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涉侨法规

岁月无痕 印尼归侨古钦达忆往事

2018年03月30日 16:22   来源:福建侨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岁月无痕| 印尼归侨古钦达忆往事

  古钦达/口述 林小宇 韩惠彬/撰文

  古钦达,男,印尼归侨,现年66岁,退休前任职于福州华塑二厂。

  也许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越是年岁大,就越觉得时间过得快。

  转眼间,还没有做好当“老人”的准备,我就成了年过60的人。仿佛一切都在时空里烟消云散,只有记忆中那些林林总总,能将经历过的时空划出刻度……

古钦达(右)回国时的护照照片。
古钦达(右)回国时的护照照片。

  一

  印尼的巨港市,我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模样,因为离开后就再没有回去;以前是什么样,也因为太久了,记忆变得模糊,而且越来越遥远。

  57年前1960年的11月,600多名归侨,从印尼的巨港出发,经过了7天7夜的海上颠簸,到达了中国广州的黄埔港,之后辗转来到了福建省福州市的北郊落户。我就是其中的一个,当时我不过是一个9岁的孩子,是我第一次飘洋过海出远门。

  命运让原本陌生的人走到了一起,虽然大家都是从印尼巨港登上了轮船,但是从苏门答腊各地汇聚而来,之前彼此都不相识,但几千公里的海上旅程,几百公里的陆上行程,以及半个多世纪的相邻相伴,让彼此息息相关,有着一种胜似亲人的感觉。

  归侨在一起,总爱聊起过去的事。也许我经历比别人少,所以多是听别人说起过去的事,偶尔也会触发联想,泛起沉淀的记忆。

  朦胧中,看见了自己的学校、自己的家,还有城市的大街、海边的港口。而渐渐清晰的是同学的脸庞、读过的课文。但转眼,记忆又回到了国内,回到了福州的北郊和闽北的农村。

古钦达回国时乘坐的“东汉号”轮船。
古钦达回国时乘坐的“东汉号”轮船。

  二

  上世纪60年代,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使得全国的学校都停课,到了1969年,城里的学生都响应“上山下乡”号召,插队到农村,我们学校的25名归侨学生也到了福建闽北的建瓯县徐墩公社北津大队。

  原以为我们25人可以在一起,哪想到分到村里后,就只有我和另外2人。那时忽然有一种孤独感,这是我第一次离开家,第一次自己生活,第一次面对未知的世界。

  幸好我们都年轻,幸好农民对我们很好,很快我们都适应了农村的生活,到了过年的时候,知青们都纷纷回家,我也挑着自己劳动得来的农产品回家过年,心里格外的高兴。

  5年的知青生活,对于当时的我来讲,感觉非常的漫长,尤其当两个同伴到香港定居而离开了我后,另一种孤独又笼罩在心头。那时自己几乎全部融入到农村,真正地将自己变成了一个闽北农民,似乎忘记了自己来自哪里,更忘记了自己还是一个从国外回来的华侨。

  1974年,我被招工回到原来的“福州北郊华侨农场”,虽然像是回到原来的地方,但身份不是以前的孩子,而是正规的职工。

  也许很多人不理解,但在当时能回到父母身边,有一份工作的确是人生一件很幸福的事。

1969年,古钦达等25名归侨学生响应号召插队落户到建瓯农村。
1969年,古钦达等25名归侨学生响应号召插队落户到建瓯农村。

  三

  上世纪90年代,一位从印尼来的老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远道而来是为了看望在北郊农场的妹妹,而我一眼就认出了他曾是我在印尼巨港第八小学读书的校长许振成。

  骤然间,看似平静的心里泛起了波澜,以往的事情就像电影一样快速地在脑海里闪过。说实话,这位名叫许振成的校长并不熟悉我,但简短的交谈后,他也感慨万千。从他那里了解到,自从我们回国后,他目睹了血腥的排华,本人也因为热爱祖国而遭到迫害,但他却坚强地活过来,并再次看到中国和印尼恢复了外交关系。

  这时,我又想起我的语文老师康金花,她是我的班主任。而算术老师冯碧霞长得与朝鲜姑娘一样漂亮,尤其她那又黑又粗的辫子让我印象深刻。

  慢慢地,一些同学的脸庞也显现出来,他们有陈真珠、李金花、郭开明等,他们都是我的童年伙伴。当我要回国时,同学和老师都依依不舍,有的人将自己的照片送给我留做纪念,并在照片后面写上了祝福的话语。每当看到照片上他们天真可爱的样子,以及背后书写的文字,心里都会想:57年过去了,他们长得怎样?生活得怎样?

古钦达与妻子合影。
古钦达与妻子合影。

  四

  人生的轨迹或许有许多节点,每个节点都是一种改变。

  当年不是因为我们全家回国,也许我和那些同学一样留在了印尼;也是因为回到了中国,不仅遇上了祖国的困难时期,也遇上了“上山下乡”,让我学会了人生很多的东西,更是锻炼了吃苦耐劳的性格,这无疑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以前我也在疑惑,为什么当年父亲要把位于巨港大街上的那幢3层楼的房子卖掉,拖家带口地回到中国?而在我们1960年回国前,父亲就把大哥二哥先后送回国读书?现在渐渐感觉到,父亲是想让我们这些出生在海外的孩子,在心中竖起“祖国”的石碑。

  当年回国的大部分归侨都有这种感觉,当看到实际的中国后,心里有着很大的落差,尤其在实际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心里更会产生想法。我不敢保证父亲他们这辈人回国后思想会有波动,但我敢保证的是他们心里是爱自己的祖国。

  看到现在的中国日益繁荣富强,社会发展迅速,心里都会有一种自豪,这或许是所有归侨们的共同感受,毕竟“祖国”两个字与他们紧密相关,当看到现在的祖国昌盛强大,喜悦的心情就抹去了艰苦岁月的皱痕。

老师康金花、冯碧霞
老师康金花、冯碧霞

  五

  谁都有自己的人生,谁都有自己的岁月,谁都有刻骨铭心的记忆。

  经历过颠簸,经历过苦难,经历过曲折的人,最珍惜眼前祥和的生活,也许这一代归侨最有这样的感受,最有这样的幸福感。

  ……

  当年回国时带来很多东西,如今只剩下一架炭熨斗,有一次搬家时想丢弃掉,但转念一想,毕竟是一件有年代的物件,于是就留下了。

  谁说“岁月无痕”?那些老照片,那架炭熨斗,还有脑海里的记忆,其实就是岁月的痕迹。

【责任编辑:张金杰】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