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您的位置:首页华商华商新闻

外商甩货引来抢购风潮 俄远东市场从红火变冷清

2007年02月05日 11:56

    俄罗斯政府限制外国人从事零售业的法令,已正式实施半个月了。自该法令一开始执行,就在俄罗斯引起了一些争议。与此同时,俄罗斯一些地区的外国商人纷纷开始甩货,甚至一度引发了当地人的抢购风潮。随着外国商人撤摊,很多本来热闹繁华的市场变得货架空空,冷清萧条。一些地方的物价也开始上涨,老百姓的抱怨多了起来。为此,俄政府有关部门正在评估新法令带来的后果,并考虑推迟法令中规定的“最后期限”。俄《消息报》认为,这些外国商人还会回来。

  新法令执行较彻底

  由于担心过分依赖外国劳动力,俄罗斯开始对移民实行“紧缩”政策。新移民法修正案规定,从2007年1月15日到4月1日,外国人在售货摊点、自由市场及“商店以外场所”从事零售业的人数应限制在零售业总人数的40%;从2007年4月1日到12月31日,外国人在零售业总人数所占比例降为0,也就是说禁止外国人从事零售业。

  面对俄政府如此“决绝”的态度,很多在俄长期从事零售业的独联体国家移民以及来自中国、东南亚等地的商人选择退出。虽然新法令对所有外国人都适用,并没有特别针对哪个国家,但在俄中国商人的损失相当大。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目前,在俄罗斯各地从事商业零售业的中国籍商人有10万人左右。此项法令的实施,意味着约10万中国商人将从俄零售市场出局。

  据了解,俄罗斯各地执行相关法令的力度差别较大。莫斯科相对来说受到的影响稍小,但在远东很多地区,新法令被执行得非常彻底。一位长期在俄远东哈巴罗夫斯克(伯力)从事商务活动的业内人士30日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当地最大的维堡贸易市场共有4000多个摊位,其中绝大多数由中国人经营,平均每个摊位上有两三个中国商人。接到法令后,市场经营者直接与商户进行沟通,要求他们在1月18日之前暂时搬进室内贸易中心,利用这段时间清理好货物撤出市场。与此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市场经营者的处罚力度。一旦有关部门在对市场进行检查时发现摊主存在非法居留或经营等任何违法行为,市场经营者就要受到停业90天的处罚,或者被罚款25万—80万卢布(1美元约合26.5卢布)。维堡市场有几千外国商户,但每年俄政府部门发给它的劳动许可指标只有600个,所以在那里卖货的很多外国商户都是非法移民。市场经营者显然无法承受严厉的处罚,于是很快就把外国商人“清理”了出去。伊尔库茨克华侨华人协会主席杨林告诉记者,俄罗斯官员三天两头到当地市场检查,只要抓住违规营业的外国商人就罚款2000卢布,同时将其违法情况输入电脑。这样一来,一旦违规商人离开俄罗斯,5年内就不得再进入俄境内。在这种情况下,伊尔库茨克有不少中国商人都想回国,但苦于批发来的货物太多,一时处理不掉,正左右为难。

  抢购风潮后的冷清

  外国商人此番大规模“撤退”,让不少俄罗斯人颇感失落。他们一方面担心以后买不到物美价廉的东西,一方面担心物价大幅上涨。俄罗斯媒体称,趁着外国人竞相以最低价处理商品的机会,一些俄罗斯人在日渐空荡的露天市场里不知疲倦地东奔西走,希望在政府将外国人全部“赶出”零售业前“淘”到尽可能多的商品,更有精明的俄罗斯商贩大量购买准备撤摊的外国商人低价抛售的货品,准备来日大赚一笔。据本报记者了解,1月18日之前,哈巴罗夫斯克的中国商人就开始了集体大甩卖,商品价格降到了平时的1/5,在当地引起了抢购风潮。赤塔等地的情况也颇为类似。

  在伊尔库茨克规模最大的“上海市场”卖服装的白先生对本报记者说,一些中国商人设法找当地人帮忙卖货,但俄罗斯人不如中国人肯吃苦,在这么冷的天气里守一天摊位就坚持不住了。虽然俄政府认为把外国商人清理出零售市场可以为当地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但实际上在俄罗斯摆摊的大多是中国以及乌兹别克斯坦等独联体国家的公民,当地人根本不干这行,“抢饭碗”一说也就无从谈起。他说,当地的中国人与俄罗斯人相处融洽,各自都从对方那里得到了实惠。

  由于俄罗斯当地人无法及时填补空缺,曾经热闹非凡的集市近日变得萧条冷清,用俄《独立报》的话说,“令人担忧不安的消息从俄罗斯各地相继传来”。新法令实施后没过多久,俄罗斯《消息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题为“莫斯科市场怎么了”的文章说,1月15日,当度过了半个月新年长假的莫斯科人到周边市场买食物时惊讶地发现,本应供应充足的市场却完全是一片萧条景象:70%的摊位空着,物价上涨,只有寥寥无几的莫斯科人卖着发蔫的苹果和土豆。俄罗斯《新消息报》29日报道说,圣彼得堡市某些市场上的空摊位率高达80%。虽然莫斯科的市场情况相对而言稍微好一点,“但这种情况也不会持续太久”。

