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华人艺术家一刀一凿 在新加坡推广中国版画

2016年06月27日 10:22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
字号:
蔡春喜为每堂版画课精心策划内容,在学员动手制作藏书票前,向他们介绍藏书票的历史与特色。(新加坡《联合早报》)
    蔡春喜为每堂版画课精心策划内容,在学员动手制作藏书票前,向他们介绍藏书票的历史与特色。(新加坡《联合早报》)

  中国侨网6月27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在古代雕版印刷中,人们在木板上刻出图案与文字,抹上一层油墨后,将内容印刷在纸张上。只要不断重复这些步骤,就能印出大量作品。

  作为一门技术,这种源自中国的印刷形式早已被日新月异的科技淘汰许久,但它并没有因此消失,而是逐渐发展成版画这门独特的艺术形式,获得世界各地艺术家的青睐。

  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版画在新加坡算是比较冷门,听说过版画的人不多,会制作版画的人就更少了。华人艺术家蔡春喜认为,版画普及率不高,可能与版画程序多,制作过程较长有关。她说,除了雕刻过程相当费力,从制版到印版也需来回多次试验与修饰,才能完成作品。

  但蔡春喜指出,制作版画实际上并不难,人们身边任何有纹理的材料(如叶子)都能用于制作版画。粗细有致的线条也赋予版画作品独特的艺术效果。以木刻版画为例,在制作木板时,树木自然的纹路在横切或纵切时,会呈现不同的效果,一刀一凿推刻出来的设计,也有一种独特的美感。

  她说:“版画可以呈现其他媒介所没有的效果。版画作品都会保留木纹和刀痕,我喜欢这种木的粗犷美。”

  为了让更多人认识版画,蔡春喜与文化奖得主庄心珍约三年前开始,在新加坡芽笼25巷的观音禅林开班授课。蔡春喜指出,选择在禅林教授课程,不仅是因为环境适宜静心制作版画,也可以突出版画与佛教间的密切关系。佛教的传播与印刷技术紧密相连,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就是印制于公元868年(唐代初期)、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金刚经》。

  庄心珍指出,课程起初只是为期四周,让学员对版画的分类、历史和制作过程有基本的了解。

  “但后来我们觉得这样就结束很可惜,就决定以每月一次的形式办下去,并尝试丝印、胶板、木板和纸板等不同版画形式。我们也只想尽力而为,让更多人认识版画。”

  版画课举办多年,吸引了来自各年龄层的学员,也逐渐形成了一群长期出席的版画爱好者。不久前,在一群年轻学员的帮助下,他们也在Facebook上设立社群,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课程。

  版画课主要以华语进行,但也吸引了一些异族同胞与外籍人士。来自英国、在新加坡定居20余年的自然疗法师梅拉妮在蔡春喜介绍下,开始接触版画并迅速产生兴趣。(林心惠)

【编辑:郭晓倩】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