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侨友进修学院先进事迹

WB01417_.gif (1257 bytes)


  上海市侨友进修学院系上海市黄浦区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办的、以外语为主体的综合型进修学院。院长杨丁,专职兼职教师69名,专职办学人员24名,总院下设外语部、艺术部、宾馆服务部。开设的专业门类较齐,层次较高。创办15年来,侨友从只招收归侨子女的单一、封闭式办学,逐渐形成以外语为重点、日语为特色,集传授知识技能、职业培训于一体,多渠道、多功能、全方位的办学模式。先后曾开设的专业有英语、日语、德语、法语、韩国语、电脑、插花、宾馆服务及厨工培训等专门知识技能课程、大专自考助学、高中文凭辅导班等。1987年起向邻区发展。建校至今,已开设3228个班级,培养学子逾123000,成为有一定规模,在全市有一定影响的社会力量办学单位。
  自1988年至今,侨友曾连续22次荣获全国、市、区侨务工作先进单位及市、区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现任院长杨丁曾先后历次荣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民办高校《特技创业奖》、上海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市园丁奖、市侨界“烛光奖”“爱国奉献”等光荣称号;办学人员中有24人次荣获市、区各类先进称号。学员参加市、区各项竞赛均名列前茅,获奖者达52人次,尤其以日语成绩更为喜人。在上海市对外友协与日本大阪府联办的“上海市日语业余学习者演讲比赛”中连续10届获奖,计31人次榜上有名。其中4次获最高奖,4人获第二名,第三一六名有6人,纪念奖有17人,这是其它学校所没有的,显示了侨友在外语教学方面的雄厚实力。很多学员学成后,在经济贸易、科学研究、高科技领域、文化交流等方面担以重任,并取得了成就。现在侨友的校友已遍及美、英、德、日、加、澳等国家。
侨友人并未在已获得的荣誉上故步自封、沾沾自喜,而是以此为新的起点,再接再励,努力工作。近几年来,又以新的业绩立足于世。
  一、坚持“为侨服务”的宗旨,做名副其实的“侨”之“友”:
  1、对侨眷子女来院进修实行“三优”:
  侨友始终把为侨服务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侨眷子女来院进修,一律实行“三优”,即:优先、优惠、优班。对于经济有困难的侨眷子女酌情少收费或免收学费.深得归侨与侨眷们的称赞。多年来,侨眷子女去侨友进修后成材的人很多。如侨眷子女钟震,系侨友早期校友,原学俄语,后来该院学习英语,学成后赴加拿大留学,现任国际实验显微外科学会主席,曾赴10多个国家讲学,为国内培养多届博士后研究生,98年被评为本世纪全球2000名杰出科学家之一。至令他还念念不忘在侨友学英语的日子及侨友老师“生动多变的教学才能”。侨眷子女蒋卫国在侨友读了两年日语.后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我国中央最高领导人访日时特地接见了他。由于语言扎实,他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进入日本计算机软件研究所。他的软件结构已申请了专利权,进入美国及欧洲市场。现在,他已回来报效祖国,工作虽忙,但念及侨友“给予我的培植和教育”时常问候杨院长,与学院保持一定联系。
  2、牢记“为侨服务”,为区侨联开展工作提供一定的经费:
  社会力量办学“船小风浪大”,侨友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办学条件、生源…都存在着极大的困难,但始终把为侨服务放在首位。1987年至今,上交给区侨联并通过他们资助侨界开展工作的经费累计达120余万元,有的用于以凝聚侨心为目的的各种活动,有的用于帮助困难侨眷,还有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捐资建立“侨苑”新颖报栏等等。对于因年老体弱不能继续在该院工作的侨眷许存龙老师每月给予固定的生活补助费。近几年来,尽管因房屋拆迁黄浦区人口导出等原因,影响了侨友的生源与办学收入,但侨友人“为侨眼务”的宗旨始终不变,被誉为真正的“侨”之“友”。
