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侨联先进事迹

WB01417_.gif (1257 bytes)


  南京市侨联成立于1960年1月,1966年秋因“文革”被迫停止活动,1978年7月恢复组织机构和活动。南京市现有归侨561人,侨眷6万多人,联系着世界65个国家和地区的6万多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自1984年以来,南京市各区县和大公司均先后成立了侨联组织,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广泛开展了各种类型的侨联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曾涌现出了为抢救国家财产而壮烈牺牲的归侨烈士陈万里这样的英模人物。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市侨联制定了总的工作思路:高举邓小平侨务理论的伟大旗帜,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强机关思想作风建设,团结全市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开拓侨联工作的新局面,为南京市的两个文明建设做贡献。近年来,南京市侨联克服人手少、经费紧的困难,加强学习,加强管理,加强工作主动性,加强对区县侨联工作的指导,重点开展了五个方面的工作。为此,南京市侨联获得了市级机关工委的书面表扬,并被评为江苏省侨联系统的先进集体。
  一、抓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爱国爱乡的精神。
  侨联工作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加强与国内外侨界的联系,开展对海内外的宣传,弘扬爱国主义的精神,鼓励归侨、侨眷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南京市侨联通过开展一系列富有“侨”字特色的活动,让社会了解侨联,使侨联走向社会,扩大了侨联的影响。
  98年元月,南京市侨联与市人大、市政协、市致公党、市侨办联合举办南京市第一次“五侨联动”的新春联欢会。为加强以侨促台工作,南京市侨联与“金陵之声”电台、市台联共同编排了一台文艺节目。分别在南京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四频道播出,获得好评。为表彰侨界的先进人物。宣传他们爱国爱乡的动人事迹,南京市侨联协助江苏省侨联举办“我爱你,中国”报告会,全省各地侨联均组团参加。南京市侨联常委、南京栖霞集团总经理陈兴汉在会上汇报了艰苦创业,为南京市经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事迹,省委副书记曹克明亲自到会讲话。大会获得了圆满成功,在全省侨界引起了极大反响。98年印尼因金融危机引发了社会动乱,华侨华人的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南京市侨联及时召开印尼归侨座谈会,请近期从印尼回来的华人和国内专家作形势报告,宣传政府的各项政策,并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归侨们的愿望和要求,引起了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开展社区侨务服务工作已成为新形势下侨务工作的一个热点,南京市侨联与市侨办一起在华侨路街道搞试点,现已向全市推广。同时发放《归侨证》的试点工作也在抓紧进行,力争为侨多办实事。
  二、热情为侨服务,保护归侨侨眷利益。
  南京市侨联通过做好来信来访的接待和处理工作,宣传和促进《保护法》、《实施办法》的贯彻实施,实实在在地为归侨、侨眷办实事。近几年来接待来访和处理来信222人(次),通过出具证明、发函联系、去有关单位商谈、到政府部门进行协商等方式,为归侨、侨眷在房屋拆迁、安置、出国、出境探亲费用报销、子女升学、就业出具身份证明及民事纠纷等方面遇到的困难,积极进行排忧解难。如南京海员商场职工归侨叶飞虎,所在单位因经营困难决定关闭转向,叶和大部分的商场职工一样面临下岗。情急之下他找到侨联。南京市侨联向他讲解有关侨务政策,建议他将省侨办和省劳动局《关于企业单位在改革、转制中对归侨工作安排的意见》的文件转给单位领导。海员商场十分重视,根据文件精神决定叶不下岗。叶本人多次到市侨联表示感谢。侨眷吴杏珍老师一家祖孙三代(孙子19岁,儿子49岁已离婚)。原住本市邀贵井15号平房。后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动迁,只分给一个小套,三代人居住有困难。接到来访后。南京市侨联派人专程去开发公司协商,积极宣传党的侨务政策,又多次电话催促,最后开发公司同意在原地安置一个中套。吴老师很高兴,她激动地说:“要不是侨联出面帮助,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拿到房子呢”。印尼归侨廖文振、林玉娘夫妇原住牌楼巷31,后该房拆迁,夫妻俩无儿无女,在南京举目无亲,无法找到过渡房。