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温州市信用中心向公众提供“一站式”信用查询服务

2018年01月12日 09:49   来源:温州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原标题:在温州 挂号失约水电欠费都会影响个人信用!

  温州网讯 1月9日,温州市获批成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这是温州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这份光鲜成绩的背后,温州市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投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温州市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是一个怎样的平台?它如何影响市民生活、企业经营?昨天,记者前去一探究竟,带你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汇集63家单位359类信用信息

  2016年,温州市启动市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去年12月,温州市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正式竣工并通过验收。

  温州市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由市发改委信用信息中心(以下简称市信用中心)牵头组建,汇集全市63家单位的359类信用信息,可以向社会公众提供“一站式”信用信息查询服务。市民可通过信用温州网、信用温州客户端等查询到个人投资、参股企业、企业任职以及企业信用信息等情况。

  “温州市信用中心依据法律法规设置了不同的用户分类及相应的查询权限,用户可以将查询到的信用信息及信用状况应用到相关的场景中,作为日常生活中决策的依据。”温州市信用中心工作人员举例说,大学毕业生准备去找工作时,就可以通过该平台查询相应企业的信用信息,查看他们之前是否存在拖欠员工工资的记录;两家企业在合作前,可以通过它查询对方有无生效的判决失信信息、查封信息等。“当然,前提必须是先到浙江政务网实名注册一个账号;否则,不能查到企业具体的失信行为。”

  据悉,该平台现已归集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信用信息245类、自然人的信用信息152类,已为全市1.3万家非企业法人、28万家企业、52.5万家个体工商户和817.5万个自然人建立信用档案。截至目前,该平台的累计查询量已达106万多人次。

  一些生活和经营行为纳入信用信息

  “平常生活中的一些公益行为或失信行为都可能影响我们的信用。”温州市信用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就个人而言,参与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慈善捐款等行为可以为自身信用加分;拖欠水电费、医院挂号多次失约、人事考试违纪等行为会降低信用评价。就企业而言,获得各类荣誉称号、行政奖励等信息都可为企业信用加分;而受到行政处罚、经营生产活动中触犯法律法规、拒不履行生效的法律判决都会被列为不良信息记入企业信用档案,受到各个部门的联合监管、惩戒。

  昨天(1月11日),记者打开市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网站“信用温州”,注册登录账号,并点击“个人”后,就能在界面上一目了然地看到自己的基础信息,包括户籍地址、文化程度、开始工作时间、工作单位、职务、职称等。在其他信息一栏,记者出乎意料地发现一条于2016年2月19日在瑞安人民医院的预约挂号失信信息。市民王女士也查询了自己的信用信息,守信信息一栏显示,王女士曾在2014年4月27日于温州市中心血站献过200毫升血液,同时,该栏还有她担任志愿者的信息。此外,她的驾照信息、住房公积金缴存信息,在“个人”界面中都有显示。

  工作人员介绍,目前,不少企事业单位的各种评优、评先进,浙江省市的各种大赛选拔,都会与个人信用信息挂钩,“曾有一个市级评选,候选人各方面都很优秀,但因其不良信息里包含醉驾一项,直接被取消资格了。”另外,个人信用还有可能影响到信贷额度。

  “个人信用信息只有本人才能查看,其他人未经本人授权是不能查看的。”工作人员表示,市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通过了三级安全保护等级测试,安全性很强,可以确保平台的安全性。

  越来越多企业开始重视信用建设

  同样,查询企业信用信息时,你只要输入企业名称,企业的工商注册号、法定代表人、经营范围、机构地址、注册资本等基础信息,与不良信息、守信信息都会一览无余。

  企业一旦有失信记录被列入平台,就会对其后续的发展产生影响。有失信行为的企业,可能因此无缘政策优惠、奖励补贴。记者了解到,去年6月份,永嘉某企业就曾因为被查到有一个行政处罚不良记录,进而在后续招投标中失去资格。

  “依据《浙江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条例》,不良信息的保存及披露期为5年。其间各部门会依据法律法规及联合奖惩的实施办法对信用档案中存在不良信息记录的企业采取相关监管措施,企业在申请政府性资金补贴及参与公共资源交易中可能受到严格审查,失信严重企业将被列入黑名单,并‘一票否决’。前不久,(温州)瑞安一家企业被海关查到有失信行为,2017年度的政府补贴不翼而飞,为拿到来年的补贴,企业负责人重新审视了企业信用建设工作,积极纠正失信行为。”工作人员说,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自身信用建设,失信寸步难行的氛围正逐步形成。

  记者:曾云毕 黄文盈

【责任编辑:罗丹】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