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继煌(1935-),新加坡归侨,福建闽侯人,江苏省农科院牧医所研究员,中国微生物学会人兽共患病原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农业部兽药审评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畜牧兽医学会及江苏省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副主编,《中国畜牧兽医学报》和《江苏农业学报》编委等。历任江苏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农业部畜禽疫病诊断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上海复旦中学毕业后考入南京农学院兽医专业,1961年毕业后由国家分配到江苏省农科院工作迄今。70年代中期,在研究江苏省及国内一些地区猪“无名高热”症时,分离出弓形虫,证实弓形虫是所谓猪“无名高热”的主要病原。在此基础上,又对弓形虫的感染途径、诊断及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取得多项在生产上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成果,对弓形虫病的控制起到重要的作用。1982年初至1983年底,由国家选赴派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从事人和动物轮状病毒感染的合作研究,在当时合作导师
Aifonso Torres博士指导下,承担联合国世界卫生组资助项目,对人轮状病毒不同型毒株的细胞培养及人轮状病毒不同型毒株对悉生猪进行交叉免疫保护试验,获得成功,为人轮状病毒的研究开拓了新途径,在此期间形成三篇论文,发表在美国传染病及病毒学杂志上。1983年回国后,主持农业部重点科技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因项目,与同事们一起对我国流行的幼猪及犊牛的流行性腹泻的病原进行了研究。从幼猪及犊牛粪样中分离到轮状病毒,在诊断及防制等方面也取得了突破。在动物轮状病毒的研究方面,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曾为国内人兽医界的有关单位举办过多次培训班。90年代以来,主要从事“盱胎水牛病”及猪病毒性腹泻的研究,对猪病毒性腹泻研究,重点研究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制方法,已对难于体外细胞培养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适应于猴肾传代细胞培养。先后获得国家级、部级及省级科技成果奖12次。其中国家级三等奖1次,部级一等奖1次,部、省级三等奖10次。发表学术性论文50余篇。曾为《中国人兽共患病学》及《弓形虫病学》等书副主编,此外,还参编《中国家畜传染病学》等专著3本,主译《美国养兔生产》及《兔病文集》两本译著。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荣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