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佛山禅城开启历史建筑活化 20名监督员守护老建筑

2017年09月21日 11:28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在历史建筑监督员眼中,禅城是一个大型的“民居博物馆”。图为南庄罗园村内的古建筑。
    在历史建筑监督员眼中,禅城是一个大型的“民居博物馆”。图为南庄罗园村内的古建筑。

  原标题:禅城启动三年历史建筑保护活化行动 20名监督员守护历史建筑

  卷起裤腿、担着雨伞,即使在雨天,他们也穿梭在禅城区多处历史建筑当中。墙壁毁坏、浮雕缺失、粗暴改建等有违历史建筑保护的种种问题,在他们眼里无所遁形。在禅城,有这样一支由20人组成的历史建筑监督员队伍,他们每周定期巡查历史建筑保护情况,用他们自己方式守护岭南文脉。

  16日,2017年度禅城区历史建筑保护活化工作新闻发布会在佛山梁园举行,多位历史建筑监督员也出现在会场。发布会上,禅城区规划部门介绍了首批历史建筑的测绘、价值评估、危房鉴定等工作成果,以及第二批历史建筑普查推荐工作进展,并宣布启动三年历史建筑保护活化行动。

  2015年,禅城首届历史建筑保护监督员受聘上岗,这些监督员将对区内被认定为首批历史建筑的61处建筑进行巡查,一旦发现可能出现危害历史建筑的行为,监督员可通过电话、邮件、书信、现场反馈等形式联系名保办及各镇街。这是禅城借助民间力量进行历史建筑保护的新举措。

  在这些历史建筑监督员眼中,禅城是一个大型的“民居博物馆”,“历史建筑”既是禅城记忆和历史文化的载体,也是许多禅城人安身的居所。两年来这些监督员风雨不改,向民间传递政府的声音,把历史建筑保护一线的情况向官方反映,成为沟通官方与民间的桥梁。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梁志毅 实习生 杨晖桃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初心

  凭一腔热情守护家乡历史建筑

  今年8月的一个台风天刚过,天还淅淅沥沥下着雨,禅城区历史建筑监督员麦德楷就踏着塔坡社区的青石路,开始他一天的历史建筑巡查之旅。

禅城区历史建筑监督员麦德楷义务为市民游客做导赏,讲解佛山触底塔坡庙的历史。
禅城区历史建筑监督员麦德楷义务为市民游客做导赏,讲解佛山触底塔坡庙的历史。

  从松风路到培德里,从梁园到中山公园,祖庙街道的每处历史建筑,在他心里形成了一张具象的地图。自从2015年12月担任禅城区历史建筑监督员以来,楷叔每周都要义务到他的“辖区”巡查,保卫这处佛山目前保护得最好的老建筑群。看到有住户要改变屋中原貌,楷叔都会上前去规劝,看到受到破坏的建筑,他会拍下照片上传给禅城区规划部门。“每周会巡查三到四次,每次一到两个小时,雷打不动。”

  像楷叔这样的历史建筑保护监督员,在禅城还有19位。在首批监督员队伍中,包括了古董店老板、历史建筑维修员、退休工人等不同从业者,“这当中不仅有企业负责人,还有各行各业的从业者,还包括具有从事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经验的人士,他们都希望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来为城市历史建筑保护贡献一份力量。”禅城区规划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监督员在平时须自主巡查历史建筑,并定期参加统一组织的培训和监督活动,如发现历史建筑保护出现的突发情况,可即时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领导小组或所在镇街反映情况。

  对佛山文化的认同与热爱,促使这些监督员走上岗位,为禅城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出一份力。麦德楷今年56岁,家中三代人都在普君塔坡社区定居。“佛山灿烂的岭南文化融在每一栋塔坡的历史建筑当中。”麦德楷说,自小就对佛山历史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他,不忍心看着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贝”被城市化的浪潮所毁坏。而作为义务监督员,楷叔的监督工作仅获得少量补贴,但他却凭着一腔热情定期在他的“辖区”穿梭巡查。

  同样加入了禅城区首批历史建筑监督员队伍的钟宇民有另一重身份——古建筑修复员,对一线修复业务较为熟悉。他深知古建筑修复涵盖多方面知识,涉及的工序繁多,需要足够精湛的技艺才能保证修复的建筑“原汁原味”。常年接触禅城的历史建筑,钟宇民与这些冰冷的青砖陶瓦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禅城很多历史建筑都有人在住,他们在对房子进行重新修葺的时候,经常会破坏建筑原有的面貌。”钟宇民说,培德里就有几户人家在装空调的时候,把外墙的浮雕破坏了,“这些都是历史的痕迹,破坏了就不再有了,所以我想通过做监督员,提醒街坊们保护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