  二、紧跟形势,紧贴经济,为“再就业工程”作贡献: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计划经济正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化。侨友领导班子带领大家“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紧跟形势,紧贴经济,以为社会分忧解难为己任。早在民航招收“空嫂”之际,该院即放宽年龄招收下岗待业人员参加专门知识技能的培训。市政府花大力气抓“再就业工程”,并提倡全社会关注这一工程的实施,侨友人想社会之想,急社会之急,想方设法为下岗待业人员提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机会。迄今为止,已为他们举办客房服务班14班计630人,厨工班2班计90人,共720人。培训后他们都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学员朱红兵原是利华造纸厂的下岗人员,不但生活受影响,且自己要爱人养活,心里很苦闷。进入侨友的厨工班就读后,学到了新的知识和技能,被学校推荐到东方梅陇镇酒家,由于工作努力,不久便当上了领班。又如学员陆晓辉也是下岗待业女同志,参加了该院的服务员培训班后被推荐到紫雅休闲城工作,后又当上了客房部领班。
  宾馆部配合劳动局实施“劳动就业预备制”计划。招收中学里难以继续升学的分流生,边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边学习宾馆服务或厨工专门技能。在黄浦区、普陀区、杨浦区、浦东新区先后开了厨工4班计180人,宾馆服务13班计650人,共计培训学员830人。宾馆部办学至今,已开办161个班,培训学员近6900人,结业后95%以上被推荐各宾馆、饭店工作。这些学员就业后思想素质好,不怕苦,不怕累,能安心踏实地工作,不少学员工作后升任领班等职,个别学员还担任部门主任、秘书,受到市领导、用人单位的赞扬和好评。如,学员罗巧玲、蔡骏经过侨友培训后,分配在新亚汤臣大酒店。由于工作努力,现已分别担任餐饮部销售秘书、文秘。学员高岚,1993年经侨友培训分配到希尔顿工作,现已出任饭店的人事部主任。1997年11月,第九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在新亚汤臣大酒店举行,该院宾馆部30名学员参加服务接待工作。会议开得很成功。徐匡迪市长特地发函表扬新亚汤臣大酒店。该酒店负责人又特地书面向侨友表示感谢,特别表扬了侨友学员“他们工作认真,微笑眼务为我们圆满接待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宾馆学员在上航宾馆实习期间,盛丽萍同学拾到金首饰毅然上交。此举受到上航宾馆的表扬与嘉奖。1998年10月,英国首相布莱尔到上海访问下榻在香格里拉大酒店,侨友学员又被指定参加接待服务工作。在每次都能推荐高质量学员的情况下,许多大宾馆、饭店,如静安希尔顿、新亚汤臣、香格里拉大酒店…等都纷纷表示愿与侨友长期保持良好的协作关系。
  三、注重精神文明建设,为“希望工程”献爱心送真情:
  侨友领导十分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把外树形象与内抓思想密切结合起来。国家实施“希望工程”后,侨友人宁可自己节省开支也耍慷慨解囊,献上自己一份爱心。他们为弱智儿童教育捐资5万元。又为“希望工程”捐资1万元。98年,世界中学生运动会在上海举行,侨友又捐资4000元。每年教师节不忘对退休老师的关怀,总是在学校经费中拨出几千员资助老教师。侨友不仅对学习或绩比良的学员发放奖学金,还对求学心切但经济困难者实行减免政策。98年春季学期,一分院标日初下班来了一位家境十分困难的学生刘文,父母离异,靠社会救济生活。他学习非常勤恳,英语已自学到《新概念》第三册,日语自学到《标日(初级)》上册。对于这样一位同学,工作人员非常同情。经院领导特批,实行全免,让他能再次沐浴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阳光。侨友这种崇尚爱心奉献真情的做法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
  四、广开思路,广找门路,在社会力量办学的激烈竞争中再创新佳绩:
  侨友以“为壮会主义经济服务,为学员服务”为自己的办学方向。近几年来,社会力量办学竞争相当激烈。侨友地处黄浦区.人口导出,生源外移现象严重。为在这严峻的情况下立于不败之地,侨友人坚持办学宗旨,广开思路,广找门路,以各种形式办班,实现一低、三高”,即:低收费、高师资、高服务、高质量。侨友先后与普陀、杨浦、浦东新区、助友公司等单位联合办班。98年,根据社会与人才需求,院领导提出“向上看齐、向高发展、横向延伸”要求,除与同济大学联办大专自考助学班外,又与上海大学签约联办大专自考助学班。市消防指挥中心亟需提高干部英语水平时,侨友考虑到拥军工作和单位的急需,尽管只有16人,还是为该单位单独举办专门的培训班。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高层次学历越来越为人们所看重,侨友开设了日本语能力等级测试(日语托福)、剑桥商务英语、日语高级会话、日语、英语口译资格证书班、大学英语IV.VI级等较高层次的班级,为社会上学习日语者(低、中级)开设口语班。有时候报名数不能满员,影响经济效益,院领导从社会需要、学员需要出发,宁可亏本照样开班。有一个学期,二分院的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考试培训班报名人数只有14人,考虑到学员需要及开办培训班已多年,且成绩良好,为了保持这一特色,仍旧按时开班。
