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石狮“五月节”多彩民俗 显侨乡浓厚地方特色

2017年05月23日 13:58   来源:石狮侨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海上捉鸭。颜华杰 摄
海上捉鸭。颜华杰 摄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石狮人习惯把这一天称为“五月节”。这一天,妇女们包起了粽子,孩子们穿上了新衣服,洗了个艾草澡,戴上了五色线,海上渔民忙着泼水送祝福……石狮的端午节民俗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其中不少传统民俗是海外游子心中关于家乡的深刻记忆。

  辟邪去秽迎盛夏

  旧时,农历五月被石狮人看作是避恶攘灾月,许多民俗都被赋予了辟邪去秽的含义。

  端午时节,正值初夏,气候渐热,正是各种蚊虫、细菌滋生繁殖的时期。端午节临近,人们会提前对家中进行大扫除,到了端午这一天,许多石狮人家里清香阵阵,人们熏烧艾叶、苍术、蝉蜕,对室内进行熏香消毒。近日,记者在石狮凤里老街走访时发现,一些日杂用品店已开始销售端午节用的艾叶、苍术、蝉蜕及木炭等用品。“首先要关闭门窗,把苍术、蝉蜕、艾叶放在炭火上焚烧,就会发出强烈的气味,有杀毒的功效。”一店主告诉记者,端午临近,前往购买这些熏杀用品的顾客已有不少,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当前也有简易的苍术香可供选择。

  除了打扫卫生,人们也会利用“五月节”这天,将春季的衣服、被褥拿出来暴晒,然后收藏起来。据说此日暴晒的衣物不会生蛀虫,相传这天连皇帝也要把五龙袍拿出来暴晒,因此有“晒五龙袍”的说法。此外,石狮不少人家还会在端午节时往家中大门、房门的门楣之上悬插榕枝、艾叶、菖蒲、柳枝和蒜头五种芳香科植物,俗称“五瑞”,这些植物发出的气味,能杀菌并驱除蚊蝇。

  “泡雄黄酒”“洗艾草澡”则是祈望孩童健康成长。在雄黄酒中加入少量朱砂,涂在孩子的手心、脚心,或者在额头上写“王”字,寄予孩子生龙活虎的愿望。另外,给孩子系挂五色线拧成的续命缕和装有香料及雄黄的香袋、洗艾草澡,可以驱虫避邪、除秽灭菌,也是祈望小孩健康成长的习俗。

  而“午时联”这一端午习俗已鲜为人知。据了解,“午时联”是用硃笔写在黄纸上,于当天正午12点贴于厅门,“午时联”的内容多为辟邪祈福和怀思屈原之意,如“菖蒲驱恶迎喜庆,艾叶避邪保平安”“蒲剑冲天皇斗观,艾旗拂地神鬼惊”等等。端午节贴“午时联”的习俗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主要是起到消毒辟邪、祈求平安的作用,但这一传统民俗如今已慢慢被人们淡忘。

  吃粽“煎堆”过端午

  我国民间端午节自古就有吃粽子的习俗。端午节临近,这些天石狮街头已粽叶飘香。在茂林路的市场上,记者看到,不少摊位已卖起了粽子,咸的、甜的、大的、小的……如今粽子的种类越来越丰富,还有不少市民前往购买粽叶,选择与家人一起动手包粽子。市民王女士买了粽叶,还准备买莲子、虾米,“到时再配上蒸蛋、三层肉,非常好吃。”她表示,远在菲律宾的孩子即将回乡,准备亲手包些粽子与家人一同享用。

  到了“五月节”这天,闽南人还有吃“煎堆”的习俗。“煎堆”风俗起源于唐之前,五月初正是梅雨时节,阴雨连绵,难得放晴,民众认为是天空“破”了,应当设法弥补,故有“煎堆补天”的习俗。用“煎堆”敬奉神灵,目的是为了堵住裂缝的天,反映了惧怕久雨成灾、期盼夏季农作物有个好收成的美好愿望。而端午节这一天往往是晴天,所以百姓也就相信“煎堆”确有补天之效。“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物,在抹上油的锅里煎成一大片,味道有甜的也有咸的。

  “午时盐”也是较为特别的闽南习俗,在市民王女士的记忆中,小时候家中每年端午都会做“午时盐”,她向记者介绍:“到了端午节中午十二点,主妇们会将茶叶、橘皮、薄荷和盐入锅热炒,炒至盐色发黄为止,然后趁热包好收藏,作为家庭药茶。”据悉,每逢有人盛暑肠胃发生毛病,取“午时盐”茶冲泡饮服,便能见效。

  海上泼水共传承

  蚶江有着全国乃至全世界独有的海上泼水活动,不仅传承了中原文化的古老元素,而且融入了海洋文化特色,在海峡两岸产生了深远影响。

海上泼水。颜华杰 摄
海上泼水。颜华杰 摄

  每逢端午这天,千年古镇蚶江万人空巷,两岸同胞欢聚在古渡海滨,共同传承古老民俗,热闹非凡。海面上,随着“王爷船”的下海,一艘艘“战船”紧跟其后竞渡穿梭,来自两岸的船员追逐嬉戏,水花四处飞舞,一片欢腾。人们用各种勺、桶盛满海水,相互追逐倾泼,船上岸上,庆贺声、鞭炮声响成一片,祝福之水装点了这一传统佳节。

  值得一提的还有妙趣横生的海上捉鸭比赛。众多捉鸭勇士跃跃欲试,在一艘架着一根近乎5米长的木杆船上,捉鸭勇士们必须将木杆尽头的“笼中鸭”手到擒来,方可取得胜利。在船上,捉鸭勇士们排成长龙,向木杆一头的笼子走去,有的走不到两步就掉到海里,有的则快速向前奔去,引得众人喝彩。

  陆上的攻炮城同样精彩。人们在一根很高的带叶竹竿上绑着一个糊红纸的竹笼,并在笼内安装一小串爆竹,参加活动的炮手点燃手中的爆竹掷向竹笼,利用爆竹爆炸的威力炸破红纸,引爆竹笼内的爆竹。传说攻炮城的由来与郑成功操练水师有关。当年郑成功在闽南操练水师,部将洪旭为防士兵过年开小差创作了这一游戏,鼓励官兵同乐,齐“攻炮城”,攻下者给予重赏。攻炮城对攻城手的胆识与机智均是一种考验。除了要有足够大的手劲,炮手还要掌握好攻炮的时机和力度。可谓是一项“斗智斗勇”的民俗活动。

  记者获悉,今年端午节,第十一届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系列活动将如期举办,届时有龙舟邀请赛、海上泼水、海上捉鸭、“王爷船”巡海仪式、攻炮城、“海丝杯”全国灯谜邀请赛、石狮市第十九届(蚶江)侨乡谜会等多样活动,好戏连台,市民朋友可到现场感受咱厝“五月节”的民俗风采。(记者 胡丹扬)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