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佛山打造中心城区优质生活圈

2019年10月23日 15:26   来源:佛山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大雾岗森林公园内的宝峰塔,在这里人们可以俯瞰饱览城市美景,感受“塔峰夕照”的壮丽。/佛山日报记者符诗贺摄
    大雾岗森林公园内的宝峰塔,在这里人们可以俯瞰饱览城市美景,感受“塔峰夕照”的壮丽。/佛山日报记者符诗贺摄

  原标题:禅城打造中心城区优质生活圈

  早上,到附近的大小公园内晨练,吸一口“禅城绿”带来的新鲜空气;中午,漫步在周边的河涌,感受岭南水乡的小桥流水风情;如果时间充裕,还可以走进禅城的历史文化街区,感受老城街巷的历史沉淀,聆听那些远去的岁月故事。

  这是许多禅城人的生活日常,也正是禅城区城市环境不断改变的鲜活写照。

  从推进森林进城,到改造提升城市河涌,再到活化改造历史街区,过去几年,禅城立足佛山中心城区特点,推动城市环境持续改善,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的城市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人文空间。由此,一个可以服务佛山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优质生活圈正在成型。

  向城市要绿地 每年新增2.5个亚艺公园

  10月19日,2019年佛山(禅城)陶艺建陶设计周在中国陶谷大雾岗森林公园开幕。大雾岗森林公园绿意簇拥、环境优美,给参与活动的嘉宾和市民留下深刻印象。

  早在设计周开幕之前,大雾岗森林公园就已经凭借出众的“颜值”成为本地“探绿”打卡新热点。沿石阶小路,游客可以抵达山顶制高点,也就是宝峰塔坐落之处,在这里人们可以俯瞰饱览城市美景,感受“塔峰夕照”的壮丽。“这里以前不过是一座荒草丛生的山岗,人迹罕至。”家住附近的陈栩喜欢每天步行到公园里晨练,“家门口就有这么一个大公园,这个福利太好了”。

  王借岗森林公园的变化与大雾岗森林公园如出一辙。在王借岗森林公园,站在高处眺望,西临东平河、北靠汾江河,湖水静谧、绿树苍翠,令人心旷神怡。然而,几年前的王借岗还是一片泥路崎岖、蚊虫乱飞之地。

  作为新引进的高端人才,上海人夏南松博士在禅城攻关生物医药研发。闲时,他喜欢和亲友到王借岗森林公园散步。他说:“禅城能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打造出这么多‘城市森林’,很难得!”

  王借岗、大雾岗森林公园的蝶变,是禅城高标准规划和建设推进城市森林和绿地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品质森林城市核心区的缩影。数据显示,过去5年,禅城年均新增公园绿地达100万平方米,相当于每年新增2.5个亚艺公园。

  从森林进城,到林园相融,不断增长的“禅城绿”背后,是禅城改变传统城市发展观念,主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禅城在现有城市空间里辗转腾挪、见缝插针,打破客观空间局限,全方位、最大化挖掘城市绿色潜力。

  “每一次拆旧建绿、兴建公园,意味着千万元乃至亿元投入,成本非常高。”禅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总工程师李长洪说,禅城绝大多数区域属于高度建成区,为了实现城市转型、提升城市品质不惜拆旧复绿,向“三旧”改造要生态文明空间、要优质生活空间,这需要很大的勇气。

  以王借岗森林公园为例,这座规划面积超千亩的地标式森林公园,有820亩面积是来自村级工业园区改造,搬迁企业达147家。

  向河涌要绿水3年整治33条河涌约26公里

经过整治的鄱阳环村涌如今水清岸绿。/佛山日报记者林晓平摄
经过整治的鄱阳环村涌如今水清岸绿。/佛山日报记者林晓平摄

  清晨,住在莲塘竹基街村屋的陈源打开窗户,感受从家门前河涌吹来的阵阵微风。南北二涌的风景推窗即见,涌边的绿意扑面而来。水道两旁,石桥、水埠头和公园栈道错落分布,成为村民休闲好去处。

