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地处闽南三角地带,土地面积11015平方公里,人口650万人,现辖鲤城、丰泽、洛江三个区,晋江、石狮、南安3个市,以及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待统一)等县和肖厝经济开发区、清濛科技工业园区。
泉州是著名的侨乡,海外华侨、华人约有623万人,分布在世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95%居住在东南亚各国,港澳同胞75.27万。现有归侨45854人(其中知识分子2277人),侨眷283万人(其中知识分子82953入),港澳同胞眷属19.56万人。归侨、侨眷港澳同胞眷属总人数307.015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47%。
泉州市侨联前身晋江地区侨联成立于1962年1月。1997年7月召开第四次侨代会,选举产生第四届委员会,委员114名、常委40名、正、副主席10名(1998年6月四届二次全委会议增补委员、常委2名,副主席1名)。机构改革时核定编制12名(其中行政编制7名、事业编制5名)。下设办公室、文化联络科和经济工作科3个科室。另有3个事业单位: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1个编制)、泉州华侨历史学会和泉州乡讯社(各1个编制)和1个自筹经费的泉州市华侨服务中心(10个编制)。至今,市侨联基层侨联数103个。其中县(区、市)级10个;乡镇(街道)级和归侨、侨眷比较集中的华侨农场、工厂、学校等省属单位侨联93个。在中共泉州市委的领导和上级侨联的指导以及市委统战部的直接关心支持下,我市各级侨联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遵照省委制定的“了解侨情,理解侨心,维护侨益,发挥侨力”的工作方针,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我市实施跨世纪“九五”计划的奋斗目标,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很好地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侨联的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以邓小平理论为行动指南,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一)加强理论学习,增强搞好新时期侨联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市侨联把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结合起来,通过听取辅导报告、收看电视录相、召开座谈会、参加培训班等形式,组织侨联工作人员和广大归侨侨眷学习邓小平侨务思想,学习我市援藏干部和南安地税局先进事迹,树立敬业爱岗风尚,提高政治理论素质。市侨联撰写文章参加省侨联和华侨大学举办“邓小平侨务思想研讨会”,举办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年座谈会,召开基层侨联工作经验交流会,加深对邓小平关于“海外关系论”和“独特机遇论”的认识,增强改革开放信心、交流工作经验与体会,整理对《中国侨联章程》修改意见,联系实际探讨新时期开展侨联工作的新路子。晋江市、镇两级侨联委员450人次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参学率高达96%。鲤城区侨联等基层侨联坚持中心学习组和工作例会制度。思想认识的统一,促进了理解上新提高,思想上新解放,作风上新转变,实践上新成效。
(二)强化组织建设,提高侨联系统的整体实力。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组织网络是侨联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根据《中国侨联章程》和工作需要,市侨联增选一名副主席、增补两名常委,侨史博物馆聘用四名工作人员。98年,新成立洛江区侨联、丰泽区侨联和2个镇级侨联,肖厝开发区侨联筹备工作已就绪;晋江市侨联及8个镇级侨联完成换届选举工作;鲤城区、南安市、永寿县等侨联进行届中人事增补;晋江市东石镇、罗山镇、安海镇等新成立110个村(居)侨务小组,肖厝开发区村村有侨务小组。至此,我市村侨务小组300多个。充实了一大批年富力强,热心侨务、作风朴实、廉洁奉公的侨联工作人员。安溪县侨联争取县委对侨联工作的支持,县委办发出《关于加强乡镇侨联组织建设的通知》,这一切,为侨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
