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仁华先进事迹

WB01417_.gif (1257 bytes)

  康仁华,1960年生于福建蒲田,1982年从华东石油大学毕业后来到胜利油田河口采油厂。经过16年不懈的努力和艰辛的劳动,他成为河口采油厂勘探开发的一名优秀的科技人才。曾先后担任过厂地质所主任、副所长、厂副总地质师,并被破格晋升为高级工程师。
  刚参加工作时,康仁华饱载一腔热情想大干一番。可慢慢地他才体会到,自己在书本上所学的都是死东西,如果没有实践中的锻炼与考察是派不上用场的。于是他转变了观念,开始到基层跑,白天与钻井队、作业队、采油队的工人师傅在一起,不懂就问,以获取更多的知识。晚上他研读有关文献和资料,慢慢体会到知识的博大渊深。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这个过程中,康仁华丰富了自己的阅历,终于开始把书本的知识活用起来。1985年,康仁华历时月余,编制出义南断裂带下降盘T1构造图,提出了井位的布置方案并得到专家们的肯定。1985年12月份实施后,沾38井获得日产185吨的高产油流,随后经过滚动勘探开发,发现并探明含油面积1.6平方千米,地质储量542万吨的断块。康仁华的才华也开始渐露头角。尝试了初次的成功,他没有自满,更以此作为自己的动力。
  1986年,厂领导派康仁华负责渤南地区的勘探工作。领导的重视和信任使他更加信心倍增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为了打开渤南油田外围勘探工作的局面,他亲自去现场取第一手资料,回来后认真详细分析论证,常常工作到深夜。经过周密的论证,他提出并参与部署了义93、义94等井位,实施后又发现了其它四个区块。仅渤南九区新增探明地质储量1099万吨,当年产油8万吨。他主持编写的《开展QC活动在渤南油田九区滚动勘探开发中的体现》获胜利油田QC成果三等奖。在渤南油田东部的勘探开发工作中,他提出在义102井东南部构造高部位部署义102-l井,实施后日产油40吨,接下来经滚动勘探开发,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67吨,当年新建产能10万吨,他提出编写的《义102块滚动勘探开发建议》获管理局合理化建议一等奖。对这些,他深有感触地说:“是实践丰富了我的知识,并将我之所学得以活用。”
  1991年底,当时康仁华负责陈家庄高粘稠油油田的开发工作,陈7-l,陈7-2井稠油热采已获得成功。然而,根据对原油性质、井口温度以及14口探井试油情况的分析研究,细心的康仁华与同事们又发现陈家庄油田的原油粘度虽高,但主力油层原油性质较好,于是他便向采油厂提出了常规试采的建议。后来实施后陈25井获得日产油20吨,随之陈36、陈78两口井均获得成功,从而打开了陈家庄油田常规采油的新局面,节约了大量的原油生产成本。在陈家庄的产能建设中,原设计是打丛式井,他根据地下的构造情况和岩性变化情况,提出了打直井的建议并经局、厂领导采纳,这样共节约钻井投资500万元。
  在飞雁滩地区勘探开发中,埕118一气1和埕118一气2两口井原设计为气井。经过对资料的认真分析,他又大胆地提出了将井深分别加深100米的建议,完钻后分别获得了日产74吨和82吨的高产油流,并据此发现了埕118块断层南移,进一步扩大了含油面积。
迎难而上、拼搏进取的精神,使他一步步迈向成功。
  经过几年的磨练,康仁华迅速成长为厂勘探开发的技术骨干。1989年,厂领导把勘探难度较大的罗家地区交给了他。面对这块“硬骨头”,他毫不退缩,因为对现在的他来说,越是困难的事对他来说便越有兴趣。炎炎夏日的现场,遍布了他的足迹,洒下了他无数的汗水;深夜,地质所办公楼上有唯—一间亮灯的办公室,那是他在昼夜苦思细研,成群的蚊子不停地对他进行轮番“袭击”;身上的汗水不停地往下流……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康仁华做了大量的工作,终于编制出完整的罗家地区T2构造图,当年滚动开发了罗9块,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84万吨,建成生产能力5万吨。紧接着进行了该地区沉积研究,他提出在构造与岩性相匹配较有利的部位部署探井罗54井,经钻探在沙二段发现油层并获高产油流。该块共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5万吨,当年采油4.2万吨。他提出的《罗54块勘探开发建议》获管理局合理化建议二等奖,编写的《高效滚动勘探开发,开创持续稳定发展新局面—一当年滚动勘探开发罗54断块岩性油气藏的体会》,在苏鲁豫皖四省石油学会学术会议上发表,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1997年,鉴于康仁华出色的工作表现,河口采油厂聘他为厂总地质师,负责全厂油田的整体开发部署。他深知自身的担子更重了。他紧紧围绕管理局“27281”工程和河口采油厂“九五”规划要求,结合实际,早部署,早安排,早实施,组织编制大小20多个方案,滚动开发了义112块等四个高产区块,完成新区产能建设26万吨,当年产油20.8万吨,使采油厂连年超额完成原油生产任务,自然递减由95年的21.6%降至97年的14.9%。埕东油田在含水高达94%的情况下,三年来实现“三定一平衡”,成为管理局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典范。他所参与的《飞雁滩油田开发方案》获1997年度胜利油田科技进步三等奖。1998年,他的《油砂体边缘钻埕12等4口新井的建议》获管理局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一等奖。同年,他被评为胜利石油管理局科技拔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