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老挝“六七”学校南宁旧址 跨国校友见证中老友谊-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探访老挝“六七”学校南宁旧址 跨国校友见证中老友谊

2022年08月08日 07: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图为老挝学生使用过的教材。 黄令妍 摄
图为老挝学生使用过的教材。 黄令妍 摄

  中新网南宁8月7日电 题:探访老挝“六七”学校南宁旧址 跨国校友见证中老友谊

  作者 黄令妍 王以照 唐诗

  走进隐藏于南宁闹市区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总工会干部学校校园深处,红墙掩映在盛放的老挝国花——鸡蛋花中。这一僻静角落,是曾接纳和庇护千余名老挝孩童的“六七”学校旧址所在。

  20世纪60年代,为援助深陷反侵略战争的老挝,中国无偿在南宁建设一所老挝中央干部子弟学校。该校因中老双方于1967年确定创办而得名。

图为校园生活照片。 黄令妍 摄
图为校园生活照片。 黄令妍 摄
图为老挝学生曾使用的物品。 黄令妍 摄
图为老挝学生曾使用的物品。 黄令妍 摄

  “对于那些在老挝国内经历战火纷飞,不远千里来到中国的老挝儿童来说,‘六七’学校可谓是一片快乐的净土。”广西总工会干部学校讲师覃妹锦介绍,当时“六七”学校设置幼儿班、小学一至六年级。老挝政府派出教师,负责教学组织和管理。中方提供办校经费和后勤保障,为老方师生提供了稳定、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沿着中老友谊林中的小径走向“六七”学校陈列室,大量资料图片记录了半世纪前老挝儿童的异国校园生活——打乒乓球,观看文艺演出,在地里种植瓜果蔬菜,前往南宁市人民公园游玩……“孩子们喜欢学唱中国革命歌曲,还有的孩子跟着中方工作人员学习一点汉语。”覃妹锦告诉记者。

  “六七”学校前后办学9年,共有1074名老挝学生曾在校学习。当年在此就读的天真孩童,后来许多成为了老挝党政高层,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杰出人才,是老挝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幼年在南宁的经历,则成为他们的集体回忆。

图为校园生活及中老代表团交流照片。 黄令妍 摄
图为校园生活及中老代表团交流照片。 黄令妍 摄
图为校友赠礼。 黄令妍 摄
图为校友赠礼。 黄令妍 摄

  2009年以来,广西官方投入400多万元用于维护修缮“六七”学校的教室、宿舍、办公楼,整修道路。60批次的“六七”学校校友、老挝和东盟各界人士先后到访参观。部分校友向陈列室捐赠了上学时期使用的旧皮箱等物品。

  校友们感恩学校的栽培。覃妹锦介绍,他们中有不少回访时站在学校宿舍楼前的棕榈树旁,比划着感慨,“当时这棵树只有这么高……”

  由广西广播电视台与老挝国家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纪录片《志同道合》,述说了这段特殊的历史——“六七”学校师生如今仍每年举行聚会,缅怀曾经的岁月。“我们的责任就是,继续传承老中美好的友谊。”“六七”学校校友,现任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政治局委员、政府副总理吉乔·凯坎匹吞在片中说道。

  “六七”学校往事,是中老风雨同舟,在抗击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斗争中守望相助的重要见证。广西外事办公室主任石东龙表示,作为“六七”学校所在地,广西以“六七”学校校友为纽带,多年来与老方保持高层往来,开展教育、经贸、减贫等领域合作。

图为校友代表团种下中老友谊树。 黄令妍 摄
图为校友代表团种下中老友谊树。 黄令妍 摄
图为修缮后的宿舍楼。 黄令妍 摄
图为修缮后的宿舍楼。 黄令妍 摄

  当前,广西官方和老挝签署干部交流合作计划;以万象和琅勃拉邦作为示范点的中老减贫合作项目、老挝—中国(广西)农业合作示范区,正在帮助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不少老挝留学生在广西高校学习,成为推动两国友好交往的桥梁,延续中老世代友谊。(完)

【责任编辑:张雨晴】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分享到: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