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鸣华侨农场(现改为南宁华侨投资区)位于广西南宁市西北部,辖区总面积约179平方公里,人口32700多人,其中归侨人口7473人。投资区前身为武鸣华侨农场,该场始建于1960年2月,建场以后先后安置来自印尼、越南、泰国、缅甸、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9个国家的归侨1.2万人,这些归侨与世界29个国家和地区亲人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目前投资区有归侨21O4户,归侨职工2788人,归侨干部195人,有归侨生产队31个。
南宁华侨投资区归国华侨联合会几年来致力于引导和组织广大归侨、侨眷努力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团结和动员广大归侨、侨眷投身到投资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积极采取各种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侨界人士的联谊活动,促进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与投资区进行经济和文化合作,使投资区成功地创办了一批合资企业,同时,真诚为广大归侨服务,积极向各有关部门反映广大归侨、侨眷和外商的意见和要求,有效地维护了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在投资区侨联的不断努力下,当前投资区广大归侨生产稳定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几年来,投资区侨联为投资区的两个文明建设打好“侨牌”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发挥侨团作用维护归侨权益
依法护侨,为侨服务是投资区侨联始终坚持的工作方针,几年来,投资区侨联为了做好这一工作,除了组织侨联各级分会的人员学习《保护法》和《实施办法》外,还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保护法》,让各界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保护法》。此外,投资区侨联和各分会的人员坚持不懈下基层了解侨情民意,对广大归侨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实际问题,都千方百计地想方设法给予解决和帮助。
几年来,投资区和周边乡镇的土地纠纷一直接连不断,成为一个较为突出而棘手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归侨职工的生产生活。为了解决好这一矛盾,使归侨能有一个稳定的生产环境,投资区侨联积极参与土地纠纷的调解工作。1995年以来,先后参与投资区正安归侨五队土地被占、团结归侨队与锣圩高二村民土地纠纷、宁武建兴归侨队土地被占等多起土地纠纷的调解工作,在侨联和投资区有关部门的积极深入实际调查、积极向上级政府汇报并向民政部请求帮助,使这些土地纠纷问题得到上级重视或有效制止,有效地保护了归侨的合法权益。
积极关心广大归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根据归侨的不同实际,争取各方力量尽量给予解决和帮助。1994年,武帽班桂难侨二队毛江一家5口人,由于夫妇头脑不太灵活,平时劳动也不够自觉,每年承包都亏损,生活非常困难,投资区侨联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除了对他进行困难补助外,还和武帽分场侨联分会的同志协商,做好其生产生活计划安排,一方面关心帮助他们生活上的困难,号召广大归侨职工对其进行捐款,解决吃饭问题,另一方面对他进行生查产技术指导和帮助,让他把部分土地改种甘蔗并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在侨联的关心和帮助下,毛江一家的生活逐步走上稳定。几年来,投资区侨联热心帮助象毛江这样的困难归侨已有好几户,不但使他们解决了一时的生产生活困难,而且也稳定了侨心。
投资区侨联积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挥归侨之家的后盾作用,几年来只要对归侨、侨眷、侨胞有益的事,不论事情大小,都热情办实办好。1995年以来,侨联和基层分会人员先后看望和慰问前来投资区就医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200人,慰问丧、病归侨350人,为归难侨修理房子、水管、解决饮水问题等做好事100户次。先后3次邀请广西医学院等有关专家来投资区为广大归难侨义诊,共1600人次。节日对归侨孤寡老人、五保户、特困户、残疾归侨、孤儿进行慰问,共进行慰问活动300人次。发动归侨干部职工为特困归侨职工治病捐款2866元;奖励中小学及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归侨子女5693人,奖学资金90735元;共选送55名归侨子女到广西印支难民培训中心学习。发动基层侨联分会为归侨特困户、孤寡老人买过冬的被子、衣服共110套件。对由于企业不景气生活出现困难的归侨、侨眷下岗职工,侨联积极奔走联络,尽可能地帮助他们再就业、找出路,先后帮助15名归侨实现再就业。几年来,在投资区侨联的不断努力下,不断为归侨办实事、办好事,热心为侨服务,不但得到了广大归侨的好评,也深得广大归侨的信赖和爱戴,他们都把侨联当做自己的家,有事情和困难都乐意找侨联帮助解决。
