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齐白石传人胡乐平:让世界了解中国传统艺术魅力

2016年06月23日 11:37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6月23日电 据英国《华闻周刊》报道,一个仲夏的午后,齐白石第三代传人——胡乐平出现在伦敦的查宁阁图书馆里,一袭深色西服,谈吐真率风趣。

(英国《华闻周刊》)
(英国《华闻周刊》)

  受查宁阁图书馆、英中经济文化促进会及英国书画艺术研究院的邀请,胡乐平此次携学生李洪波和自己近十年来所画的79件中国写意花鸟画精品,第一次来到英国伦敦。在举行个人画展之余,还办了“中国写意画”讲座。

(英国《华闻周刊》)
(英国《华闻周刊》)

  正如名为《仲夏见玉兰花开》的五律诗描写的一样,“仲夏入浓荫,惊睹玉堂春。”胡乐平独创的水墨玉兰,在这个仲夏绽放于伦敦查宁阁图书馆内,将玉兰之美、国画之魂深深地印在观者的心上。

  四十年苦练, 逆光的没骨玉兰

  年少的胡乐平不经意间用一台稀有的海鸥牌黑白胶卷相机,拍下了颐和园中那为数不多的玉兰,那一层层叠加交错的花瓣,和一缕缕浓暗相宜的光影,在这位少年的心中呈现出了美妙的画面。长大后,胡乐平在技法上吸收了西方绘画上的“逆光”和传统中国绘画的“没骨法”,最终独创了自成一派的水墨玉兰:用水墨独有黑白浓淡来控制花瓣的厚度,选西洋特色的“逆光”来表现光影效果。

(英国《华闻周刊》)
(英国《华闻周刊》)

  在胡乐平20岁刚开始创造、揣摩这“西为中用”的水墨玉兰之时,并未想到这么一画就画了四十多年。转眼间,他现在已经61岁了。而谁又知道,在这一幅幅晶莹剔透、细腻灵动又充满写意的玉兰背后,是一个至今仍不敢自称“大师”的画家四十多年的钻研与执着。

  我不是大师,齐白石才是

  作为公认的齐白石第三代传人,胡乐平的作品多次被作为国礼送给外国领导人,但他仍不愿以大师自称。“我只是后人,不是传人。我能够继承齐白石大师的一点皮毛,已经无比荣幸。”在展览现场,胡乐平多次强调这一点。

  胡乐平幽默地说到,“中国画讲究‘诗书画三绝’,只有将三者融会贯通,才能体现中国画中的文化与意境。细数中国历史,凡精通一绝即可成为大师,但齐白石老人家不仅匠心独运地将‘诗书画三绝’做到了完美乃至卓越,他还自己创造了一绝:‘印’。这样一人独拿四绝,从古至今未见旁人。”

  “中国画与西方画有很大的不同,中国画里含有很深厚的文学成分。往简单里说,就是(创作者)要懂唐诗宋词。再说细一些,唯有把诗词、书法、绘画这三种元素不断领悟、不断变形,才能真正体现中国画中独到的文化与韵味。(所以说)学习中国画,不仅要了解布局用笔,还要了解背后的文化,这比学习西洋画难多了。”为了说明中国画千锤百炼、不断变化的本质,胡乐平还和大家分享了一个有趣的细节:“大家去拍卖行如果看到齐白石老先生75岁之后的‘虾’系列作品,别忘了数一下虾的节数。如果虾还是六节的,那说明这画一定是假的。因为齐老那时的审美风格已经变了,虾只画五节了。”

(英国《华闻周刊》)
(英国《华闻周刊》)

  十余年来任职于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并为外国留学生讲授中国写意画的胡乐平明白,西方人很难理解中国画里“以形写神,来源于生活,但不同于生活”的深意。所以,他自豪并包含期望地说:“中国书画有几千年的历史,而最高境界就是水墨画。对于传统艺术的继承和传递,是尤为重要的。只有学习好传统的‘笔墨’,才能讨论中国画的创新。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能将中国传统艺术传播到外国,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郭晏含)

【编辑:郭晓倩】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