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

面塑艺人罗仲文:面塑“当不了饭吃” 但想把它传下去

2019年05月06日 20: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解说】从不同颜色的面团中各取一小块:粉红色的捏弯做成公鸡的身体,橙色黄色蓝色绿色的搓尖成鸡尾,大红色的压扁为鸡冠,再粘上五彩鸡翼和黑色眼睛……一只活灵活现的面粉公鸡玩偶经过罗仲文的巧手,很快便呈现眼前。

  【解说】今年68岁的罗仲文是香港为数不多的捏面人之一。他以自己在服装生意上挣来的钱,在香港郊区一座工业大厦内租了间面塑工作室,室内陈列着过去十余年的各式面粉公仔作品,摆放着捏面台、蒸粉机、面粉团等。

  罗仲文学面塑起步很晚,最初只是因为子女喜欢小玩偶,便使用橡皮泥捏制造型简单的玩具,后来得到一位上海师傅的启示,开始慢慢自己学习与专研仕女和武将这类手工艺较为复杂的面塑作品。

  【同期】香港面塑艺人 罗仲文

  我是跟一个上海的朋友(学)的,他跟我谈到(面塑)这个事情,说要教我,但是他其实没有用心来教。我就跟他借了一些工具,好像(塑料刀)这一类的工具,拿回来然后跟他要了一些面团回来,实际上是自己学的。

  【解说】渐渐罗仲文对面塑产生了兴趣,练得入迷时,乘车空闲时也要拿出来练练。现在他已对面塑艺术运用自如,他透露捏面团最基本的形状是圆形,因为要赶出里面的空气,搓出面团的表面要没有裂缝,否则天气干燥就会爆裂。长条形、保龄球形便是从圆形变化而来。

  【同期】香港面塑艺人 罗仲文

  人物的面孔要好几年才学习弄得出来,比例都(要)很准很准。从前起初的时候,一般来说好几年我口袋里面都有这个粉团的,有这种工具刀,有一两把工具刀,坐车的时候、闲的时候,我就拿出来练习,我们叫开面。

  【解说】面塑技艺在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在香港并没有正式传承人,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已有为满汉全席制作盘上人物及植物的“花草师傅”,后来行业衰落无人再以此谋生。罗仲文表示,很多市民认为面粉公仔始终摆脱不了“草根味”,是街头玩物。

  面塑艺术的核心是面粉配方,罗仲文称之为“秘方”,这是他十多年不断摸索改进出来的,每个师傅也不尽相同,“秘方”不能随意外传。因为子女不愿意继承工艺,罗仲文希望向诚心学习面塑者倾囊相授技艺,他不仅平日常去香港中小学开课,也会在2019年下半年教授只有五人的“尖子班”,挑选出传承人。

  【同期】香港面塑艺人 罗仲文

  大概我会到40间的中学推动这个文化,还有艺术中心我们开一个比较长的课程,可能是几十堂课的,就是一些面粉公仔从生肖然后做些卡通,然后做些人物,然后就把我们最重要的配方,怎么做怎么弄都教他们。我们就是(有)五个学生就会很用心地来学,然后我们把所有东西都教给他们,将来这个(在香港)就有传承人出来。

  【解说】身处中西文化融合之地的香港,罗仲文认为,面塑艺术也应和潮流接轨、与时并进,和内地面塑业发展方向不同才行,如果要吸引香港年轻人和外国人,制造他们熟悉的面塑人物就至关重要,需要多做些动漫卡通和明星形象,少做些传统历史人物,才能将面塑在国际上发扬光大。

  【同期】香港面塑艺人 罗仲文

  内地人做面人、面粉公仔他们往往就是还是停留在几十年前的那种东西,当然我们中国流行的卡通也不多吧。就是说主题上比较保守,往往都是用一些古典的人物,往往是西游记这些东西,但是除了内地的买家,你来到香港的时候,这些公仔这些东西就不吸引了,我们会看,但是不会要,但是如果你做一些年轻人或者孩子们喜欢的主题,他们会接受能力就比较高一些。

  【解说】做了这么多年的面粉公仔,罗仲文仍然面临很无奈的局面:这个行业“当不了饭吃”。一个公仔仅卖100港元左右,不能以此作为谋生手段,只能作为兴趣。罗仲文现在依然将服装经营作为自己的主要收入来源。

  记者 郑兴 香港报道

【责任编辑:吴侃】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