二、联侨谊引侨资办侨业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促进港澳台和海外侨胞到投资区办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投资区经济一直是投资区侨联致力做好的一项工作。投资区侨联坚持以感情为纽带,以联谊促发展为中心开展联谊活动,广泛联络团结广大侨众,协助管委会做好招商引资工作。1995年以来,经过侨联经手接待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共67批1205人,在接待商洽联谊活动中,我们积极向海内外同胞积极宣传祖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宣传投资区的各种资源优势和各项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不但使各界人士增加对投资区的了解,也增加了相互间的信任和友谊。除此以外,我们还在每年的新春佳节以团拜会、茶话会、恳亲会等形式,邀请回乡的华侨、华人、合资企业老板、归侨、侨眷代表等进行座谈联谊活动,扩大同各界同胞的交流,广交新朋友,扩大联谊面,增进友谊,密切了彼此间的感情。在接待商洽联谊活动中,我们始终认真听取各界同胞的建议和要求,根据外商的需要及时引荐给有关部门,为“三引进”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我们热情真诚友好地接待下,感动了许多同胞,他们主动会同家人和亲朋好友为投资区各项合作牵线搭桥。几年来,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和各界同胞合资办起了23家外引内联企业,总投资10556万元,其中外方投资6128·9万元,这些合资企业创办后,我们还继续做好服务,对他们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帮助他们解决,为他们排犹解难,例如对合资厂厂房安排、水电的供给、劳动力安排、外商老板的住宿等方面,我们都全力协助,提供方便,让外商老板一心一意投入创业之中,从而逐步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侨凤厂的产品“舒雅”系列妇女卫生巾成为广西名牌产品,企业也连续多年荣获广西区、南宁市经济效益先进企业;五隆铁皮厂产品走俏区内外;商大饲料有限公司的产品也蒸蒸日上,深得广大用户的信赖。在我们的热情关心和帮助下,许多外商到投资区能安心创业,基本上各有所成,投有所获。目前,投资区合资企业年产值在8000万元以上,成为投资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引导广大归侨积极发展经济,不断提高收入
如何更好地引导和组织广大归侨、侨眷积极生产,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是投资区侨联几年来一直要抓好的重要工作之一。投资区先后安置了来自9个国家的归侨,虽然他们的生活习惯不同,语言不同,回国的时间和原因也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好。为了调动广大归侨、侨眷的积极性,让他们安心生产、安心生活,投资区侨联坚持采取多种形式,向广大归侨、侨眷宣传党和国家的侨务政策,不断深入到归侨、侨眷的家中倾听他们的心声,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上的难题。投资区正安、宁武的归侨生产队原来以种植菠萝、西瓜等作物为主,由于市场的原因,1994年以后这两种产品的市场价格回落比较大,导致许多归侨的生活出现困难,为了帮助这些归侨职工调整产业结构,尽快使他们脱贫致富,投资区侨联经过调查研究,首先从转变人的观念入手,从1995年开始分别组织归侨骨干和31个归侨生产队长到外地进行参观学习,并召开不同类型的生产经验交流会和座谈会,让他们认识市场需求的重要性,发前归侨由菠萝改种甘蔗,并促成有关部门在资金、化肥、技术等给予归侨重点扶持,1996年宁武仅占分场全部职工的34%的宁武归侨职工,种蔗面积即占了宁武分场种蔗总面积的58%;正安6个归侨队种蔗面积从1995年的500亩增加到1600多亩。由于甘蔗生产的发展,使归侨职工有了较为稳定的收入,归侨职工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顺着这股东风至1998年投资区31个归难侨队,除了7个队种果外,其余生产队都种上甘蔗,使大部分归侨都过上稳定的生活。几年来,投资区侨联热心组织和引导广大归侨发展生产,使大部分归侨依靠种蔗致富,不断提高生活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