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是中央国家机关中归侨、侨眷知识分子最为集中的单位之一。现有归侨、侨眷679人,其中归侨236人,侨眷443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591人,占总人数的87%;具有高级职称的481人,占71%:全国政协委员7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土40人。

|

|
中国科学院侨联成立于1985年6月。中科院领导和院机关有关部门对侨联的工作历来给予重视和支持,为侨联提供了一间30平方米的办公室及办公家具和电话;给侨联调配了一名专职干部,任办公室主任;每年拨给侨联活动经费,为侨联顺利开展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中科院侨联始终把为归侨、侨眷知识分子服务做为侨联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以调动全院归侨、侨眷投身祖国科技事业和和平统一大业的积极性,增强侨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宣传侨法,维护侨益。一是抓《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及其《实施办法》的普及宣传,组织侨联干部学习座谈、听辅导报告,分发四百余册侨法合订本。这对增强干部的侨务法制观念,帮助归侨、侨眷学法知法,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起到了促进作用。二是通过各种渠道,反映归侨、侨眷的意见和要求,督促有关单位和部门依法办事,切实维护侨益,以安定侨心。前几年,中科院侨联曾帮助一位由北京去香港定居数月后又申请回京定居、工作的印度归侨,解决了在京落户和在高能所复职的问题;协助两位归侨追回了当年子女自费留学本来可以免交的“培养费”共
24000元。1994年中科院侨联调查了三户侨眷私房被挤占的情况。其中一户在北新桥九道湾被挤占了二十七年的私房,在何鲁丽和崇文区副区长李雪奴等领导的重视和过问下,终于在1995年归还了主人。中科院归侨院士、侨界十佳人物之一的谢家麟,他家在北京东城区东四十一条93号一所被挤占的私有住房,1986年落实私房政策时,虽然发还了房契,但又被五户人家强行入住,至今已被非法占用十三年。今年初,中科院侨联向中国侨联和市侨联反映了有关情况,谢家麟家的人多次找当事人交涉,3月份已收回其中一间房屋。去年65岁的印尼单身归侨郑俊哲反映,新搬来的邻居一再向他挑衅和威胁,砸他的小厨房,扬言要打他,使他整天提心吊胆,紧闭门窗不敢出门,不敢去厨房做饭。中科院侨联协同院、所、中国侨联有关部门及当地(交道口北三条)居委会、派出所做了工作,向当事人宣传了《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使矛盾暂时有所缓解。目前他暂住弟弟家中,单位正设法为他另找住房。
二、为归侨侨眷排忧解难。归侨侨眷由于常有海外亲友来访,解决住房困难的愿望更为急切。中科院过去曾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集中为65户归侨、侨眷解决了住房困难问题,解除了一大后顾之忧。近年来对归侨、侨眷中新出现的住房困难问题,中科院侨联也都向有关单位如实反映情况,使一些同志分配到了新居,或改善了居住条件。1997年,中科院领导还责成有关部门,拨出专款,为早年归国的老专家的住房进行了维修。
归侨、侨眷在办理户口、退休待遇、出国探亲、子女升学就业、工作调动和工作等方面遇到困难与问题,中科院侨联都尽力给予协助。如一位侨眷的女儿因工作安排问题与单位发生矛盾,既影响家庭成员的情绪,也给单位工作造成不利影响,中科院侨联及时做了双方的工作,使矛盾得到解决。
