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启光(1949-),印尼归侨,广东潮安人,1966年回国,暨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1969年应征入伍。1972年、1973年、1976年因带领所在班、排努力学习马列、毛主席著作,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出色完成保卫祖国边疆的各项战斗任务,连续三次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守备一师荣记三等功。1977年因“海外关系”被迫转业。1978年考入暨南大学中文系,1982年获学士学位,1986年获硕士学位后留校执教现代汉语、文化学等课程。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其怀着对祖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赤诚,致力“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带动教学”,潜心搞教改,奋力做学问,教学科研成绩显著,1993年获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奖。1994年获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优秀教师奖。在教学科研中,其坚持以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为理论指导,以文化哲学为学科依托,以汉语语法与印尼华人为研究对象,提出并实践了下述观点:l、汉语语法是中华文化承传的文化基因,其研究与教学要更具理论性与实用性就必须突破西方语法学形式主义范式的束缚,立足于中华文化本体与汉语汉字的研究传统上,重新探索与构建汉语汉字自身的形义兼顾的范式;2.印尼华人问题的症结是文化问题,印尼华人研究就应该注重探究印尼华人文化,以文化为视角来考察印尼华人及其与原住民的关系,构建印尼华人问题研究的文化学范型。十余年来,其发表了“汉语语法的文化学研究”、“文化语言学论析”、“印尼华人文化研究”、“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等四个系列共80余篇论文,并受到有关学界的关注。还将其科研成果适时引进课堂,努力探索现代汉语语法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提出并建构了“内容得以自我更新,方法力求师生互惠,手段实现多媒体化”的课程教学机制,所主讲的《现代汉语》被广东省确立为重点建设课程、所主持的“现代汉语教学内容的改革与CAI课件的研制”被国家教委确立为“高等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等七大学科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第一批立项项目。1999年荣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其人生座右铭是:温故而知新,惑而知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