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纪念北京建城3060年:细说北京城的前世今生

2015年05月11日 16: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2015年是北京建城3060周年。

  这一具体时间是如何确定的?三千余年来,北京城走过了多少风风雨雨,经历了多少世事变迁,皆通过考古工作一一展现。

  西周:燕城

  出土青铜器文字内容成为确定北京建城直接依据

  “燕京”是北京城古代的称谓之一。北京城为什么会与“燕”联系在一起,又是何时与“燕”联系在一起的呢?

  《史记》记载,西周初年周武王灭商后,封重臣召公?]于一处名为北燕的所在。这是文献中见到“燕”的最早记载。但北燕究竟在何处,长期以来学人不得其解。答案的解决要归功于考古学。

  1962年夏,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的邹衡先生在房山区刘李店、黄土坡、董家林村一带进行调查并试掘。他把出土的陶片仔细整理,认为燕国的始封地极有可能就在琉璃河。

  此后,琉璃河遗址开展了长达数十年的考古发掘。1986年11月下旬,当黄土坡村M1193号大墓发掘到底部时,天空飘起了雪花。为了赶在封冻前将墓葬清理完毕,考古人员加快了速度,冒雪清理。就在清理即将结束的前一天,负责墓底清理工作的人员,意外地从墓坑东南部的泥水中发现了两件完整的青铜器物——铜?和铜盉。由于它们锈蚀严重,加之从墓底取出时全是泥水,工作人员决定先放入库房,待墓葬清理完毕后再进行除锈。想不到两个月后,经过除锈,这两件器物的盖内和器沿内壁上发现了同为43字的铭文。而文字的内容也成为确定北京建城的直接依据。

  铭文的大意是:周王说,太保,你用盟誓和清酒来供你的君王。我非常满意你的供享,令你的儿子“克”做燕国的君侯,管理和使用那里的人民。克到达燕地,接收了土地和管理机构,为了纪念此事做了这件宝贵的器物。根据铭文,这两件青铜器被命名为“克?”和“克盉”。 从铭文中可以肯定的是:琉璃河遗址是西周燕国的始封地,也就是文献中的“燕”。

  太保召公?]是周初三公(周公旦、召公?]、姜太公)之一,地位十分显赫。对于这座墓葬墓主人的身份,多数学者推断为召公?]的儿子燕侯克。

  燕国建立之初,统治者在董家林村修筑了北京地区迄今最早的古城址——西周燕国都城。

  那么,西周燕都城建成于具体哪一年?这要轮到天文学大显身手了。据《史记》记载,周武王十一年灭纣,同年封召公?]于北燕。武王十一年合公历是哪一年?

  武王伐纣之年一直是学术界热衷讨论的问题,至少有四十多种不同的结论。

  1976年,陕西临潼零口出土的利簋(一件青铜器)的铭文记载,武王克商时有天上哈雷彗星出现,这是一个重要的依据。1910年哈雷彗星出现过,按照它76年出现一次的规律。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专家从1910年倒推上去,到第40次是公元前1057年。再结合《尚书·召诰》、《竹书纪年》的记载,专家们将公元前1045年定为武王克商,也就是琉璃河西周城的始封之年。

  后来,“夏商周断代工程”根据天文推算、文献、金文历的综合研究,确定公元前1046年为武王克商年。

  因此,以公元前1045年计算,至2015年为北京建城3060年的日子。

  战国至西晋:蓟城

  推测蓟城应在宣武门至和平门一带

  战国时期,北京地区是当时七雄之一的燕国所在地,城址为蓟城。据郦道元的《水经注》载,蓟城之名得于蓟丘。有些专家认为今广安门白云观西墙外有一高丘名为“蓟丘”,即是古蓟城址。考古人员在周边地区发现了大批燕式瓦当(宫殿建筑上的构件)、水井等。所以推测蓟城应在宣武门至和平门一带。但由于这一地区自战国两汉至今一直是城市建设的中心地区,历代建设可能把早期遗址彻底破坏了,所以还需要多一些的依据。

  除了蓟城外,北京还发现了窦店、长沟、蔡庄等古城址,它们主要用于军事防御和对外扩张。

  秦代的蓟城承袭战国,其位置仍在北京城西南。根据考古资料,当时蓟城南城墙,应在今法源寺以北,北墙应在长安街以南。但也需要更多的资料。

  西东汉代除蓟城外,还发现有广阳、博陆城等小城址20余座。

  1965年,北京西郊八宝山以西约500米,发现西晋王俊妻华芳墓。据墓志记载,华芳“假葬于燕国蓟城西二十里”。 以墓中出土的一把骨尺折算,晋代20里就是8712米。由此可断定西晋蓟城的西城墙,就在今天会城门附近。

  唐:幽州

  东至法源寺 西至白云观

  唐代的北京城名为“幽州”,是北方的军事重镇。幽州城的规模,据《太平寰宇记》引《郡国志》载:“蓟城南北九里,东西七里,开十门。”城周长32里,约合今23里(每唐里约合今0.72里),呈长方形。城的四至史书缺载,根据出土的唐墓志及石经山的唐代石经题记等,大致可以断定东城垣在今西城烂缦胡同与法源寺之间的南北一线;西城垣在白云观西土城台至小红庙村之南北一线;北城垣在白云观至头发胡同一线;南城垣在今西城姚家井以北的里仁街东西一线。

  幽州城的位置与北魏蓟城的位置基本一致。城内西南设有子城、坊、市。

  辽:南京

  “南线阁”、“北线阁”之名疑来自辽代

  938年,辽太宗在唐幽州城的基础上兴建土木,定为“南京幽都府”。

  1012年,辽圣宗改为“析津府”,设辽南京。南京是辽五京中最大的城。其北城墙在白云观北侧东西一线;南城墙在白纸坊东、西街一线;东城墙在烂缦胡同与法源寺之间;西城墙在会城门至莲花河东岸。

  南京(燕京)虽称为“京”,但在它属辽的187年中,只有保大二年(1122年),燕王耶律淳、秦王耶律定在这里当了10个月的皇帝。所以说不上是辽国真正的国都,恐怕也只能算政治军事重镇。

  《辽史·地理志》载南京“城方三十六里,崇三丈,衡广一丈五尺”。有八座城门,“皇城”在西南隅,有居民住的26坊,城北设市。城市的人口达30万,除汉族外,还有奚、渤海等少数民族,从“肃慎”、“罽宾”等坊名可以看出还有东北、西域的少数民族。

  “皇城”的东北隅建有燕角楼——其位置几乎正当辽南京的城市中心,是城中最重要的地标之一。明代其地仍称“燕角”。现在西城区有南线阁、北线阁等地名,有学者认为“线阁”即为“燕角”之讹误。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