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体仁(1930-),侨眷,教授级高级电子工程师,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科学院终身不退休专家,省侨联常委,政协委员,农垦总局侨联主席。虽已年近70,但仍离不开事业。在十万官兵开拓过的北大荒,在百万知青战斗过的农垦兵团中,无人不晓得这位骨髓里都凝聚着自己民族之魂的仁人志士,像所有献身祖国的儿女一样,其执著地扎根在黑土地里。改革开放伊始,黑龙江垦区从国外引进第一台粮食烘干单机,其负责组装电子部分,由于对方提供的图纸不完整,安装起来十分困难,经过其努力,终于使单机组装达到了较高的技术水平,赢得了外国同行的赞誉。从那时起,经过短短几年的时间,和同事们成功地走过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和国产化的道路。主持研制的GHG-l型干燥机热风恒温控制器和GSK-l干燥机出粮水份控制器,以及参与研制的TM煤气炉和5HT-15高温干燥机,已得到推广应用并形成生产能力;为高大的储粮仓提供的自动测温和微机控制装置,使产地粮食处理工厂化由梦想变成现实。截至1995年,全部采用国产设备,在垦区内外建成并投入使用粮食处理中心175座,总日处理能力15万多吨,经济效益累计上亿元。1988年至1993年,领导组建了电子技术推广应用研究中心,设计研制粮食处理中心的电控装置和电脑测粮温装置,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务委员宋健到垦区视察时,对国产化粮食处理中心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指导“希望你们把这项技术打到垦区外面去!”其先后曾获红兴隆管理局“劳动模范”、黑龙江省农场总局“特等劳动模范”、黑龙江省“劳动模范”、黑龙江省“特等劳动模范”等称号,1989年获全国“优秀归侨(侨眷)知识分子”称号,1996年获黑龙江省“优秀侨联干部”称号。1999年荣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其人生座右铭是:“面对任何压力,不改变人生的初衷,始终追求生命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