(三)加快会所建设,增强服务功能。会所是侨联组织办公基地、接待基地和生产基地,是我市侨联一大特色,也是“海外侨胞之家”、“归侨侨眷之家”。1998年,我市侨联系统新建、改建、扩建会所(宾馆、店面)1.5万多平方米,改善了办公条件,提高了接待水平,加大了服务力度,职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市侨联建成泉州侨联服务中心大楼,1999年元月迁至新址办公;石狮市侨联大厦落成并搬迁新址;永春县侨联大厦建成并已开业;晋江市侨联围墙改建为14间店面出租。惠安县侨联据理力争,落实了侨联会所用地的使用权问题;安溪县侨联和洛江区侨联也都落实办公场所,添置办公用具;肖厝开发区侨联筹备组办妥8千平方米征地手续,积极筹资,寻找合作对象;目前尚有五处基层侨联会所处于改建、新建中。侨联会所建设的新进展,为侨联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立足国内,面向海外,文化联络工作有新进展。
我市各级侨联根据自身民间性、统战性、群众性、涉外性的特点,以亲情、乡情、友情为纽带,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文化联络工作,激发海外乡亲爱国爱乡热情,调动归侨侨眷敬业爱岗积极性,促进了侨乡的精神文明建设。
(一)以文会友,以史传情,弘扬中华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我市8家乡讯社98年共出版62期,印发15.05万份,发往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量上保持稳定;外观上彩印新颖;发行上拓展复盖面,晋江乡讯进入国际互联网;内容上围绕中心任务,突出正面宣传,弘扬中华文化。泉州乡讯为马来西亚霹雳福建公会创会10周年纪念特刊提供不少资料,很好地发挥作为信息载体,联谊纽带,外宣窗口的积极作用。为促进乡讯工作迈上新台阶,市侨联召开乡讯工作座谈会,达到总结经验、交流体会、创新提高的目的。泉州华侨历史学会多次下乡征集整理侨史资料,撰写布馆大纲和设计方案,市侨联多次牵头召开布馆工作会议。拟于今年推出“泉州人出国史馆”,并积极筹备“奉献馆”等。惠安县侨联充实“三胞”爱国爱乡事迹展览馆,印制侨联成立四十周年特刊;南安市侨联协助出版《南安华侨志》;石狮市侨联主席蔡世佳担负《石狮市志》总编撰和策划布置“石狮辉煌十年”展览馆的工作,并欣然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及报刊的采访,见证石狮20年深刻变化的真切感受。安溪县龙清侨联重视新闻报道工作,在报刊电台发表30多篇文章;鲤城区侨联多年被评为《福建侨报》发行先进单位。
(二)着力做好慰问、接待、联络、出访工作。侨联的活力在于“联”。内联以发挥侨联系统整体优势,调动广大归侨侨眷和侨务工作者的积极性;外联以广交新朋、深交挚友,凝聚海外乡亲爱国爱乡的向心力。市侨联春节前寄发贺卡1500份;慰问老归侨、侨务工作者50人;接待海外团组13个,593人次;薛祖亮主席等8人次出访新加坡、港、澳等国家和地区的侨团庆典活动。特别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印尼发生暴乱期间,海外乡亲的生命财产遭受严重威胁和损失,各级侨联发出几百封函电、传真予以慰问,登门看望返家乡亲,扶持侨生回国就读,协理侨捐工程出现问题。市侨联邀请印尼学者分析印尼形势,召开市区归侨声讨印尼暴徒座谈会,会同市侨办等单位组织“中外青年元宵联欢晚会”和迎春联欢会等活动,给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和慰藉了侨心。南安市侨联全力协助第四届世界南安同乡联谊会,四名工作人员均受到县政府表彰。永寿县侨联利用新开办旅社,先后接待1200多名海外乡亲。据统计,各级侨联共接待海外乡亲407个团组、16109人次,侨联委员121人次出访,协办1千多名归侨侨眷出境旅游探亲,充分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加强内地侨联组织之间联谊活动。我市侨联接待来自新疆、广东、宁夏、黑龙江、上海等10多个省、市兄弟侨联组织参访团;协助省侨联在泉召开常委会议;组织开展“委员活动日”;组织参加第三届厦潭泉侨联工作联席会;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实地参观同安马塘村、安溪金谷镇、官桥镇侨联;在石狮市侨联召开主席、秘书长工作会议;四名基层侨联负责人参加省侨联组织的赴山东参观学习活动,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加强了联谊。在我市承办省第十一届运动会、国内旅交会以及争创全国卫生城市活动期间,市侨联指定专人参与画册的拍摄编辑工作;积极参与丰泽区东湖办事处综合治理和本仁居委会共建文明片区的活动;安排山区归侨子女参加夏令营活动;组队参加省第八届归侨业余羽毛球邀请赛等,密切了与有关部门的工作联系,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
三、做好参政议政、维护侨益、为侨服务的工作。
