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生,广东梅县人,1960年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原中南矿冶学院)矿区开采与经营专业,后留校任教至今;现为中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采矿与散体工程研究所所长。他先后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冶金材料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冶金设备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发明协会理、“有色金属”与“矿治工程”等八种杂志编委或总顾问、中国矿业大学等校兼职教授,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劳动模范”、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优秀归侨侨眷教师”、“湖南省杰出职工”、“湖南科技之星”等荣誉称号,以及湖南省“科技兴湘奖”、宝钢教育基会会“优秀教师特等奖”等奖励。1994年被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传记中心列为“世界有杰出成就人物”。
古德生长期从事矿业工程科学技术研究,先后承担国家“七五”、“八五”、“九五”科技过关项目、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30余项。在创新采矿方法、工艺技术与装备方面,取得了系列重大成果,其中“地下金属矿连续开采工艺技术与装备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颠振型振动出矿机”获国家发明三等奖;“盘区回采振动出矿连续开采法研究”等3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振动出矿原理”等8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振动场中矿岩散体动力学特性及作用机理研究”等10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此外,还有四等奖、成果推广奖、发明专利、优秀新成品奖等,累计获科技成果奖励36项。在科研过程中,他相继创新了“振动出矿VCR法”等六种采矿方法;创造了“溜井振动出矿”等七项新工艺;研制成功“多功能振动给矿筛洗机”等十一种新型振动设备。这些成果直接转变为生产力,使采矿传统工艺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在振动机组连续工艺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使我国地下金属矿连续开采工艺技术水平,步入世界先进行列,著名采矿专家比利时蒙斯理工大学J.Brych教授认为,该成果“对世界矿业是一大贡献”。众多成果已在全国有色、冶金、化工、建材、运输等工业部门的900多个单位推广应用,“国家推广示范样板”已经建成。1982年以来,成果推广应用已为国家创经济效益9.2亿元。
古德生是我国振动出矿技术和地下矿连续开采技术两项技术领域的主要奠基者。在科研中,他创立了以振能有效作用范围、受振矿石性态、振能耗散规律及振机埋设参数优化等内容为核心的振动出矿原理,和以采矿连续工艺系统、连续作业的大块管理及连续作业机组优化配套为主要内容的采场连续工艺优化理论。他先后发表了“振动出矿原理”、“地下金属矿采矿连续工艺”、“振动场中松散矿岩动态特性研究”等80多篇论文;他出版了“振动出矿技术”和“岩石冲击动力学”两本专著,并分别获全国高校出版“优秀学术著作奖”和第九届“中国图书奖”。关于振动出矿技术与连续开采技术的理论成果,在“第十四届世界采矿大会(1987年)”、“第二届世界非金属矿学术会议(1989)”和“国际采矿技术研讨会(1996)”上,受到俄、澳、印等国专家的好评,在先后出访比利时、法国、马来西亚等国的学术交流中,也得到许多专家的高度评价。
古德生在开创振动出矿技术与地下矿连续开采技术领域中独树一帜,成绩斐然,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成绩显著。他除培育了大批本科生外,还指导培养了博士后6人,博士研究生12人,硕士研究生10人,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成为各单位的学术技术骨干。古德生院土;竞竞业业,治学严谨,在学科建设方面成绩突出,他为我国采矿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