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真祥(1937-),男,缅甸归侨,祖籍广东大埔县,贵州黔南州侨联主席兼侨办主任。黎真祥幼年随母亲从缅甸回到祖国,农校毕业后,为支持西南地区的建设,来到了少数民族地区黔南工作。
在绿茵场上,他翻爬滚打,不知流了多少汗水,一批批足球队员训练出来了,一块块金牌扛回来了,“黎教练”成了都匀家喻户晓的人物。
其实当初黎教练的工作单位并不是在体委而是在电影院。足球是他的一种爱好。曾有一段时间,组织想把他从电影院调到体委工作,电影院领导不愿放他走,他
只有采取“分身术”:白天,在球场上,他龙腾虎跃,训练队员,是一名武将;夜里,在电影院,他摔毫作画。不管是大小单位找他书写会标、招牌等,他从不推倭并不取分文。
1984年,正当我国经济改革大潮冲击每个地区时,身为市体委副主任的黎真祥同志服从组织安排,到州侨办工作,后被选为州侨联副主席。要使侨务工作跟上经济建设步伐,他发誓要为黔南的经济振兴献出自己的全部热力和才华。
当时,“都匀地区侨联企业总公司”因经营失误,造成严重亏损,面临倒闭。十几名职工要生活出路、几十位股东要退还股金、银行索要贷款、众多债权人登门索债……一大堆斩不断、理还乱的棘手问题等待他去解决。他的确是受命于危难之中,退却不是出路,商场同球场一样,同样需要去拼搏。
他长期养成讲求实效、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来到公司,为找到启动资金,他四处奔走,说不清跑了多少部门,找了多少领导,汇报了多少情况,终于在省侨办关照下,省里一家侨资公司给他们贷款四万元,新生的“黔南侨联化工矿产品经营部”成立了,他和职工们一起跑矿山、跑运输……不到5个月时间,公司便红火起来。职工们不仅按月领到了工资,而且还有奖金。新老股东按时拿到了红利,部分侨眷子女安排了工作。谁知好景不长,有关部门取消了他们所经营的项目,说是有“红头”文件规定,这对公司是致命的打击。州委、政府、经委、工商等部门都找遍了。他跑瘦了腿,说干了嘴,还是没有用。跑、继续跑,终于,省化工厅介绍他到福泉磷肥厂联系经营代发磷肥的渠道,“化矿公司”又才绝路逢生。
可是,打通外运磷肥的渠道这一难关又接踵而至。一次由于车皮计划未能及时批下来,而买方急需磷肥使用,合同时限已到,再不及时发运,公司将造成数万元的损失并失去信誉。上午9点多钟,他接到业务员从货场打来的告急电话后,立即赶到货场,请求调度员帮助解决。职业造就了调度员生硬的态度,总是不予解决。黎真样“磨”到12点,调度员要去吃饭了,他只好到货台上去实地“侦察”有无空车皮。等到下午两点,调度员吃完饭回到办公室,他又硬着头皮再去诉说求援……从下午两点又“磨”到4点半,调度负还是不点头。这时,同去的张同志泄气了,对真祥说:“主任,走吧,我们从上午10点说到现在,连中午饭都没有吃呢”。不料,调度员抬头上下打量黎真样说:“这位师傅是……?”张冲着调度员说:“他是州政府的侨办主任”。调度员愣了一下说:“对这样认真负责的领导,我算服了!好好,你们往那节空车皮装货去”。这时,已是下午6点了,站台上的搬运工已廖廖无几,黎教练又像当年在球场上一样,亲自上阵,组织了这次装车,车轮终于按期启动了。
就这样,他和公司的同志们闯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业务越来越拓展,经济力量越来越雄厚。从零起步的侨联企业发展到今天的5个企业,解决待业人员200多人,州侨联直属企业95年至98年完成产值(营业额)2772万元,实现利税260万元。其中新组建的黔南中国旅行社,遵循党的十五大精神组成混合型经济体制有了长足的发展。94年不足100万元的产值到97年提高到600万元,管理的车队由50多辆发展到98年底大小车辆共254辆,为都匀的交通事业和经济发展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中旅社组团旅游从零开始,也有所突破,97、98两年共组团91个,旅游人数1203人,其中出境旅游63人。
他抓侨办企业是这样的废寝忘食,搞侨务工作、为侨胞服务同样是这么真诚。
1985年冬天,日本歌星、华侨陈美玲女士回老家贵定沿山镇过春节。为表示地方政府的关怀和欢迎,大年三十早上,他前去看望陈女士。一大早,他一人驾车到离市区几十里的都匀茶场亲自选购地方特产毛尖茶作为礼品,又风驰电掣驱车赶到贵阳,千方百计买到花溪套装酒,再马不停蹄地从贵阳赶到贵定。到沿山镇时,天已黄昏。听说陈女士一家正在吃三十夜团圆饭,不便打挠,他便委托当地干部把礼物转交给陈女士,又匆匆赶回都匀。由于一天赶了三四百公里路程,途中顾不上吃饭,一阵饥寒使他头昏眼花,车到拐弯处翻了,电路燃起来,眼看就要车毁人亡,他顾不得疼痛,使出吃奶的力气,双手拉断燃烧的路线。此时,远外传来吃年饭的炮竹声,“救世主”不会出现了,他喘息片刻,忍住两手被烧伤火辣辣的灼痛,从四脚朝天的车里爬出来,艰难地挪动步子回到沿山镇,独自一人在这小镇的旅店里度过大年三十夜……
为解决定居西班牙的三都水族华侨石文宣先生的房产问题,他几下三都,亲自到群众中宣传侨务政策;为帮助越南归侨李阳成同志解决生活和子女就业问题,他多次到都匀墨冲镇,直接扶持李办起了酱油加工厂;前苏联归侨刘建政先生的房产纠纷、福泉县侨联公司房屋被侵占等问题,他都亲自出面协助当地政府处理,使侨务政策—一落到实处。
逢年过节,他亲自登门给老归侨送慰问品,归侨、侨眷生病住院,他都要专程到医院看望;碰上老归侨或侨眷百年归寿时,他亲自上门送花圈悼念……他就是用一颗诚挚的心,温暖了广大归侨、侨眷的心,归侨、侨眷由衷地称赞他是贴心人。
正在兴旺红火的侨联企业,成了侨务工作的重要窗口。他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要加强与国外、境外华侨华人联系,争取他们对祖国对家乡经济建设多作贡献。道理说得再多,百闻不如一见。只有把侨属企业办好,让侨胞看到党和政府对归侨、侨眷的关心,也让他们看到祖国家乡的光明前途,这对于做好侨务工作尤为重要。因此州侨联就以此为基础,广交朋友。近几年来,他亲自向海内外朋友同仁写信、寄贺年片、投资指南、照片、宣传品及传真近300封次。经过长期不懈努力,同他们建立了较深厚的友谊,先后得到有利于本州发展信息20多条。他还派副手出国考察,友好合作初见成效。如与香港群星贸易公司陈如松先生签订了保健饮料产品“杜仲茶”、“杜仲叶菜”的供货合同确认书。为东方机床厂、贵定卷烟厂引进了3000万元几该贷款。
在工作中他处处以身作则,既是州侨联、州侨办领导,又是普通的侨务工作者。一年365天没有节假日。不分白天、晚上,他都在工作岗位上渡过,他只知奉献,不知索取。97年年初他的小儿子病重住院近半年,直到去逝,他都没有请过一天假。夜晚在医院耐心护理,白天在工作岗位顽强拼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