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侨联先进事迹

WB01417_.gif (1257 bytes)


  一、依靠党的领导和政府的支持,加强侨联自身建设。
  西城区侨联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于1993年确定正式驻会干部编制,选调驻会干部,解决办公用房与活动经费;调整充实领导班子成员,制定《议事规则》,坚持学习制度;成立群工部、宣传部、联络部和经济部,组建“侨友合唱团”,调动全体委员和广大归侨、侨眷的积极性,为开展侨联各项活动打下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基础。
  二、认真组织归侨侨眷学习、宣传和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是侨联工作的首要任务。西城区侨联坚持组织委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参观活动;及时传达市、区有关会议精神,统一大家的思想,增强新形势下做好侨联和本职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1996年召开了西城区侨联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表彰了一批归侨侨眷先进工作者,大型图片展《发展中的西城侨联》受到好评。1998年组织参加了西城区统战系统“庆祝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暨改革开放二十周年”大型演出活动,在首都侨界《光辉的二十年》歌咏比赛中获得集体二等奖和创作奖二项荣誉。
  三、献计献策,开展民主监督,促进经济建设。
  积极发挥侨联及归侨、侨眷中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作用,几年来提出“要重视小资金的引进”、“加强西单一条街的灯箱管理”等建议议案,得到领导的重视;积极做引资和牵线搭桥工作,为印尼华人汪女士在西城找推销食品的市场等;向海外人士通报经济信息,利用春节、中秋节走访侨界经济人士,为海外经济顾问发信介绍西城区“建设五街,发展五业”思路,并把具体规划在侨讯上刊登,广泛进行宣传;积极参加研讨会,提出有关意见建议。1998年组织归侨为灾区捐款2万元(其中5千元是王汉光副主席在义演晚会上捐的,1万元是柯昆仑老师的学生在海外募集交给慈善总会的);捐棉被40条(其中主要是香港杨惠灵女士捐款购买的),衣物180件。
  四、为“侨”服务,依法护“侨”,不断开拓海内外联络工作新局面。
  在联络工作中,始终坚持“立足国内、面向海外”的指导思想,突出为“侨”服务,依法护“侨”的方针。在国内联情联谊方面:每年春节前为140多位老归侨送去一桶食用油,把党和政府的关心送到归侨心中;召开春节团拜会,“国庆、中秋”座谈会,组织春秋游;坚持走访老归侨侨眷,多次看望重病的归侨,协助解决归侨张石民住院手术及费用、十几名归侨教师住房等问题;协助解决老归侨探亲路费报销、子女上学或就业、大额医药费报销、房屋拆迁、生活困难、“入党难”等问题。在海外联络方面:每年为海外朋友发贺卡,表达对他们新一年的祝福;协助市侨联热情招待了香港侨领子女夏令营活动,并利用张应委员赴港机会把照片送给侨领子女;多次与统战部一起为香港华侨、华人总会会长古宣辉先生落实私房产奔波,较好地为美国移民局律师协会会长吴子美先生解决闹市口私房拆迁和财产赠与问题,坚持依法护“侨”。
  西城侨联的工作得到了海内外侨界的好评,接到香港侨领子女赠送的“香港内地一家亲”锦旗以及吴子美先生、缅甸归侨江山、西城区部分归侨等送的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