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东区侨联先进事迹

WB01417_.gif (1257 bytes)


  天津市河东区归国华侨联合会是在原河东区侨联小组的基础上组建的,根据第三次中国侨联侨代会章程的规定,于85年4月27日正式成立。在中共河东区委的领导下,积极主动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团结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桥梁和纽带重要作用。在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侨服务、依法护侨、创办侨联企业、参政议政、开展对内对外联络、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侨联成立十多年来,适应改革开放新情况,因地制宜、积极开拓我区侨务工作新局面,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显著成绩,曾多次在全国省会城市、市侨联系统交流经验,曾两次在《中国侨联动态》全面刊登了我会经验材料,94年在为实现“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做贡献活动中,被评为中华全国侨联先进集体,95年获天津市侨联“振兴中华奉献奖”先进集体。
  区侨联主席、副主席带领全体委员成员坚持学习制度、坚持每月主席办公会议、每季常务会议、每半年全委会的例会制度。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理论联系实际,举办报告会、学习心得交流会、专题座谈会等多种形式。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侨务政策。通过学习把侨联干部及广大归侨的思想统一到十五大精神上来,把归侨、侨眷的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五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通过学习理论,把班子建设成革命化能战斗的整体,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作风,全心全意为归侨、侨眷服务,为归侨、侨眷办实事,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团结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贴心人。
  我区侨联发挥海外联系面广的优势,加强对外联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为天津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服务。一是走出去,近几年区侨联委员及部分归侨有18人次,赴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泰国、老挝、法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探亲访问。我们充分利用归侨出国探亲的机会,请出国人员带走大量介绍我市区招商引资及投资意向信息材料,在国外接触许许多多海外客商,如:印尼世界华人集团林绍良的顾问张鸣琴夫妇、亚西亚银行总经理王文良及印尼巨商陈泽太等及其社团“融侨基金会”、“幸福基金会”。宣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建设各条战线取得的辉煌成就,宣传天津市区的投资环境,做了大量团结争取工作,大大提高了天津市在海外的知名度。二是积极为我市区经济建设牵线搭桥提供信息575件,介绍洽谈和签订协议的引进项目407项,协助有关部门已投入生产的资金71万美元。为我区吸引外资做了积极有益的贡献。
  侨联是党和政府联系和团结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桥梁和纽带。在新时期,必须要积极创办经济实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因此我区侨联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关怀下,在一无经营资金、二无专门人才、三无经营场地的情况下白手起家、因地制宜、艰苦创业创建了经济实体——侨友实业公司。在创办经济实体的全过程不是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许多挫折,曾面临过被撤并、行业归口,还出现过严重亏损,负债26万多元等问题。区侨联一班人同心同德,采取果断措施,停产整顿,遏制亏损的发展。总结了89年以前侨联对企业没有自主权,经营及管理混乱的失败教训,理顺关系,确立侨联对企业的领导地位,牢牢掌握住人事权,企业的经理由侨联负责任免,建立了规章制度,加强了管理,扭转亏损的局面,还清了所有的债务。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加强协调服务,充分发挥企业经营者的主观能动性和经营积极性,监督其合法经营,合理分配,照章纳税等。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经营权由公司经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侨联把握好“活而不乱、管而不死”的辩证关系,按经济规律管理好企业,保障侨联企业经济的健康、快速地发展。十多年来销售总额达9407多万元、上缴税金372万多元,到 98年底纯利润 287.7万多元;安排待业青年及下岗职工 116人,其中归侨子女 33名,为归侨、侨眷解除后顾之忧,为活跃我区市场、繁荣经济,为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为减轻国家负担,以求自立自主地解决区侨联的活动经费,活跃和促进我区侨务工作的开展,侨联企业每年为区侨联提供经费从两万到五万多元,实现了财政不拨款,经费自给自养的目标,为归侨、侨眷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的活动,以及开展对内对外联络工作,提供了经费的保证,加强了侨联和广大归侨、侨眷的情谊,增强了归侨、侨眷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扩大了对海外的影响。与此同时,从经费中,为利国利民的公益事业尽心竭力,捐赠区教育基金会、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及为区海联提供经费等35500元,为中国侨联、市侨联庆40周年出版画册捐赠15000元,发动归侨、侨眷(部分)及侨联企业向长江、嫩江、松花江受灾地区人民献上一片爱心捐赠21700元,衣物738件。得到社会的好评。
  95年第10期《中国侨联动态》刊登了天津市河东区侨联题为《创好经济实体更好地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经验材料;96年第3期《中国侨联动态》刊登了中国侨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何添发及经济部部长高景远等到天津市侨联考察调研工作的编者按,介绍河东区侨联在《区委和政府的领导与支持是办好侨联企业的根本保证》的材料。区侨联自办企业,于 95年被评为天津市人民政府城市集体经济“明星企业”,96年被评为“巨人企业”,97年被评为“三星企业”。
  积极宣传,以法护侨,为了使广大归侨、侨眷都能了解熟悉《保护法》及其《实施办法》,区侨联印发了六百多份,发给归侨、侨眷每户一份。举办“侨法”知识竞赛,还利用联欢会、茶话会等多种形式进行“侨法”宣传教育。并要求广大归侨、侨眷通过各种渠道向海外宣传《保护法》及其《实施办法》。宣传祖国侨务政策的稳定和政府对海外侨胞利益的关切,激发他们爱国爱乡的热情。十几年如一日,只要归侨、侨眷提出的要求合理,区侨联及时向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如实反映情况,本着“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根据特点、适当照顾”方针,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方法,协助有关部门给予解决,急侨之所急,办侨之所需,真心实意地为归侨、侨眷办了实事个好事。如:解决归侨子女的劳动就业33名、升学37人、归侨拆迁住房的安置24人,归侨因住院医药费花销大,负担重影响生活,就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请所在单位按特殊情况适当照顾给予解决,报销了药费24100多元。多年来,就我区“两会”期间,归侨、侨眷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献计献策,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和侨界的重点、特点以及广大群众关心的问题,每年都提出30多条建议案,全部被采纳,有的正在实施。如:清理违章建筑、占压煤气、上下水管道的建议案被评为优秀提案,今年提出的《保护外资企业的合法权益,做好协调服务的建议案》及《抓住机遇突出重点加大港资和台资引进的力度的建议案》作为99年重点办理的提案。多名归侨、区政协委员被评为优秀政协委员。区侨联还参与区委、区政府重大问题的民主协商,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得到区领导的重视和采纳。
  为加强对内联络联谊工作,活跃归侨侨眷生活,每逢节日开展多种形式的联欢会、茶话会、电影招待会并坚持每月最后一个周末开展联谊活动。同时每年坚持组团外出参观学习,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并拜访兄弟省市侨联织交流经验及建立联系;每年处理境内外来信来访达180多人次,每年为离退休、老弱病归侨、侨眷送温暖活动70人次以上,加深了侨联组织与归侨、侨眷的情谊,深受他们的拥护和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