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韩国僧舞唯一中国传承人居然是个重庆小伙(图)

2016年08月25日 10:34   来源:重庆晨报   参与互动
字号:
张巍。(杨野
张巍。(杨野 摄)

  长发高束、青衣长衫,张巍总给人一种仙风道骨的飘逸之感。他到釜山机场接我们时,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我的衣服要么在韩国定制,要么是从中国带过来,我喜欢这样的中国风。”张巍说。

  张巍目前在釜庆大学读博士,专修国际地域学。来韩国已近十年,他的经历颇有戏剧性:到韩国学的却是英语,学成后又从事中文翻译;偶遇韩国传统舞蹈大师,终得真传,成为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僧舞的唯一一位中国传承人。

  读高中就想到外面去闯闯

  张巍是重庆渝北人。2002年,他还在一中读高中时就有一个梦想,到外面的世界去闯闯。听说韩国釜山大学和重庆大学有合作项目,他很想去韩国留学,但因家人反对,只得放弃。随后,他按部就班地进了大学,学财务管理。“我当时对自己的职业并没有清晰思路,就是一直对钢琴、跳舞这些很有兴趣。”张巍说,学习财务管理对他来说相当枯燥乏味,他一心想着逃离这样的生活。

  2006年上半年,张巍破釜沉舟,瞒着家人办了退学申请,并报了一个英语班学英语。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学校的“英语角”了解到了韩国釜山大学有工作人员到重庆大学交流的信息,经人引荐后与对方联系上,随后,他了解了到韩国留学的相关政策并坚定了决心。

  见儿子决心如此大,张魏妈妈只好答应,并给了他3万元。

  与韩国人一起生活练韩语

  2006年10月12日,张巍来到釜山大学,韩国人的质朴、友好给张魏留下不错的印象。接下来,他开始学习,但他不懂韩语,因此在选择专业上显得摇摆。釜山大学最强的是造船专业,但他不感兴趣。他认为,不管学什么,语言最重要,干脆学英语。

  虽然英国是国际化语言,不过,身在韩国却不会韩语依然是个问题。无论是学校教师辅导还是参加韩语班,对张巍来说效果都不是很好。后来,他在打工时认识了一位机械工程系的博士,博士想学英语和中文,张巍想学韩语,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张巍搬到博士家里住,取长补短。张巍每月交给博士约1000元人民币,包吃包住,很快他就融入了韩国的生活,韩语水平提升很快。

  给张艺谋当翻译让他很兴奋

  从大学三年级开始,张巍就没花家里的钱了,他打过多份工,最先是在餐馆里洗碗,后来又去酒店当服务员。再后来,他发现自己可以用精通三国语言的优势找工作,于是便在一些展销会上做临时翻译。当时,釜山经常举办各种节庆活动或展销会,一年约有35场,那段时间,张巍忙得不亦乐乎。当翻译一小时有500多元人民币。

  2007年,在釜山国际电影节上,张巍带领的翻译团队成为了张艺谋的翻译,近距离为张艺谋服务,让他非常兴奋。

  如今,在釜山的中央公园、艺术会馆、海云台世峰楼、龙头山公园、梵鱼寺等很多地方,都能看到由张巍翻译的中文介绍。

  误打误撞成僧舞传承人

  2008年6月,张巍在釜山国际舞蹈节当翻译,这是一个全世界舞蹈家云集的盛会。他也由此认识了韩国舞蹈界的泰斗级人物——李允子教授。李允子是韩国禅舞的创始人,也是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僧舞的传承人。在舞蹈节上,张巍细心周到的服务给李允子留下了深刻印象。

  后来,李允子到中国旅游,张巍再一次以翻译兼导游身份陪同。借着这个机会,张巍回家探望了父母。

  回到韩国后,李允子将张巍叫到身边,主动要求他学习舞蹈。本来就对艺术感兴趣的张巍,马上答应下来。

  2013年,李允子当着众人的面,将自己佩戴了多年的一件玉佩交给了张巍。张巍说:“我后来才知道,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举动,这个举动就像武侠小说里的情节一样,意味着一代宗师正式收你为徒并将本门派的信物传给你了。”

  韩国舞蹈界,特别是李允子的众多弟子都知道,这件玉佩是李允子的随身之物,平时很少示人,但李允子却将它传给了一位在韩国求学的外国人,这在当时还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和风波。

  希望家乡艺术走向世界

  目前正在攻读釜庆大学博士学位的张巍仍然坚持跟随李允子教授学习僧舞。张巍认为,中韩两国文化一脉相承,在保护传统文化方面,中国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向韩国学习和借鉴。

  张巍把自己当成了中韩两国文化交流的一名使者,每次回重庆,他都会用手机拍一些照片,到韩国后再向朋友们展示,这些照片总能引来朋友们的惊叹。

  张巍还在进行另一个任务,就是协助中国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马家钦编写《昆舞概论》。昆舞是发源于中国传统戏曲昆曲的一种舞蹈,在韩国很出名,曾在釜山演出过,创下了8万人观看的纪录。但昆舞没有教材,只有视频。张巍说,现在编写昆舞著作,也是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和保护,今后,他希望看到更多的重庆传统艺术,如川江号子、土家摆手舞等,也能到韩国展现自己的独特魅力。(杨野)

【编辑:郭晓倩】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