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侨联先进事迹

WB01417_.gif (1257 bytes)


  荆州市地处长江中游,坐依江汉平原,东望武汉,西接三峡,辖荆州、沙市二区,松滋、石首、洪湖三市及公安、监利、江陵三县。全市现有国内、国(境)外侨务工作对象16400余人,其中国内工作对象11200余人,国(境)外工作对象5200余人。
  新千年的第一年,是中国侨联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我们立即按照中国侨联关于“组织起来、活跃起来”的要从思想上、组织上、工作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基层侨联组织建设,努力使基层侨联组织真正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桥梁和纽带。
  一、面对新的形势,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突破口
  我会是1994年10月地市合并后,由原沙市市侨联和荆州地区侨联合并组建起来的。当时所属基层侨联有的近乎瘫痪,有的名存实亡,有的甚至连名也没有了。石首市侨联1993年在机构改革中被撤销;洪湖市侨联虽然还保留一个牌子、一枚章子,但侨联组织并不在编制之列,且15年末换过届;其他几个县市的侨联稍好一点,但也是10多年末换届。有人形象地把当时的侨联比喻成上有头,下无腿的吊脚楼。
  1999年7月,我会由于在抗洪救灾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因而在第六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上被评为先进集体。我会常务副主席赵智龙同志光荣出席了这次会议并被选为中国侨联委员。他亲耳聆听了钱其琛同志和中国侨联主席林兆枢同志的讲话,从而倍受鼓舞,认识有了质的飞跃。意识到侨联组织的活力在基层,工作的重心在基层。侨联工作的群众性、民间性也要通过基层组织来体现。只有把基础打牢了,我们才能把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组织起来、团体才能活跃起来。
  为了摸清各县、市侨联实际情况,我会4名干部花了整整二个月的时间,跑遍全市8个县、市(区)及有关乡镇、农场,深入到归侨、侨眷家中,对基层侨联组织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并征求对下一步工作的意见。我们深知,分管侨联工作的市委、市政府领导工作千头万绪,而且每项工作都很重要。侨联工作要想有地位,必须靠自己积极争取。但仅向领导喊侨联工作重要、提困难是不可能达到预想效果的,只有同时提出具体、合理、可行的措施和建设,才有助于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为此,我们在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六代会”精神的同时,又将一份如实反映我市侨联基层组织情况和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的调查报告呈交给市委、市政府。
  这份调查报告,引起了市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分管侨联工作的市委副书记谢作达多次专门召集市委组织部和市编制办负责人会议,具体研究各县、市、区侨联干部扩配备、编制和级别问题。同时,谢书记还打电话给问题较多的县、市党政领导,并责成市委副秘书长钟荣成同志和我会干部一起到一个个县、市进行督办。自去年9月份以来,钟秘书长带着我会干部多次深入基层县市,积极向当地党政干部宣传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侨务工作的指示,宣传钱其琛同志在“六代会”上的讲话精神,宣传侨联工作的重要性;争取地方党委对侨联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几年来,通过我们的工作,石首市在93年机构改革一撤销后,于99年恢复了侨联组织,并进行了换届,选出了新的领导班子。洪湖市侨联15年来有牌有章但无编,影响了侨联干部的积极性,为了使侨联能更好地开展工作,钟秘书长和我们反复向洪湖市委、市政府宣传侨联工作的重要性。洪湖市委赵书记听后,立即要求侨联写份报告交编制委员会,做为特殊问题解决。报告呈上后,不到一个月时间洪湖市侨联在洪湖市市委的重视和支持下15年来无编状况得到了解决。2000年4月份圆满进行了换届工作,成立了新的侨联领导班子,使侨联工作步入了正常轨道。洪湖市归侨侨眷高兴地说:“15年了,头发都白了,终于盼来了我们自己的家。”另外,去年监利县侨联原主席面临退休,县外侨办欲用空编解决其他人员的问题,县侨联将面临编制被挤占,侨联干部无“侨”身份的状况。面对如此棘手问题,老主席一方面向县委有关领导汇报,同时又以书面材料向我会反映。