  “这在三年前根本想象不到。”陈叔指着涌边一隅回忆起往日的情景:村内绵延千米的岸线,几年前还是黑臭水体,垃圾成山,满布简陋违建,“每次路过都不愿多停留一下”。

  不仅是南北二涌,这样的“脱胎换骨”,禅城区内各大河涌都在上演。从2016年至今,禅城已完成河涌整治33条,整治岸线约25.83公里,先后打造出20条集排涝、截污、景观、休闲于一体的亮点河涌。

  今年3月,佛山市2018年度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考核成绩出炉,禅城区以总分95.32排名全市第一,连续两年居首。从黑臭水体到水清岸绿再到美景浮现,各处河涌争先重塑水生态,美好的水环境让周边居民幸福感不断上升。

  事实上,禅城区人口密集,产业繁荣,水环境治理任务艰巨。支撑禅城在治水中屡有突破的,正是机制、技术等全方位的创新求变。

  作为全面推行河长制省级示范点,2017年9月,禅城首先在九江基涌萌发“吃葡萄”网格治水法,大小河涌的“葡萄梗”旁,污染源“葡萄”被划分为一个个网格,每个网格按社会治理网格进行人员配置,负责网格监督与巡查,同时对接各级河长,协助河长履职。

  与之配合的是,禅城区密集制定《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考核实施方案》等各种细化制度、方案,通过制度倒逼、责任倒逼、问题倒逼,落实工作、责任到人。

  以水为脉,禅城多个河涌社区展露新姿——丰收涌原是穿城而过的黑臭明渠,如今水清景美,沿涌而建的祖庙丰收街已成为充满活力的双创社区;屈龙角涌旧貌换新颜,石雕栏杆、仿古路灯、岭南特色廊架随潺潺绿水一路绵延;鄱阳涌整治后焕然一新,变成旁边新产业社区招工招租的“加分项”……向老街要活力8大历史文化古建筑全新亮相

  如果说,不断增长的“禅城绿”、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涌,代表禅城的“颜值”,那么岭南文化气息浓厚的历史文化街区和老街小巷,就是禅城的“魂”。这也是禅城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独特气质。

  今年国庆期间,复建的琼花会馆、陈华顺故居、升平堂、汾宁古道、忠义乡牌坊、居安里、岭南特色骑楼老街、岭南水岸商街等佛山八大历史文化古建筑首次公开亮相。

  富有岭南文化印记的特色建筑,不断传递着城市文化“活的记忆”。

  在历史底蕴深厚的沙塘社区,莲花巷16号民居的微改造即将完工。民居外表与社区浑然一体,几乎看不出改动,走进里面则别有洞天:一番精心改造让屋内环境变得舒适,处处彰显岭南文化气息。

  如果说大街区是城市的“面子”,那么内街小巷则是城市的“里子”。在生源大街12号老屋生活近20年,莺岗社区居民周小姐说,近半年来,家门口的老街发生了不少变化。昔日,蜘蛛网一般乱挂的电线、生锈铁皮屋檐、随意晾晒的衣服,让窄巷里抬头风景变成“一线天”。现在,乱象都得到了规整。巷道两旁发霉斑驳的砖屋墙漆得到清理,部分公共围墙被改造成文化墙、装上灰塑屋檐,更显“气质”。

  莺岗社区里的新气象,得益于禅城去年启动的内街小巷整治提升行动。2018年,禅城将8个片区和3条道路纳入第一批内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计划,延伸城市升级成果,首批试点拟于年内验收。

  这一工程蕴藏两层深意:一是留住市民,造福市民,让市民分享城市发展成果; 二是发掘文化内涵,塑造城市精品,留住城市的“魂”。上海、北京的弄堂胡同乃至欧洲的风情小巷,都成为禅城内街小巷对标的对象。

  文/佛山日报记者林晓平、邓磊、郑佳乐、李护彬

【责任编辑:史词】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