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国光(1931―),侨眷,辽宁锦西人,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光学研究所所长,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光学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人大代表。195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系留校,1956-1957年于中科院长春光机所进修。1980—1981年访美,先后在维恩密西根州立大学、宾州州立大学和阿拉巴马大学(访问教授)研修应用光学和光学信息处理,1986年获日本国立命馆大学名誉理学博士。1983年晋升为教授。1984年任南开大学物理系主任。1985年任南开大学副校长,1986-1995年任南开大学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国家应用光学重点实验室主任。1987年获美国光学学会院士和国际光学工程学会院士称号。自1957年起主讲《光学》和《应用光学》;1979年起招收硕士生,开设《光学信息处理和全息术》课程;1986年招收博士生,增开《现代应用光学》。其编著的《光学》是我国第一部标志水平的基础光学教科书,被全国大学普遍采用。译著《光学成就》、《光学信息处理和全息术》及《光学仪器理论》(部分),在我国光学界受到欢迎和重视。在应用光学、工程光学和光学设计方面,先后设计、研制了光谱镜、多用光谱仪、水准仪、投影物镜、照像物镜、彩色摄像机变焦距物镜和三原色分色系统光学信息处理机等多种光学仪器,为我国应用光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十几年来,在现代光学信息处理及全息术、机器视觉和光学神经网络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在国际上处于前沿和先进行列。已在国内外光学学术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十余项,其中获国家发明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自然科学三等奖一项,部委级奖四项(均为第一作者)。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称号。1985年被录于国际光学科学和光学工程的名人录,1989年录于《世界名人录》。1994、1995年分别被全国侨联、天津市侨联表彰。1999年荣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