  效果

  以情动人带动居民保护历史建筑

  目睹城市改造过程中“倒下”的古建筑,作为禅城区首批历史建筑监督员,钟宇民时常感到无能为力。“我在一线工作的时候,很多历史建筑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有些单位没有围闭,人们自出自入,缺乏管理。”钟宇民说。

  2015年,钟宇民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历史建筑监督员的队伍,随后被编入禅城区第四组,负责祖庙街道部分历史建筑的巡查监督。5年的工作经验使他能够敏锐地察觉出古建筑的“不妥”之处,并能够及时准确地向还上级反映。在监督工作开始的初期,由于居民不理解,钟宇民时有“碰壁”。他回忆道:“当时在莲花路后面有一家晚清时期的民宅,民宅的二楼搭建了3—4间出租屋,当时我们要进屋检查住户是否有生火煮食,但是他们不配合,经过几番耐心劝说,住户的态度才有所好转并配合检查。”

  钟宇民表示,监督员同时负责多处历史建筑的监督,每个月巡查的次数有限,对于古建筑新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察觉并处理。居民往往是问题的第一发现者,发现问题及时向监督员或有关部门反映,历史建筑保护才能及时介入,这样能够提高效率。“居委与居民的关系最密切,是落实历史建筑保护的关键者之一,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发挥居委的作用,号召居民参与历史建筑的监督。”

  事实上,这种变化已经在潜移默化地发生。随着历史建筑监督工作的开展,监督员与社区居民从陌生到熟悉,社区居民对于他们的工作也从最初的不理解逐渐得到转变。

  “我们和居民慢慢熟络起来了以后,有些居民还当起了帮手,他们会把日常发现的问题告诉我们。附近的居民与历史建筑接触的时间更长,有些还是‘邻居’,他们才是日常生活中保护历史建筑主角。居民不知不觉中受到历史建筑保护氛围的感染,也会不由自主地加入进来。”历史建筑监督员潘坤广说,居民们的配合和帮助使得历史建筑监督员的工作开展得更加有效。“现在和居民的关系比较好了。在我监督的范围内,有一家民国时期的民居,周边的住宅都被开发了,有些居民在民居附近种起了蔬菜,监督巡查的过程中就有居民过来跟我分享他自己的想法,说应该继续加大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力度。”

  经验

  法律“撑腰”监督效果事半功倍

  对于潘坤广来说,雨天是他出巡的高频时段。“这时候最容易察觉历史建筑是否有损坏,有些历史建筑屋顶漏水并不明显,难以被发现,但是到了雨天,再小的漏洞都会原形毕露。”这个会卷起裤腿趟水“冒雨出巡”的监督员,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位顶着广东省佛山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收藏家协会会员、万溢国色书画院院长等头衔的佛山画家,他在两年前也成为了禅城历史建筑监督员队伍中的一员。

  “法律规定历史建筑不允许……,你这样做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一旦发现有人破坏历史建筑,潘坤广总会毫不犹豫上前制止,这是他巡逻时的标准句式,话语中突出强调的“法律”二字之所以充满底气,源于2016年3月正式实施的《佛山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从历史建筑保护有了法律‘撑腰’,监督效果好多了。有些历史建筑被租来做士多或用作其他用途的,使用者不以为然,法律意识薄弱,他们不知道应该担负起保护历史建筑的责任,我就拿法律跟他们讲道理。建设单位也重视起来了。”潘坤广说。

  在潘坤广看来,法律与生俱来的约束力和权威性大大提高了居民对历史建筑保护的重视程度。作为佛山首部地方法,《条例》的落地足以体现佛山市政府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的决心和勇气,这让他工作热情高涨。

  2017年度禅城区历史建筑保护活化工作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目前禅城区共有61处建筑通过了市政府审批,被认定为历史建筑,61处历史建筑有了“身份证”。除此之外,禅城区拥有文物保护单位77处,其中包括祖庙等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梁园等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6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建筑的认证和法律的出台为监督员劝说市民共同保护历史建筑“撑腰”。

