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容县侨联先进事迹

WB01417_.gif (1257 bytes)


  容县地处桂东南,古称容州,是广西著名侨乡,全县人口72万,其中归侨2.6万,侨眷34万多人。旅居国外的侨胞及港澳台同胞的70万人,居广西之首。容县籍侨胞旅居东南亚为主,约占70%。
  20年来,侨联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经过拨乱反正,落实党的侨务政策,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开展联谊活动,做好为侨服务工作,为促进侨乡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现把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侨联自身的发展
  容县侨联成立于1956年,由于没有固定的办公会所,几经搬迁,联谊办事难如人意。容县侨联应拥有自己的会所,早已成为广大侨众的“夙愿”。1979年5月召开第四次县归侨代表大会,恢复了侨联活动,迎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党的侨务工作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形势发展的需要,促成侨联组织的发展,工作条件的改善。1980年后几年内,侨联相继获旅外三胞捐赠小汽车五辆、人民币3万多元及其它物资一批,更促进侨联的发展。1990年广西区举办“世界广西同乡恳亲会”后,泰国恳亲团57人一行回到故乡容县,团长邓深元先生在会见县领导时,郑重提出要求县政府划拨土地给侨联,由海外侨胞捐资筹建容县侨联办公楼的倡议。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很快划拨出167平方米土地并获得地区计划部门批准。侨联倡议书发出后,很快得到新、马、泰侨胞和港澳台同胞以及国内归侨、侨眷及各界人士的响应和支持,陆续捐款30万多元。1993年10月21日占地167平方米,建筑面积达835平方米的五层办公楼喜得揭帏落成。来自新、马、泰港澳台三个国家和地区组成的八个观光恳亲庆贺团,人数达320多人回到容县,热烈庆祝容县侨联办公楼落成,到目前止,全县还有三个乡(镇)成立了侨联会,六王镇侨联建成占地180平方米的办公会所。侨联办公楼的建成,大大改善了侨联的办公条件,方便了侨联与海内外侨众的联系,进一步提高侨乡容县在海外的知名度。
  在县委和政府的关心下,在上级侨联指导下,1998年上半年,完成了机关机构改革“三定”方案,通过机构改革,侨联被确定了机构,定员编制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三人增加到现在的定员编制六人,参照国家机关公务员条例管理,稳定了队伍。同时,注意抓好侨联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和业务的提高。几年来,紧紧围绕县委的部署,组织全体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四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学习邓小平侨务思想和侨联章程,通过实施“三严四自”工程,开展干部思想作风教育整顿,形成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风气,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侨众服务的思想,人人争当合格的人民公仆。几年来,在全县的双文明建设活动中均获县委、政府评为一等奖,多次获玉林市、自治区侨联好评和表彰。
  二、密切联系侨众,为侨办实事