  据记者了解,哈巴罗夫斯克的维堡贸易市场如今已空空如也,往日热火朝天的景象荡然无存。在伊尔库茨克,当地原有的十几个小型零售市场纷纷关闭,“上海市场”经营状况也很不稳定。该市场80%的摊位由中国人经营,销售的商品从服装鞋帽、日用百货到五金建材,只要是中国有的商品这里都有。如今为了躲避检查,市场频频关门,有时一天要关好几次,商户的营业收入比以前少了一半。另据了解,在摩尔曼斯克,高加索地区与中亚国家移民最集中的列宁市场,昔日摆满了各色蔬菜水果的货摊也只剩下了空架子。不仅如此,在俄一些地区甚至还出现了排长队买东西的现象,而在萨马拉的古别恩斯基市场,原来每公斤只卖10-15卢布的土豆涨到了30卢布。

  这种情况对当地人,特别是低收入者而言,简直可以说是一场灾难。因为便宜商品最集中的露天市场是俄普通百姓买东西最常去的地方。俄方统计数据显示,俄罗斯人日常消费的50%的蔬菜、40%的肉类食品、60%以上的针织与皮毛衣物以及55%以上的鞋都是在此类市场买的。哈巴罗夫斯克一名中国商人30日对本报记者说,远东地区是俄平均收入水平低而物价高的地方,多年来,主要由中国人支撑的维堡贸易市场一直是当地居民采购日常消费品的地方。如今市场冷冷清清,不但老百姓抱怨连连,媒体也纷纷批评政府的这一举动可能会给俄罗斯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另外,《新消息报》评论说,专家们早已警告“市场危机”不可避免,目前市场危机的种种症状都显现出来了。而且政府还不知道,4月1日以后,究竟谁还会在零售市场经营。

  他们还会不会回来

  抢购风潮出现后,俄政府一边安抚百姓,称政府不允许出现商品脱销、不会毫无依据地关闭市场、也不会容许由此引发的物价波动和上涨,一边忙着开会商议对策。俄经济发展和贸易部长格列夫在接受俄电视台“新闻24小时”节目采访时表示,政府可能会推迟“4·1”的期限,此外,他还在国家杜马(议会下院)会议上表示,经济发展和贸易部正在考虑采取必要的“补偿措施”。

  1月29日,乌苏里斯克市杜马议员请求滨海边疆区行政长官延长外国人在市场上从事零售工作的期限。市杜马称,他们还向俄罗斯总统驻远东联邦区全权代表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发出了这一请求。他们请求将外国商人在零售市场40%的比例保留到2007年12月31日,否则,仅在乌苏里斯克市区至少就有3个市场可能被关闭。

  对于政府的“亡羊补牢”,俄罗斯一些学者不以为然。俄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社会政治中心主任冈特马赫尔说:“其实事情一开始就很清楚:俄罗斯人无法填补外国人在市场上留下的空白。”他认为,现在就完全禁止外国人从事零售业有些操之过急,至少应推迟到一年后再执行。

  俄《消息报》不久前刊登了题为“他们走了,但是承诺回来”的文章,副标题清晰地写着:尽管在西伯利亚的中国人和越南人像风一样消失了,但当地居民确信,他们一定会回来。

  据了解,部分多年扎根在俄罗斯的中国商人已找到了新出路。一位在莫斯科“伊兹迈罗沃”市场打拼多年的刘先生对记者说,大市场上有实力的中国商人已从最初的忧虑中平静下来,很多人将公司转入可信的俄罗斯人名下,或聘用更多的俄罗斯人。哈巴罗夫斯克的一部分中国商人已转入室内贸易中心继续经营。还有很多商人计划趁着春节先回国观望。不过,也有当地商务人士认为,由于很多贸易中心空余的柜台数量都不多,再加上俄政府管理严格,大多数外国商人都无法进入贸易中心开展业务,中国人在当地零售市场独占鳌头的日子也会因此一去不复返。

  (来源:环球时报,作者:文凯、梁薇、江雪晴)



编辑:刘郁菁】


相关报道
   · 俄整顿市场秩序华人遭殃 高官称并非排挤外国人
   · 市场空缺难填补 俄禁商令迫华商离境损人不利己
   · 华报称俄禁商令将使莫斯科上万华人售货员失业
   · 俄远东地区虞引发市场危机 吁留住中国商人(图)
   · 俄罗斯为何赶走中国商人? 为俄百万侨民腾岗位
   · 旅俄华商冷静应对“逐客令” 积极调整经营思路
   · 零售业禁令冲击中俄边贸 中国对俄贸易面临转型

进入相关专题: 俄罗斯禁商令殃及十万华商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更多>>>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