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怡斐先进事迹

WB01417_.gif (1257 bytes)

  包怡斐,山东工业大学教授,致公党党员,侨眷。多年来,她在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的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完成了9项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20余篇学术论文,是山东省唯—一位同时获得ISO900系列注册审核员(国际通认)和ISO1400系列注册审核员(中、英互认)的教授,是山东工业大学土木系唯一的在职女教授。
  “做教师可以净化人的思想,虽然每年比在设计院少挣两万元,可我并不后悔。”
  包怡斐出身于一个富裕家庭,这就决定了“文革”中她每取得一点进步都要比别人付出几倍的努力。山东工学院土木系农田水利专业毕业后,她分别在农具厂、机械厂、缝纫机厂当过技术员,80年到山东水利勘测设计院工作。当问她为什么放弃收入较好的设计工作,从事清贫的教师职业时,她说:“最根本的一点,是因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做教师可以净化人的思想。我喜欢教师这一职业,比较适合自己的发展,能为育人,为培养人才尽我微薄之力,虽然每年比设计院少挣两万多元,可我并不后悔”。她在多年的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十多年来,从未因为私事而耽误上课,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自己在设计院的实际经验,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特别在讲授《水工电算》、《算法语言》、《公路路线CAD》、《结构优化》、《水闸设计》、《高等水工结构》、《水利经济概论》、《水利经济计算与评价》等课程时,加入大量实际工程实例,犹如把学生带入了实际工程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深受学生的欢迎。
  她在教学上每学期都是超负荷工作,一要为本课生开课,二要带1个研究生,还要给4个研究生上课,三要指导8个本科生的毕业设计。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自愿甘愿清贫,推掉许多校外的设计项目。繁重的教学任务,长期的劳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积劳成疾,落下了严重的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和高血压等病,但年逾50岁的她,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使她不但坚持下来,而且教学工作做得很出色,96-97学年度被评为校优秀教师。1997年被评为正教授,同年被聘为研究生导师。
  包怡斐教授多年来刻苦学习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和工程投资等方面的知识,以拓宽知识面,进一步提高学术水平,同时一直坚持利用业余时间搞科研。她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家里又有4位老人和2个上学的孩子需要照顾,要高质量、高水平按时完成科研项目,其难度可想而知。她主持完成的9项大型科研项目几乎全部是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紧张时经常加班到深夜1点到2点,没时间给孩子做饭,就让他们吃食堂。丈夫在外地工作的两年间,她常常把孩子单独留在家里,很晚回来看到孩子留言在家庭作业上签字的纸条,心里就十分不安。有一次女儿掉进下水道,下颔、上唇、眼角豁出了很大的伤口。她在医院为女儿缝合处理后,让亲戚陪女儿,自己立即赶到水利厅签协议。现在当她看到女儿脸上留下的疤痕,内心就感到无比愧疚,她发誓花再多的钱也要为女儿整容。
  十多年的努力在科研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山东省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与服务系统》获1997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水利工程项目评估与投资决策研究》获1998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水利工程项目评估与投资决策研究》获1997年度山东水利科技进步一等奖;《棘洪滩土石坝利用风化岩混合料作防渗体的实验研究》1995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污工档土墙设计CAD》获水利厅系统厅级优秀勘察设计计算机软件一等奖:《整体计算泵站下部结构内力》获省水利厅科技进步三等奖;《引黄济青工程设计》获国家优秀设计金质奖;《引黄济青棘洪滩水库工程设计》、《引黄济青棘洪滩泵站设计》、《引黄济青渠道及沉沙地工程设计》获山东省水利厅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山东省引黄济青工程沉沙地出口闸施工图设计》获省水利设计院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其中多项通过省级鉴定,填补省内空白,居国内领先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她主持的《山东省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与服务系统》软科学研究项目,填补省内空白,居国内领先水平。省内外专家一致认为,该系统设计合理,功能齐全,实用性强。历时三年,她全部利用业余时间,克服经费少,条件差,设备落后等困难,建起了具有26万余条数据纪录,覆盖率高,关键词索引抽词规范,各字段数据准确,无重名重码的代码数据库,成功的完成了具有建立代码数据库、检索、统计、维护、相关代码管理、代码字体服务、代码打印和辅助等8项功能。实践证明,系统运行正确,提高了运行速度,只需0.11秒就可以完成有条件单项检索,达到了项目要求。该项目社会效益显著,经济效益达8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