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绍熙先进事迹

WB01417_.gif (1257 bytes)

  史绍熙(1916―),英国归侨,江苏宜兴人,1951年回国,一级教授,著名工程热物理学家、燃烧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9年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博士学位,1949-1951年任英国斯王西学院研究员,1951年迄今历任天津大学系主任、校长,天津市科协主席,国际内燃机学会领导小组成员、常务理事,国际燃烧学会领导小组成员、中国分会主席。在天津大学创建了内燃机专业、热物理工程系、天津内燃机研究所、热能研究所、内燃机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并任所长及主任。科研方面:在流体力学、燃油雾化与蒸发、混合气形成及燃烧过程等取得了突出成就,在周期性脉动式层流运动的研究中首次推导出这种流动的通用速度分布方程,并求得决定此速度分布的频率应响无量纲式fd/V和脉动频率对雷诺数的影响规律。在发动机缸内空气运动研究中,提出粒子在燃烧室旋转气流中的运动轨迹方程,修正了当时国际通用的毕辛格方程。发明的柴油机复合式燃烧过程是我国第一个具有独创性的燃烧过程。主持研究成功我国第一台自由活赛式发动机——压气机。还是我国转速为3000转/分以上高速柴油机的开创者。首次在国内开展柴油机燃用甲醇的研究,并获得了成功。于1992年被国家科委聘请为首席科学家,领导开展国家攀登计划《煤和石油的高效率、低污染燃烧过程》的基础研究,在液体燃料雾化机理和在燃烧室近壁燃油浓度分布和湍流混合过程研究取得了世界先进水平成果。在四气门汽油机缸内滚流运动的研究中得到滚流运动的形成、发展、衰减和破碎的规律。在国内外发表论文一百多篇,著有《自由活赛式发动机》、《史绍熙论文集》,主编了《柴油机设计手册》,多年担任《内燃机学报》、《中国工程热物理学报》和《燃烧科学与技术》的主编。还是国际著名杂志《Combustion and Flame》的主编。曾荣获英国斯王西学院荣誉院土称号,世界文化协会科学奖状,中国科学院荣誉奖章,国家发明二等奖,国家专利二次,全国科学大会奖,天津市科技一等奖,国家教委二等奖三次,并先后被评为全国及省市级先进工作者十余次。1999年荣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