  五、严格治校,严谨治学,以高质量扩大自身影响:
  侨友素以治校严格、治学严谨著称,有一整套规范的行政管理、教学教务管理、学籍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等规章制度。在一系列学校评估、年审、审计、档案评比等工作中均有口皆碑、名列前茅。
  侨友有一支治学严谨、热爱教育、关心学生、老中青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教师们自编教学大纲,三易其稿;课前认真钻研教学大纲,认真备课;课内生动活泼;课后有练习,有检查;不少教师提前到校为学生补课。教师精湛的授课艺术与热诚的关爱之心,深受学员爱戴。许多学员都是慕名而来满载而归。中国侨联副主席阿添友先生曾在侨友院庆十周年之际欣然命笔“传授有方学子满堂”。校友孙君济曾来信称:“深为贵院的办学方针及领导和老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所感动。精益求精,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这种对教育事业极端负责的精神和老师们献身事业、忘我工作一丝不苟的作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员竺志红说;“我来侨友学习日语至今已五个学期了。出于交通等原因,几度想换个路近的夜校,然而我终于没有离开这个人才辈出、使我业余生活充实而富有收获的好地方。”
  侨友的日语口译资格证书班是上海市第一批举办的班级之一,该院配备了强师资。但因教材新,甚至开学了,磁带、教材尚为配套,造成教师对教材不熟悉,对考纲领会不深。学员慕名而来,期望值很高,且各人原有程度参差不齐。开学不久,有的因自己跟不上要退学.有的因信心不足而不敢念下去。办学人员感到众口难调,难以处理。院领导在任课教师徐、陈两位教授的努力与支持下,召开了师生座谈会,听取了部分学员的意见,沟通了师生感情。徐教授为教这个班放弃暑假休息,为困难的学员补课,博得了学员的信任。这个班级按规定总教时数应为240,实际上,有的课程大大超过教时数。课程结束后,院方为增强学员的应试能力,特邀请上海外国语文学两位资深教授为学员质疑。在最近一次日语口译资格证书考试中,全市考生笔试合格者共名63名,该院即有10名,占了16%。
  六、重视政治思想工作,全院上下为办好学院齐心协力争作贡献:
  侨友人十分重视政治思想工作,把政治思想工作贯穿于学校一切工作之中。93年起,学校建立了有领导、教师、学员代表参加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学员思想情况,加强与教师的沟通,组织全体教职员工探索思想教育新途径,建立思想教育新格局,总结出一套“三无、三不、三热爱、三遵守”的思想教育方法,即:坚持在无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无固定思想教育阵地、无专门时间的困难条件下,对来自岗位不同、年龄不同、学习目的思想状况不同的学员,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热爱集体教育,进行遵守纪律、遵守国法、遵守职业道德教育。现在又加强了班主任制度,把对学员的政治思想工作落到了实处。几年来,学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
  侨友有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他们一辈子从事教育工作,对学校管理有着丰富的经验。他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受低收费的限制,教师、办学人员的报酬普遍偏低。但领导班子以身作则,关心人、尊重人,深受大家敬佩。特别是院长更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教师有病或有困难,总是亲自上门嘘寒问暖,关心备至。不少高年资教师因受到领导的热诚关爱,宁可放弃高报酬聘请,而坚持站在侨友的讲台上。
  侨友的办学人员非常熟悉本职业务,牢固树立服务育人的思想,且工作认真踏实。竞争、生源、校舍等等给侨友办学带来很大困难,但在院长领导下,全体人员齐心协力,共同一致,工作不分你我,什么都干,以至再大的困难也最终被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