我会得知这一情况后,反复向县委组织部、县编委反映情况,强调中国侨联章程关于县、市一级侨联组织的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必须是归侨、侨眷的规定,同时又给县委组织部和县编委寄去了中国侨联章程。通过反复做工作,监利县侨联这次换届是从县工商银行抽调的一位政治上可靠、热爱侨联工作的年轻侨眷到县侨联任专职干部。松滋市侨联按规定未到换届时候,但为使全市侨联组织步调一致,我会要求该市提前换届。当找到该市分管群团副书记时,该领导认为;我市侨联与外侨办合署办公,以前换届工作均由政府领导和安排,这次换届工作还需同政府领导协商安排。为此,钟秘书长和我们着重对侨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团体这一问题进行陈述,使该领导改变想法,予以支持。经过4个月来的不懈努力,各县、市党委和政府开始重视和支持侨联基在组织建设工作,从元月份开始全市侨联进行换届。截止目前,全市各个县、市侨联基本换届完毕。选举了新的侨联领导班子,一个个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各县市侨联又恢复了活力。
  在抓好各县、市侨联基础建设的同时,荆州市市委、市政府考虑到侨联工作的特殊性,在全市小车定编中,从清理的十几辆小车中,调剂出一辆车况最好的车给我会,解决了我会长期以来出门乘车难的状况。市委这些举措无疑是雪中送炭,给我会实打实的有力支持,是我市侨联组织建设的最根本保证。
  二、配备好侨联专兼职干部,在充分调动其积极性的同时,注重借助其他力量
  侨联基层组织建立后,一批年轻的归侨侨眷干部被充实到侨联岗位。但由于侨联既非有权力的政府机关,亦非财力雄厚的企事业单位,在开展工作方面存有一定难度,许多工作需依靠其他部门给予支持。在专职干部有限的情况下,我们注重在具有“侨”的身份领导中选配好兼职干部,做到专职干部处理日常工作事务,兼职干部利用自己的长处积极支持、帮助侨联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专、兼职干部形成一股合力,使侨联工作能有声有色开展,步入规范化轨道。如石首市侨联主席由土地局局长兼任,副主席由国资局局长兼任,换届以来,他们进行了常委分工,着重开展了侨情摸底,加强对内对外宣传和联络,并编印了新一代华侨通讯录供市委、市政府参考。如今他们每开展一次活动,都由一个常委轮流负责,既解决了场地又解决了经费。通过一系列工作和活动,使分管领导看到侨联组织的活力和作用。市委刘书记在参加春节茶话会和接待回国探亲的华侨、华人后,对侨联负责人讲:“侨联组织是对外联络和宣传我市的重要窗口。凡是今后海外华人、华侨归国探亲,只要我在家,我一定出面接待;凡是侨联组织的大型活动我都积极参加”。又如江陵县是98年底机构改革后新成立的县,许多部门都是县委办公室和县政府办公室统管。当在我会反复宣传党和国家关于侨联工作的重要性时,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多次会议讨论决定成立江陵县第一届侨联委员会,并聘请了常务副县长为名誉主席,侨联主席、副主席则由财政局局长和电力局副局长兼任。在今年5月1日,湖北省侨联组织深圳项目联络洽谈会上,由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侨联名誉主席带队组团第一次参加了侨联活动,并在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县委副书记和常务副县长深有感触地说:“侨联不愧是内引外联的桥梁,对外宣传的窗口,是我们广交朋友的助手,是发展地方经济的帮手。”
  截至目前为止,全市各级侨联组织现有专职干部16人,兼职干部80余人,各级侨联组织完善健全,真正做到有组织、有队伍、有经费、有活力。
  我市县、市侨联多数与外事侨务办公室合署办也是几块牌子一套人马,其中侨联只有一二个编制,因此许多工作都需靠外侨办同志共同努力完成。为此,我会在平常工作中注重加强与市外侨办的联系,每季度召开一次联系会,互通情况,相互交流,并十分注重处理好与县、市外侨办的关系,经常与他们电话联系,沟通侨联工作情况,并注意做到凡是县、市外侨办领导到荆州开会、办事,都请他们到我会作客,或看望他们,密切了县、市外侨办与侨联的关系,从而使他们能关心本县、市侨联工作,在侨联工作遇到困难时会及时向我会汇报。石首市侨联换届前在专职干部的配备和职务问题上,主管部门对拟提名的专职侨联副主席有看法,使换届工作在干部人选问题上碰到困难。我会接到石首市外侨办负责人反映后,多次到该市与有关部门领导交换意见,特别是与外侨办负责人交换意见,沟通思想。并共同向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市委组织部作了汇报,最后达成了共识,使石首市侨联干部配备得到圆满解决。
  三、县、市(区)侨联组织的建立,给全市侨联工作注入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并出现了喜人的变化和进展
  进一步密切了党和政府与归侨、侨眷的联系