  重视侨众的来信来访工作,加强与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联系,倾听侨众心声和要求。多年来坚持对来访的归侨、侨眷、海外侨胞给予热情接待,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或把他们反映的问题向有关部门反映,对不符合侨务政策的给予耐心的解答,让他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去。1993年侨联接到大坡村一侨友来信反映,该村孤寡老归侨崔桂莲80多岁,年老多病,虽有幸得到村邻的多年照料,现在年老无钱医病,生活发生困难,希望侨联给予照顾。经侨联派人调查证实后,在经费十分紧张情况下,侨联仍拿出少量资金救济她的暂时困难,当了解到她还有二个女儿侨居马来西亚后,便设法去信海外,帮助她查找到侨居马来西亚吉隆坡的两个女地陈葵英、陈俊英,并及时寄钱回来,使崔桂莲治好病,安享了晚年。容城镇东光村侨眷刘旭华原是平桂矿务局工人,由于海外关系,六十年代初期,在没有任何依据的情况下,被诬告为“叛国投敌”罪判刑三年。经侨联配合侨办等部门与该矿多次联系,获得平反而回收作退休安置。当时不知何原因,单位未发给退休安置资,其本人也不懂得有这项享受,最近才从退休人员中得知这一待遇而来访侨联。侨联除给与热情接待并提供政策依据,在其给矿务局要求补发退休安置费的申请报告中,签上了退休人员应享受单位一次性发给退休安置费的政策依据,酌请矿务局研究,最后问题获得了解决。松山乡平车村马来西亚归侨李世清的年仅16岁女儿李海英被人贩子拐卖给广东罗定市40多岁的农民辛柏才为妻,身心受到严重摧残。李世清来到侨联强烈要求帮助解救。侨联根据有关法律认定:一是不满17岁不是事实婚姻,二是未经任何手续不受法律保护,三是买卖婚姻属违法行为,四李海英是归侨子女,受《保护法》和其他法律保护,一定要解救出来。于是,侨联当即与县妇联、公安局联系取得一致意见。因事复杂牵涉外省,决定以县人大出面,有关部门配合,驱车前往广东罗定,在当地公安部门的支持配合下,采取果断措施,把被拐卖一年之久的李海英解救出来.送回其父母手中,老归侨李世清流下了感激的热泪。1996年湖南省冷水滩市马来西亚归侨杨金凤(容县籍)在其三个子女陪同下,直接从湖南开专车找到侨联,陈述要寻找失散几十年的父母亲人。侨联根据他们提供的线索,派人陪同他们一起访问老同志,走访有关人员,查找有关资料,在村干部的大力协助下,最后为杨金凤找到了她的舅父梁旦余,从而找到了她的同堂亲属,让他们母子高高兴兴返回湖南。过后,侨联通过与海外广西会馆联系,查清了她父母的去向等情况,写信告知了他们。为表感谢,他们打来了电话,寄来了热情洋溢的感谢信。侨联不断为侨友寻找到失了联络几十年的海外亲人的消息传开了,不断从南宁、平南、北流等外地寄来了一封封热切盼望与亲人恢复通信和团聚的信寄到侨联。国内归侨、侨眷台属纷纷到访,或带来几十年前从海外寄回的只有中文地址的旧信封要求帮助寻找亲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扩大,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出国探亲旅游的归侨、侨眷和回容县寻亲访友的侨胞也不断增多,广大侨友纷纷前来咨询,要求提供帮助签证书写外文信封、家信等等。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涉及面广,如侨房、寻找亲人、工资福利、就业、子女上学、涉外婚姻、侵侨案、修复祖坟、计划生育、困难救济等等都希望得到侨联的帮助。有些问题必须配合其他单位才能解决的。如美籍华人覃廷芳医学博士(容县杨村人)来信给李汉金县长,要求容县协助将其父母骸骨合葬在一起,并寄来了所需经费。县长李汉金把这一工作委托侨联办理。侨联随即与覃廷芳博士在国内唯一胞妹覃洁芳联系,在其同族兄弟协助下找到其母的骨髓,并在乡村干部大力帮助下,择好吉日把他父母骸骨合葬好。事后拍了照片交给李县长寄交母的骨髓,并在乡村干部大力帮助下,择好吉日把他父母骸骨合葬好。事后拍了照片交给李县长寄交覃博士。1997年.泰国广西会馆理事长饶培中先生祖家十里乡江口村的亲属到侨联反映,饶培中先生的祖坟的坟堂被村民常年耕种农作物,致使坟堂受到破坏,要求侨联派人调查处理。侨联即派人协同侨办,十里乡政府一起多次踏看现场,反映的情况属实。随后找到有关村民,宣传讲解党的侨务政策,做通了村民的思想工作,改善了关系,经由亲属重新修复,坟貌焕然一新。重阳节,饶培中先生皆儿子第一次回到祖家祭坟扫墓,十分感谢政府及有关部门。随着马来西亚政府放宽其国民出境的限制后,近几年来每年少则有几百人,多的有一二千容县籍华人、侨胞回来探亲旅游、观光、扫墓、经贸考察,需要侨联提供服务。如1998年10月,马来西亚吡叻珠宝广西同乡会,吡叻金宝广西会馆中国广西探亲拜祖旅游观光团一行38人,在来华前,领队(多为会馆侨领)就来信给侨联,要求帮助该团中第一次来中国的团员,寻找他们在容县、北流、岑溪等市县的亲属就有8户,并约定时间如期到来相见。例如1985年马来西亚回国探亲旅游华侨彭振先生,途中感到身体不适,赶回家乡容县就医,经医生检查诊断是急性肝坏死,侨联知此情况后前往探望,请医院想尽办法抢救。