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湘西竹编或成"百鸟朝凤"绝唱?手艺传承迫在眉睫

2016年07月29日 16:35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字号:
湘西竹编代表作品(资料图)
湘西竹编代表作品(资料图)

  新华网长沙7月29日电 在电影《百鸟朝凤》里,新老两代唢呐艺人对唢呐这门艺术传承的坚守和无奈,引起了许多观众的共鸣,也引发了公众对传统文化艺术传承的重视和思考。

  事实上,在社会飞速发展、民心浮躁的年代,新老两代人有着大相径庭的价值观,许多传统的民间艺术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传承困境。湖南的传统手工艺—湘西竹编似乎正面临着这一难题,这也是其传承人徐克双所苦恼和担心的事情。

  竹编艺人的坚守

  徐克双于1970年出生于湘西永顺县万坪镇,当地生长了大片的楠竹、杉木等等,他的祖辈三代都以竹编为生,11岁时起,徐克双便随父亲学习竹编技艺。

  竹编是一门艰苦的纯手工活儿,工艺复杂。不同的竹编制品需要不同种类和材质的竹子,在山上砍来竹子之后,用蔑刀破成一根根经蔑,而制作每样竹器所需要的经蔑,粗细程度不同,数量也有差别。当地集市上常见的背篓,一般需要48根经篾,并且通常采用粗纤维竹料制作,结实耐用,适合山间劳作。

  面对这门复杂的老手艺,再加上竹篾十分锋利,手上割伤刺伤、长茧对于初学者徐克双来说已是家常便饭。所幸徐克双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学艺不久就能独立编织各种竹器,13岁时便外出上门做工,足迹遍布湖北鹤峰,湖南张家界、炎陵一带,有时候做工长达半年乃至更久,过年才会回家。

  高中毕业后,徐克双去广州一家藤椅厂做了篾匠,赚钱谋生,后来回到了永顺县芙蓉镇开了一家竹器店,这一开就是十多年,直到去年才歇业回到了万坪镇。

  生意人到手艺人的转变

  按照徐克双的说法,在芙蓉镇开店时,自己是个生意人,回到万坪镇之后才是真正的手艺人。开店时候虽然订单较多,但因主要目的是赚钱养家,竹器的质量和精美程度就难以提升。而做回手艺人之后,徐克双对竹器的质量和美观就有了高要求,并开始追求产品的创新。

  幸运的是,随着社会各界对传统手工艺的关注和重视,2008年,湘西竹编技艺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徐克双的优秀作品也逐渐被挖掘。2006年,他的竹编果盘《福》被湖南省工艺美术珍品及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收藏室收藏。此外,徐克双还常常受邀参加文化交流活动,传播竹编技艺。2012年,徐克双被认定为第四批湘西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多年的坚守终于得到了回应,湘西竹编受到了大众的关注,并成为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克双对此深感欣慰。

  老手艺谁来继承?

  尽管湘西竹编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但这门老手艺谁能来继承,成为了困扰徐克双的难题。

  徐克双育有一子,名为徐兆煌,目前正在念高中。虽然徐兆煌每逢假期都会随父亲学习竹编,竹编技艺也已达到了中等水平,但徐兆煌对于竹编并没有表现出很大的热情,论及竹编技艺的继承,徐兆煌更是兴趣寥寥,这让徐克双颇感无奈。

  对于湘西竹编技艺的传播和继承,徐克双一直在努力,但因竹编属于纯手工技艺,费工费时,再加上许多塑料制品已经取而代之,竹器的销售不尽如人意,经济效益低,愿意从事竹编的人越来越少。

  在此情况下,电影《百鸟朝凤》中的场景似乎在徐克双身上再次重演,加大对湘西竹编的保护,让这门老手艺更好地继承下去,显然已是迫在眉睫。(邵一婵)

【编辑:郭晓倩】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