南京市侨联知道了他们的困难后,即与开发公司联系,提出能否一次性安置到位。经协商暂为他们安排了一间过渡房。后来新房落成后,按原定的协议个人要支付约8000元房款,才能入住。老夫妻俩原均是企业退休工人,因工厂效益不佳已几个月未拿到工资,无法支付这笔钱。市侨联又与房地产开发公司联系.请他们根据这对老归侨夫妇的实际困难,对房款给予减免。最后,这对老人终于如愿以偿地搬进了新居。印尼归侨王英东的孩子今年中考落榜,家里经济情况又不宽裕,一家人急得坐立不回安。南京市侨联领导闻讯后、主动与南侨高级中学联系,要求学校将他的孩子作为特别照顾对象录取,并减免了大部分费用。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市侨联积极参与社会办学,举办了各类培训班数十期,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急需人材。南京市侨联每年还积极主动配合省、市侨办和招生办做好归侨子女升学录取工作,录取率保持在85%左右。据统计,93年至97年全市归侨子女报考大学的人数为96人,被录取的有80人。南京市侨联还选举产生了南侨高级中学新一届的理事会,加强调整了学校的领导班子。几年来,学校坚持公益性办学的方向,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毕业生中考上各类高校的达80%以上。
  另外,南京市侨联帮助归侨、侨眷解决出国探亲申请签证的困难.从93年以来,已为40多位归侨、侨眷代办了赴印尼、马来西亚、泰国探亲护照签证并都已顺利成行,平安地回来。
  三、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侨资企业服务。
  南京市侨联始终把为经济建设服务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鼓励华侨、华人到国内来投资兴业。在接待来访的国外华侨、华人时,积极向他们宣传南京的投资环境和各项经济政策。例如,张兴富先生原籍为江宁县,在港常年经营皮草业,经南京市侨联接待介绍,捐赠、投资300多万元,为家乡修建了中学、医院、水厂、道路、敬老院等,被授予“南京市名誉市民”的称号。目前南京的三资企业已有5000多家,其中侨港澳资企业占60%左右。几年来,南京市侨联独立招商引资了4000多万元资金和10家外资企业。98年以来,东南亚爆发的金融危机极大地影响了侨资企业的发展。南京市侨联及时开展了为侨资企业服务月活动,走访了十多家外资企业。上门听取意见,为它们排扰解难,使这些侨资企业深受感动。
97年4月,南京市侨联组团赴东南亚招商考察,拜访了当地著名的侨团侨领,参观了各类企业,与当地实业界洽谈了招商引资的项目,这是南京市侨联第一次出访,在东南亚国家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四、注意内外侨情变化,开拓新的侨务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市约有一万人赴国外留学,现已有三分之一的人学成归来。另一方面。五、六十年代归国华侨现都年事已高。加上部分人出国定居,人数已日趋减少。南京市侨联早在几年前就注意到了侨情的变化。及时成立了回国学者、留学人员工作委员会,与一批留学人员建立了联系。几年来,通过开展各种为留学人员服务的工作,拓展了为侨服务的新路子,受到了市委统战部的好评。这项工作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开展得比较早,对改善南京市的人材环境,吸引更多的海外学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南京市侨联还与省、市致公党在政协会上联合发起提案,要求加强对留学人员的工作,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留学人员为南京市的经济建设献计献策,其中有关“项目融资”的提案受到主管副市长的肯定,并专门开会听取了汇报。另一位留学生回宁后在一家大医院的心脏科工作,在他的指导下,该科的心脏外科手术已达世界一流水准。
  五、加强机关建设,做好日常侨务工作。
  南京市侨联机关人手少,目前只有六名工作人员,每年要承担大量的来信来访工作和安排组织各种活动。为了学习各地侨联的工作经验,南京市侨联发起召开了全国十五城市暨省会城市侨联工作联络会议,研讨新形势下侨联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南京市侨联根据日常工作的服务对象和具体内容,分别成立了七个工作委员会。开展各种活动。例如,白下区侨联的夕阳红老归侨艺术团经常举行演出,他们的富有浓郁异域风情的表演受到了各界的欢迎。南京市侨联积极指导各区县侨联的工作,参加它们组织的活动和换届会议,及时解决它们工作中的问题。南京市侨联注重自身建设拟定了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机关工作水平,加强机关内部的管理力度,推行工作任务的量化管理。目前,市侨联机关工作人员的平均年龄为40岁左右,大家团结合作,务实求新,树立了机关新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