为了他的病,侨联派专车为他请来医师会诊,为他买药。并多次打电话给其在马来西亚的儿子。由于病情严重,经十多天治疗只退了腹胀,和减少点黄,仍不能行动。但是这时他的回马护照快到期了怎么办。当时即叫他侄儿急办了因病公证书,即叫其妻子急返马办延期手续,但马政府不批准,只有几天时间其护照就过期了,人人急,家属急,侨联也急,唯一办法是把他送出境到香港,通知其子到港接他,考虑他儿子当时不能越境到中国接,为此侨联电邀港胞帮忙接送。这样,侨联派专车、侨联封主席将自己的手推车及请专门医生一起护送彭振先生到深圳海关,赶在他的护照使用时限前几小时,安全飞返马来西亚。还有老侨胞回到容县探亲间,急病入院就医的多起,病故的也有多起,侨联都—一配合他们的亲属把事情处理好。侨联的服务深得侨胞及其亲属的赞扬。
  关心、帮助侨众战胜灾害重建家园是侨联应尽义务。1995年深秋,容县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涝,全县广大归侨、侨眷损失惨重,在县委的领导下,侨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深入灾区调查了解灾情,及时向海外广西侨团通报,获得广大侨胞的同情和支援,纷纷等款8万多元专人送回容县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侨联干部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捐款捐物折币5000多元支援灾区。多年来,侨联把了解到的贫困归侨、侨眷情况汇报给有关部门备案,争取他们的支持。多年来,侨联坚持义务照顾居住在县城的孤寡老归侨一人。积极协助报送高考中优秀“三侨”考生材料,参加区侨联一年一度的评奖。
  几年来,侨联的干部不分时间、不分事情大小、不分县内县外、不分区内区外,任劳任怨地,全心全意为广大侨友服务。据不完全统计,义务为侨友打印外文信封2514件,家信50多封,为500多人次提供出国探亲、旅游咨询服务,并为113人次办理了签证,顺利出国探亲,为侨友寻找到失去联络多年的海外亲人近200户,为众多侨胞寻找到国内亲人100多户,深得侨友的信赖和赞扬。
  三、加强对外联谊,为侨乡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联谊工作是侨联的基础工作。长期以来,侨联在搞好国内侨众、海外回来侨胞的接待工作中,十分注意掌握容县籍在外侨领、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及其亲属基本情况。每逢春节、海外广西社团周年大庆,纪念等活动,向他们寄贺卡,发贺信(电)表示祝贺。发动广大归侨侨眷向外写家信和出国探亲旅游,宣传容县改革开放大好形势。利用一切机会,争取派员参加县委政府组织的团体,走出去,拓展海外联谊活动。例如1990、1996年两次派人参加县委组织的恳亲团到南宁参加区政府召开的世界广西同乡恳亲大会,1994、1997年两次参加在香港、马来西亚召开的世界广西同乡联谊会召开的年会,广交朋友,宣传容县家乡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密切了与世界各地五十个广西社团的联系,加深了与海外乡亲的情谊。几年来,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努力接待了回来探亲旅游、观光、商贸考察的大小侨团20多个.约2000多人次,协助海外乡亲寻找到失去联多年的国内亲属100多户。促成海外乡亲回到祖家兴办公益福利事业,例如香港同胞捐款30万元港币成立容县李大江教育基金会,捐款20万元建设华侨大厦,接受侨胞捐款8万多元支援归侨侨眷灾后重建家园,接受侨胞捐款泰币13.9万株,人民币2.4万元支持办学,接受侨胞、港澳台同胞,国内归侨侨眷捐款物折人民币30万元,建成了容县侨联办公楼。多次为地市县各有关部门到马来西亚、深圳招商引资,举办展销会提供客商名单等资料。例如1991年侨联主席配合县有关部门,到深圳举行招商会,洽谈成功8项,引资2000万元。
