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汇县侨联周浦义务保健咨询服务组简称“周浦义诊组”,是在县增辉添彩活动的推动下,于86年5月8日由南汇县周浦地区4位归侨侨眷组成创建的,已坚持义诊13年,经过不断充实、不断发展,包含了义务门诊、义务函诊、义务食疗咨询电话、免费发行《保健信息》期刊的义诊组。98年根据周浦地区的群众需求又增加了义务出诊的服务项目,同时还应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人到今年》节目的邀请在该项目开播“保健专题”的电话直播节目为全市广大听众咨询服务。
截至99年1月底的统计,义诊服务总数已达63291人;其中包括:义务门诊58876人次;义务函诊2428人次,义务食疗热线咨询电话1862人次,义务出诊125人次,《保健信息》出刊已达154期。
一、义诊级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13年来义诊组在各级党政领导及关怀下,义诊服务在全市侨界产生了突显的效应。“义诊之风”盛行。《文汇报》、《新民晚报》、《劳动报》、《上海科技报》、《上海中医药报》等报刊杂,做了多次专门报道之外,北京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华声报》、《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中国致公》等报刊杂志亦做了多次报道。“国务院新闻办”还委托上海科教电视制片厂为义诊组拍摄了专题录相片,东方电视台亦为义诊组拍摄了电视专题片“乡间义诊人”,在国内外广为宣传。
义诊组的服务不但遍及了国内各地、边远乡村,而且延伸到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结交了广大的海内外朋友,使他们都感受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温暖。
二、义诊组成立以家诊治的典型病例
周浦镇一位军队离休老干部患颈椎病变多年。颈部完全不能活动,曾由各地大医院诊治均未见显效。经义诊组用理疗法坚持治疗一年,完全解脱病痛,活动自如。
有位退休老工人,中风偏瘫二月余,经义诊组配合中药治疗三次,能下地行走。
浙江省公安厅一位家休老干部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年,经函诊治疗3个月而全愈。
湖州市一位著名篆刻家因患“抽痉”多年不能操刀篆刻,经函诊治疗明显好转,又特地来周浦会门诊,痊愈后其操刀篆刻的作品在国际上荣获金奖。
大别山老区一位肾结石患者,因频频发作肾绞痛痛不欲生,向义诊组求治,经函诊治疗三次,排出绿豆样结石五粒。完全解脱了痛苦。
澳大利亚一位华侨因患“花粉症”苦不堪言,在当地久治无效,经朋友(留学生)介绍来函求诊,经通信治疗四个月完全治愈,兴奋异常后又介绍多人求治,还介绍一位朋友趁回国探亲时,专门找到周浦来治疗。
三、义诊组所取得的学术成果
总结的学术论文(如:青少年近视、少年遗尿)等均在国家级和省市级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通过义诊观察到的一些情况,也以科普文章的形式频频在各级报刊刊杂志上刊登,多达400余篇。国家级、各市级学术会议上交流的论文多达43万字。
四、义诊组为经济建设服务所取得的成绩
义诊组不但以义诊的行动为海内外朋友服务,而且通过义诊向海内外朋友广为宣传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特别是南汇的良好投资环境。多年来义诊组曾接待了不少海内外朋友,向他们宣传南汇、介绍南汇、推荐南汇,全力做好牵线搭桥、招商引资的工作,共成功引进8个外资项目,引进外资总额超过450万美元。
五、义诊组牵线搭桥所引进的捐赠项目
义诊组的服务感动了澳籍华人欧阳淇先生,他慷慨解囊为周浦医院捐赠10万元设立“欧阳淇基金”,用以资助周浦医院的科研项目和奖励周浦医院医德医风、医术优良的工作人员,这是为郊县医院引进的全市第一个奖励基金,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六、义诊组所获得的社会荣誉
义诊组成立将近I3年来,曾10次荣获“南汇县精神文明建设百件好事”、1次荣获“南汇县精神文明建设十佳好事”。3次获得县统战系统先进集体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