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侨联成立于1984年12月。编制7人。现有驻会主席1人,兼职副主席2名,秘书长1人,其余均为人秘科、业务科干部。1994年被省侨联,侨办授予“先进集体”称号。近些年来,市侨联着重抓了以下工作:
一、认真普查,了解侨情。落实党的侨务政策告一段落后,市侨联配合市侨办曾几次对全市14个县(市、区)的侨情进行了普查登记。现全市有归侨、侨眷,港澳眷2200多户,约12000人(其中新华侨200多人)他们的亲人在海外的约20000人,分布在45个国家和地区。
二、广泛宣传侨法、维护侨的权益。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实施以来,市侨联共印发《保护法》、《实施办法》5300多份,召开各种学习会、座谈会170多次,直接参加学习和受教育的有7000多人次。为配合香港回归祖国的重大活动,还翻印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3870份。《国家安全法》及其实施细则1600份,及时的下发到各县(市、区)侨联。1991年以来,处理了海内外侨界人士来信250件,来访进1000人次,做到了件件有交待,事事有落实。并为维护归侨、侨眷和侨的企业利益而派员出庭7次,发函件51次。共为归侨、侨眷和侨字号企业解决或促成解决人身财产和房产受侵害案52起;住房问题13起;家属子女农转非8人;夫妻分居和工作调动、安置问题12起;工作籍和职称,工资福利问题15起;子公升学,就业和出国留学问题72起。
三、协助当地党政和有关部门,进一步做好推荐归侨、侨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工作。全市各级党政有关部门对归侨、侨眷基本上做到了政治上关心,工作上大胆使用,生活上适当照顾,许多归侨、侨眷被提拔为各级领导干部(其中县级以上干部就有80多名)7000多名晋升了技术职称,140多名被选举推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四、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了作贡献活动。根据中国侨联的决定,开展了为实现“八五”和“九五”计划作贡献的活动。1991年以来,先后三次调查了“三资”企业的情况,写出了《关于抓紧制定我市投资优惠政策的建议》和《发挥我市海外关系的作用,为遵义市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两篇调查报告,受到了市政协和有关领导的好评,并得到了采纳。1986年以来,我市侨联和归侨、侨(港澳)眷属直接、间接引进资金创办和领办的“三资”企业共有18家,协议引进资金7000多万元,实际引进5000多万元。我会还通过与美国华侨科技教育协会在贵州的项目代理人、贵州工业大学教授毛健全夫妇的联系,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和帮助,目前该协会在我市已建立了5个爱华图书馆和17个中学图书室,共得到了30多万人民币的资助。
五、开展了创办侨联直属企业和扶持侨属企业的工作。1989年以来,我市现有侨联直属企业和侨属个体企业80余家。这批“侨”字号企业,不仅解决了近700名归侨、侨眷和社会待业人员,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而且促进了我市经济的发展。从89年至现在,市侨联挂靠企业已为国家上缴税收600多万元,部分企业还受到有关党政部门的表彰。为侨联争了光彩。
六、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做好县级侨务机构的建立健全工作。根据中国侨联关于在全国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决定,从今年3月至6月,我们狠抓了此项工作,到目前为止,全市13个县(区、市)已成立了侨联的有7个,成立了侨办的有8个。
七、积极选进项目,为引资引智打基础。今年四月份以来,我会已向省侨联,侨办报送新建、扩建、改建侨心小学项目15个,其他项目20多个。以期获得世界各地华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