  几年来,在县委政府领导下,侨联努力配合其他部门,调动广大归侨侨眷参与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充分利用各级政府鼓励发展侨属企业、外向型企业和乡镇企业的优惠政策,支持侨胞、外商、港澳台同胞和归侨、侨眷经济能人兴办实业,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侨属企业的发展。例如:由3个归侨、侨眷青年依靠3万元集资成立了容县南方儿童食品厂生产儿童食品。他们以超人的胆识和独树一帜的经营手法,经过顽强拼搏,积极创新,使该企业在容县大地上不断发展,1994年,他们以南方儿童食品厂为核心,组建了集工贸、科技为一体,以食品业为主,生产经营范围包括食品广告、制罐、包装、旅业、饮食业、属下有13家企业的广西黑五类食品集团公司。现在该公司拥有资产总值4.6亿元,占地面积12万平万米,有职员 3200人,大中专毕业生1045人。在全国食品行业中排名第13位,先后荣获“全国食品行业科技进步优秀企业”和“全国食品行业质量效益型企业”“纳税大户”、“广西十强侨属企业”称号。1998年,该集团公司实现产值6.6亿元,增长12%,销售额实现6.78亿元,上交税金4000万元,实现利润43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1.11%,增长11%。集团公司董事长,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韦清文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98年广西评选的十大侨属企业容县就占了四家。到1998年底止,全县侨属企业240多家,总计固定资产约6亿元,安排归侨侨眷就业人数1万多。
  几年来,侨联紧紧围绕为经济建设服务这个中心,在县委领导下,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充分发挥侨的优势,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开展海外联谊活动,依法护侨,激发了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投资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例如港胞彭如林先生联络其朋友一起到容县投资4000万人民币兴建的鸿南饲料公司的过程中,就凝聚了侨联前任主席封祖暹同志的一番心血。封祖暹同志从鼓励他解除思想顾虑大胆回来探亲,到陪同他拜祭祖坟并亲自为他点香烧蜡烛,到陪同选厂址.不辞劳苦,用乡情、亲情感动了他,为报答容县家乡,下决心在容县兴建鸿南饲料公司。终于1996年10月建成投产。泰国华人韦达权先生多次回容县祖家考察,决定在容县投资400多万,引种泰国优良的水果品种和技术办果场。但是因有关部门没有及时做好工作,致使韦先生在容县逗留近半年连场地都未落实,他感到在广西投资很难而想打退堂鼓。当侨联知道后及时向县领导反映,引起县政府的重视,很快派人协助选好场址,签订租地合约,种上了水果。1988年,侨联前任主席封祖暹同志,应百色地区林业部门的要求,亲自联络自己居泰国的侄儿,由泰国清迈泛泰投资有限公司董事财政封芝森,来函邀请百色地区水果考察团赴泰考察林果业,并成功引进了泰国名芒在百色落户生根,促进百色地区芒果业的发展。容县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海外投资者,到1998年底止,全县有“三资企业”134家,合同投资额1704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746.18万美元。成为广西三资企业发展较快的县市之一。
  容县归侨侨眷多,且多数散居在乡镇山区,由于各种原因有的还比较贫困。侨联从侨联实际出发,积极协助有关部门搞好归侨侨眷扶贫致富工作。宣传党的有关政策,鼓励归侨侨眷认真用好海外亲属支持的有限资金,积极发展开发性农业、果业、养殖业,逐步致富,另者是把了解到的贫困归侨侨眷的情况提供给有关部门,促进扶贫致富的开展。通过多年努力,使1000多产归侨、侨眷脱了贫,为发展侨乡经济作出了应有贡献。
  四、参政议政,依法护侨
  维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和海外侨胞在国内的正当权益是侨联的主要职责。侨联首先是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及其《实施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办法》和党的侨务方针政策,开展一年一度的宣传周活动,采用印发资料、开座谈会、电视广播等等方式方法,向社会宣传,增强全民侨法意识。积极参与人大、政协的执法检查活动。