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图南先进事迹

WB01417_.gif (1257 bytes)

  杨图南(1938-),侨眷,福建泉州人,研究员,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副所长。其积极投身科技体制改革,在工作中作出了卓著成绩。38年来,对育种事业执著追求,专心致志,默默耕耘,先后主持培育出20余个水稻新品种(新组合),获得部、省、市科技成果奖28项(次),其中部、省级奖18项,发表科研论文功余篇。据统计,其主持培育出的水稻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一亿多亩,为国家增产稻谷达30亿公斤,创造社会经济效益30多亿元。70年代育成的高产糯稻“桂花糯”,亩产突破1000斤,打破了糯稻产量低于粳稻的历史,成为我国江南一带的糯稻主栽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1500万亩次,增产稻谷达7亿余公斤。为适应双三熟制水稻生产的需要,1979年主持育成的中熟早税“竹系26”,在全国13个省市累计推广面积达3000余万亩,增产稻谷达10亿公斤;1985年,“竹系26”获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为适应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1985年又育出了优质晚粳稻“青林9号”,获农牧渔业部优质米产品奖和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八五”以来,培育的镇稻2号、3号及镇籼232等一批高产优质水稻良种经推广种植后,又分别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近年育成的中粳稻镇稻用,推广1000多万亩,已成为淮北稻区的当家品种。由于其在工作中作出了突出成绩。1987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1988年,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8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侨界优秀知识分子;1991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代表,光荣出席了大会。1999年荣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