作为政协的一个界别,市、县两级侨联认真做好侨界政协委员的推荐工作。在“两会”召开前夕,组织侨界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深入基层了解侨情民意,召开提案议案座谈会,针对侨界热点难点问题,呈递提案议案。如在1998年省人大九届一次会议上,省人大代表郭景仁、蔡世佳等5人联名提出《关于尽快制定福建省华侨投资保护条例》的议案,得到省人大常委会重视并作为立法项目之一,经省九届人大第6次会议审议通过,8月1日公布实施。在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上,市侨联等侨界政协委员呈递了《关于维护侨联资产合法权益》、《实施素质教育、建设教育强市》、《关于把双阳农场职工离退休养老保险纳入社会统筹解决》等十几件提案,引起有关方面重视,反映的问题得到较妥善的解决。晋江市和南安市分别有18位、6位侨界政协委员被评为优秀政协委员。
各级侨联利用侨情普查和参与人大组织执法检查之机,开展以《保护法》为中心内容的侨务法规宣传活动,鲤城区侨联印发5000份宣传材料,增强法制意识,履行民主监督职能;重视信访工作,共受理516件来信,接待来访者700多人次,按照《信访工作条例》,做到认真受理、维护侨益。如市侨联协助推荐印尼华裔江美华小姐到华侨大学任教;石狮市侨联协助解决永宁镇因建设军事基地被迫内迁的65户归侨侨眷落实政策的历史积案;丰泽区侨联协理5件侵侨案件;德化县侨联帮助归侨落实侨汇积压问题;涪江区侨联协助化解双阳农场改制中出现不稳定因素;晋江市金井侨联做了大量工作,调解消除不少纠纷和矛盾,筹集资金赎回大厦的经营权,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池店侨联主席曾昆洛不厌其烦地为旅非爱国侨胞曾奋强先生奔波,促使泉州电业局退回属不合理收费的电费保证金2万多元。
真诚热情地为侨服务,是侨联的工作宗旨,也是侨联应选准的工作位置。1998年市侨联主动与市台办、儿童医院、永春县侨联、二院侨联等单位密切配合,先后在市区、双阳华侨农场、等茶果场为1500多名归侨侨眷义诊。协理老归侨郭瑞人、张殊明骨灰撒放大海仪式等,理顺会所遗留问题、帮助归侨遗孀吴味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贴。南安市侨联的“贫难侨基金会”拨出1.6万慰问131户贫困家庭;安溪县蓬莱镇侨联管理的“救死扶伤基金会对拨出1.2万多元救治20多个病患者。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各级侨联捐助救灾济困款10万多元,衣被6万多件,赢得了赞誉,树立了良好形象。
四: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为我市新一轮创业作贡献。
我市各级侨联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制定的侨务经济法律法规,主动参与各级政府招商引资工作;认真辅助侨捐工程,管理好自办企业和受委托基金会,力所能及地扶持贫难侨脱贫致富,为侨乡经济的繁荣发展献策出力。
(一)开展侨联工作调研,为侨资企业排忧解难。市侨联配合省侨联对经济工作和基金会进行调研,发放担任侨联名誉职务侨资企业调查表,写出调研报告,提供侨情信息;开展“委员活动日”和安排省侨联常委到惠安、南安、晋江、红城、石狮考察侨资企业,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参与招商引资和扶贫工作。如市侨联会同鲤城区侨联为印尼乡亲陈先生投资兴业提供服务;石狮市侨联与有关部门发起倡议成立“见义勇为基金会力和“110基金会”,接受海内外各界捐资助900万元,为石狮市社会综合治理工作作出积极贡献。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市接受捐赠公益事业达3亿多元人民币,其间蕴含侨务工作者穿针引线的“功夫”和铺路搭桥的作用。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市侨联、永春县侨联、德化县侨联向挂钩贫困村捐出3.5万元人民币,为脱贫致富尽了一份力量。
(三)增加投入、加强管理,办好侨联企业。各级侨联利用会所创办的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显得场所小、设备旧、管理弱、效益差。为了扭转被动局面,增加“造血”功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各级侨联注重把握投入、服务、管理三个环节。永春县侨联投入760万元新建侨联大厦,在设备和服务项目上下力气,成为县城较高档的宾馆;德化县侨联投资1万元,安装地热水;晋江市侨联新成立侨联旅行社;丰泽区侨联投入20万改进污水处理设施;南安市侨联加强承包经营管理,拟成立旅行社,拓展服务范围。此外,东石镇、英林镇、安海镇、金井镇、凤里办事处等基层侨联新建、扩建会所、添置设备,强化管理,加大为侨服务和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