  按照分工,20名历史建筑监督员两人为一组,每小组负责一块区域,分别对一镇三街的61处市政府审批认定的历史建筑进行巡查监督,每月至少一次,并且不定期参加统一的巡查活动。潘坤广和一名队友负责张槎街道部分历史建筑的巡查。“我们会对照区名保办下发的表格逐项排查。外围电线有无乱拉、周边垃圾是否按规定堆放、有没有电子牌等等,按标准一项一排查。”潘坤广说。

  焦点

  成立联盟构建多元文化保护生态

  “在历史建筑保护方面,政府要做的主要是引导,从法律法规、政策方面给予支持。”禅城区规划部门负责人表示,历史建筑的修建、保护等专业技术问题上,需要技术和学术等权威机构提供专业的意见。为此,在9月16日举行的2017年度禅城区历史建筑保护活化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佛山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联盟启动筹建。

  该联盟由一批从事历史文化名城的形态保护和文脉传承的成员单位共同发起,以开展沙龙、讨论、分享会的形式,让保护传承的话题持久常新,汇聚智慧迎接新的问题和挑战。“联盟的成立基于对城市历史与文明的敬畏,希望通过成员之间长期持久的联合行动,调动社会多元参与,兼顾官民良性互动,建设多元文化生态。”联盟成员单位之一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负责人表示。

  联盟成员单位涵盖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各领域,包括学术理论支持、建筑技术与设计、城市规划与信息、田野深耕与社区落地、传播推广与社会动员等单位。

  首批加入的成员共有7家机构单位。其中,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作为学术理论支持方加入;建筑技术与设计方面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提供支持;佛山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佛山市测绘地理信息研究院则会在城市规划与信息方面提供专业观点,此外还有多个单位负责文化保育的传播、口述史搜集等等工作。

  联盟将通过成员单位联动,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历史文化的基础数据,监督测评城市变迁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情况,助建城市历史文化生态,为城市历史文化保护贡献理论和方法。

  在具体的修缮和活化工作方面,禅城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包括倡议和发动佛山东建集团、广东宏宇陶瓷集团等社会企业参与李广海医馆、丰宁寺、莲峰书院等文物修缮工程和水上关帝庙的复建工作,取得社会极大的反响和支持。发动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担任历史建筑监督员,让公众树立和强化历史建筑保护活化意识。”禅城区规划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

  动向

  “年轻”建筑入选线索名单

  新数据技术为历史建筑“画像”

  9月16日,禅城启动《佛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1-2020年)》获批两周年之历史建筑保护活化系列活动,以“探历史风韵·品老城建筑”为主题,旨在以更深入、广泛的活动,拉近公众与历史建筑的距离,让禅城的历史文化、城市特色得到更好传承、发扬,为佛山的城市改造、历史文化传承提供创新实践和理论思考,推动禅城成为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活化的样本。

  发布会上,禅城区首批历史建筑的测绘工作成果、价值评估工作成果首次公开,而第二批历史建筑普查工作也初步告一段落。目前该项工作已产生了33处历史建筑的推荐线索。陶城大厦等部分年轻建筑也入选历史建筑备选名单,“佛山的历史建筑没有时间限制,具有开放性。只要有一定的价值,能反映佛山当地文化的状况,年轻的建筑也可以入选。”会上有专家表示。

  此外,禅城区还进一步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建立起完善的历史建筑测绘,以图片形式呈现历史建筑原貌,将制作《绘城》画册向公众普及禅城历史建筑及其中蕴含的岭南文化。

  禅城在下阶段的历史建筑测绘工作方面,将使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科学的评价体系,建立起完善的历史建筑测绘、评价及管理新模式。“我们所获取的历史建筑点云数据、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和三维模型等测绘成果构建成了历史建筑完整的‘基因库’,整合了房屋安全鉴定报告,与禅城规划‘一张图’综合信息平台形成连接,能够为禅城历史建筑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佛山市测绘地理信息研究院测绘应用所所长康停军介绍。

  这些数据和保护图为历史建筑建立可视化的图像,为修缮活化工作提供了指引和标准,让历史建筑的保护活化更为精准。“我们不仅是为建筑画像,而是要通过这些数据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并从中找到活化这些建筑的新办法。”禅城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党组书记、常务副局长侯庆涛表示,规划部门将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加强城市规划,推动上位规划的编制工作,让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得到更有效保护,把《佛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1-2020年)》细化到每个街区。同时,编制老街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结合祖庙街道的工作思路,对老街区的活化提升给予技术和和法律上的支撑。

【责任编辑:陆春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