各县、市(区)侨联换届前,市侨联工作浮在上面多,由于上下联系不畅,彼此信息不灵,很多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县市侨联成立后,上边精神有人传,下面情况有人报。如石首市侨联恢复后,针对近几年来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出现了部分农村“侨”户返贫现象,他们及时开展了调查了解,并与市农业、林业、畜牧、养殖等部门的归侨、侨眷专业技术人员联系,组织科技下乡服务活动,与农村侨眷属结成对子,授技术、传信息;同时针对20多位侨眷属下岗半下岗的情况,积极主动与劳动部门和有关单位联系,宣传党的侨务政策,请他们在解决用工时能依据“根据特点、适当照顾”的原则予以优先照顾,并在下岗侨眷属中开展自尊、自强、自立活动,鼓励他们自找门路,发挥自身优势,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主动为政府减轻负担。如市曲酒厂下岗侨眷孙贤丕在父亲和旅居美国的哥哥支持下创办的石首市水磨石厂,很快红火了起来;团山寺侨眷王崇高在美国弟弟的支持下租赁了团山寺钢木家俱厂,如今产品供不应求。实践证明,侨联基层组织的建立,使党和政府与归侨、侨眷之间架起了联系的桥梁,密切了党群关系,对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归侨、侨眷参政议政的渠道更加畅通,主人翁意识更加增强
  县、市(区)侨联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鼓励广大归侨、侨眷积极参政议政,主动配合人大、政协和有关部门做好对归侨侨眷代表、委员的推荐协商工作。据统计,全市共有82人被选为省、市(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市政协一届四次全会上,归侨、侨眷委员针对我市企业中的归侨、侨眷下岗人员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议案,得到了市政协和市劳动局的高度重视。市劳动局还专门向各县、市、区劳动局、市直有关单位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下岗归侨、侨眷职工再就业的通知》,使一些厂矿企业能正确对待归侨、侨眷的下岗,不仅稳定了下岗的归侨、侨眷,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归侨、侨眷的关心和爱护,对于争取“侨”心、稳定“侨”心、凝集“侨”心有着重要意义。
  调动了专职干部工作积极性
  白晴显同志是位日本归侨、洪湖市政协副主席(兼职),但在洪湖市外事侨务办公室里却只是一般工作人员,未能发挥应有作用。自去年洪湖市市委为市侨联解决编制和职数后,白晴显同志思想发生了转变。在市侨联换届工作中,为了摸清侨代会代表和委员情况,他不顾自己年龄大,亲自下到各个乡镇摸底、调查、了解情况,以保证代表和委员的严肃性和代表性。白晴显同志在这次换届选举中当选为洪湖市新一届侨联主席。
  广泛开展各种联络活动,使侨联海外关系广泛的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
  县市侨联基层组织恢复以来,已与2000多位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建立了经常性的联系。如石首市侨联加强与重点华侨、华人的联系工作,建立了与之可互为依托的密切关系,并通过老一代华侨、华人关系及时开展对中青年一代特别是有影响的中青年华人的联系,并为重点对象建立个人档案;监利县侨联加强对海外侨胞的宣传联络,动员他们为家乡的经济建设献策出力,促成了澳籍华人杜祖英先生投资200万元在监利县兴办一座自来水厂。侨联组织真正发挥了对外联系的“窗口”扣“载体”作用。
  维护了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
  侨联作为“归侨侨眷之家”,真正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荆州区缅甸归侨、玛钢厂工人陈兰兰,因工伤病休在家。但7年来一直未领过工资,每月仅靠丈夫微薄的工资渡日,后丈夫单位工资发不出了,生活很困准。区侨联在了解情况后迅速向我会反映,我会通过和市人大代表一起到厂里反复做工作,使这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市毛纺厂老归侨陈惠同志之子陈勇被兰星集团小车撞伤住院,刚开始双方都准备以“私了”方式解决,但后来涉及车祸赔偿,肇事方有意刁难和拖延。市侨联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在依法维护归侨、侨眷的权益,同时又不损害兰星集团作为明星民营企业形象的前提下,做了反复、耐心细致的工作,终于说服了肇事单位,受害人得到了1.6万元赔付。为此,归侨陈惠同志率子女送来了一幅绣有“侨联是我家”的锦旗,以示对侨联组织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