三、关心归侨、侨眷的生活和健康。1990年中科院侨联曾按照中国侨联、国家人事部的联合部署,对中科院二百余名归侨经济生活状况做了调查。1997年,根据市侨联的安排,又对一百七十三位老龄归侨的情况做了调查。对他们在工作、生活、医疗保健、工资待遇等方面提出的意见和要求,分别向市侨联,中央国家机关党工委和中科院统战部、人事局等作了书面汇报。中科院领导对早期归国者专家反映的实际困难很重视,决定在中科院京区各单位广泛开展以五六十年代归国老专家为重点对象的“一助一”志愿者服务活动。另外,中科院医疗保健中心于去年在中关村挂牌运行,为归国老专家、院士和其他离退休老科学家提供医疗保健和急救服务。中科院对离退休归侨的生活十分关心,1995年和1997年曾两次作出决定,参照北京市的有关规定,比较快地给离退休归侨发放了临时生活补贴,第一次为“5%补贴”,第二次为每人每月50元的定额补贴,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归侨老人的关怀和照顾。
每年新春佳节,中科院侨联干部都要带上慰问品,走访十余户归侨、侨眷老专家,看望重病号。平时对重病号也派人到医院或家中探视。如去年归侨院士郭慕孙、蒋丽金被车撞伤,中科院侨联到家中进行了慰问。对去世的归侨、侨眷,中科院侨联都派人参加其遗体告别仪式,向其亲属表示慰问。
中科院侨联与中关村老年互助服务中心(其主要发起人为中科院归侨老专家)配合,共同举办了一系列适合老年人参加的中小型活动。近两年来举办的讲座约20次,其中医疗保健方面有《老年心理健康讲座》、《爱心护心健康讲座》、《足部反射区健康法讲座》、《癌症并不可怕》、《中老年妇女病及防治》、《儿童保健》、《心理咨询与健康》、《生物钟的奥秘》等;科普讲座有:《极地风光》、《昆虫生活的奥秘》、《雅鲁藏布大峡谷考察归来》等;其他讲座有:《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讲座》、《花草艺术》、《中国诗词欣赏》、《音乐美学讲座》、《法律知识讲座》、《马克思主义与知识经济》等。大家反映,这些讲座的主讲人知识渊博,经验丰富,讲述生动,听后很有收获。
四、组织联谊和参观等活动,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钱其琛同志最近指出:侨联的工作是联谊性质的工作。联谊工作能够把广大归侨、侨眷和侨胞联系起来、组织起来,这项工作是很重要的。每年国庆、中秋、春节等重要节日,中科院侨联都举办中小型联谊联欢活动,由归侨、侨眷演出歌舞、音乐、服装表演等小节目,歌颂祖国,歌唱改革开放新成就。中科院侨联和基层归侨小组,还组织参观《国旗在我心中》、喜庆香港回归展览。世妇会会址、地道战遗址、韩村河、昌平流村的果园和乡镇企业及郊外一些新旅游景点,开拓了视野,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
去年,中科院侨联参加了首都侨界纪念改革开放二十周年的系列活动,获歌咏比赛优秀奖和征文比赛三等奖。中科院归侨、侨眷心系灾区,涌跃捐款。其中归侨院士叶笃正捐一万元,黄昆三千元,贝时璋、郑哲敏各两千元,还有林兰英等七名院士各捐一千元。
五、宣传归侨、侨眷的工作成就和先进事迹。
中科院侨联编发的《侨讯》,介绍了一些归侨知识分子的事迹和成就,如《张文裕十三万遗产捐助教育事业》、《三名归侨院士获陈嘉庚奖》、《汪德昭荣获“启明奖”》、《蔡诗东当选为院士》、《中科院三十名归侨侨眷在北京市第十次侨代会上受到表彰》等。
中科院侨联先后向中国侨联推荐了两名归侨先进个人;向国务院侨办推荐了八十名归侨、侨眷知识分子,其中刘源张、谢家麟等七十五人被收入《全国归侨侨眷知识分子名人录》一书;为《华侨华人百科全书·人物卷》撰写了一百余名具有归侨身份的中科院院士的词条稿件,均被采用;向《中国侨界模范人物名典》编辑出版部门推荐了十四位同志。1998年,为市侨联拟出版的《祖国高于一切》传记书,推荐了郭慕孙、李林等11名归侨科学家,并提供了资料。去年中科院侨联还与海淀区政协共同编写出版了《在海淀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一书,共收入院士418名,其中有中科院归侨、侨眷院士74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