通过接触群众了解侨情,在政协会上为侨益呼吁或提交建议或提案,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配合有关部门共同维护侨益。例如1986年5月,容县侨联委员,马来西亚归侨、灵山乡卫生院副院长梁显林,在本院内为学生体检,进行X光透视后,被巫告成流氓罪,于6月1日被逮捕入狱,后被判刑七年。因事实不符,本人不服提出上诉,侨联知道后,向法院提出要求,希望法院深入调查落实.不要冤枉好人,也不坦护坏人,按政策法律办事。后经玉林中院半年多的深入细致调查,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依靠群众,排除干扰,反复核对事实,证实该案纯属冤假案。根据党的实事求是精神,有错必改精神,玉林地区中院否定了原案判决,于8月14日宣告梁显林无罪释放。1991年初,容县日用品工业公司侨眷黄廷斌投资于本公司侨汇款,到期后,因其父在外贸局实行经济承包后,经营桂皮、松脂生意过程中,被社会上“九八佬”起诉,“追索劳动报酬纠纷一案”的牵连,法庭立案后,长期未审结案为由而冻结了她的投资款,不给领用。来信要求侨联给与帮助解决。2月8日侨联又收到马来西亚黄瑞夫妇(黄廷斌的祖父母)来信,要求侨联帮助解决。侨联随即找到当事人黄廷斌和他父亲,详细了解案情,认定是一起违背法律和事实的案件,侵犯了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经侨联多次与法庭交涉,并汇报县委领导和县人大法工委,指出法庭以一纸便文就冻结了非当事人的钱,没有法律依据,违犯《保护法》,是不合法的。在县委领导和县人大的过问和督促下,7月20日黄廷斌被无理冻结达2年之久的侨汇2万元获得解冻。在依法护侨过程中,侨联本着实事求是精神,排除阻力,克服困难,配合有关部门,依法解决。例如马晓军侨房就是这样的,马晓军是原国民党军政要人,解放前去香港,后在台病故,其子女旅居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有一定影响,对他在容城新北街的一幢533平方米的房屋,按侨房政策规定应予退还原房。1986年当时落实侨房政策时,因当时房屋使用单位县法院城区法庭无办公地方,不能退还原房,县里暂时只安排了238.8平方米的房屋抵通,但业主多次提出坚持要原房,都因法庭无法腾退而久拖不决。县委、县政府对该案的处理十分重视,当时的县委副书记现任政协主席李海棋,亲自召集了县政府一位副县长以及县委办、政府办、法院、法庭、统战、侨办、侨联、房管所等部门领导开会研究,统一认识,并作出了必须搬迁城区法庭、无偿退还马晓军侨房的决定,1998年县政府专门无偿拨给县法院城区法庭0.5亩土地新建办公楼.使这件久拖不决的侨房难案获得了解决。1998年重阳节,马晓军旅居在国外及国内亲属团聚于粉刷一新的房屋里,感谢人民政府依法维护了海外侨胞的合法权益。在依法护侨工作过程中,侨联组织干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侨务方针、政策、宣传群众,帮助归侨侨眷运用侨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例如,这几年,侨联积极协助10多名退休归侨职工,落实了工龄满30年以上退休费按原工资标准发放的待遇问题,协助回收归侨侨眷职工办理连续工龄问题。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侨联已成为县政协的组成单位,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中发挥民主参与和监督作用。多年来,侨联的归侨侨眷委员,认真听取侨众呼声,抓住侨界反映的热点问题,提出提案,议案或建议,向党委政府建言献策,受到了历届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县委政府积极带领侨乡人民,从实际出发,认真贯彻执行《保护法》及其实施办法,依法护侨,利侨兴容,并取得了较好成绩。据不完全统计:1、全县落实华侨私房政策取得了巨大成绩。至1998年底止,全县清退落实华侨私房471户,共27万平方米,用于落实华侨私房政策的经济补偿款851万元,其中县政府配套资金200万元,无偿划拨土地、宅基地1500平方用于安排退还侨房。2、为六十年代初期被精简下放的容县籍归侨侨眷职工800多人进行了重新回收安置,为其子女1941人办了“农转非”,解决了后顾之忧。3、坚决认真纠正了一批侵侨案件,处理了130多起侵侨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