影响了一个好系统。”
2、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周口地区侨办、侨联十分重视机关的思想作风建设,去年专门成立了领导组,制定方案,开展机关思想作风整顿,通过组织学习、对照检查、总结提高等四个阶段,使全体职工提高了认识,振奋了精神,增强了信心。平时,他们则利用会上会下等适当场合,表彰先进,鞭策后进,树立正气,抵制歪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谈心活动,消除误会,化解矛盾。对职工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及时帮助解决,消除后顾之忧。他们还经常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的精神生活,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在党的生日或重大节日,机关都要制作宣传厨窗,举办座谈会、联欢会等活动,寓教于乐,收效甚佳。
3、加强制度建设,创建精神文明。近年来,周口地区侨办、侨联注意加强建章立制工作,规范工作职责和办事程序,用制度约束人,依法行政。他们先后制定和完善了从主任主席到科室个人的工作岗位职责12项,制定了工作、学习、党建、廉政、财会、卫生等制度15项。目前,地区侨办、侨联已连续五年保持地级文明单位称号,并于99年初荣获省级文明单位。7个县市侨办也先后跨身县级文明单位行列。最近,他们又下发了创建精神文明单位,建设先进系统的意见,决心加大创建工作力度,上下联动,三年内实现创建文明系统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