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美国小城的中国剪纸课 尽展中国民间艺术魅力

2016年12月05日 09:57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图为曾畅畅老师与韦斯特赛德小学一年级学生在完成剪纸后合影。 王传军摄/光明图片
    图为曾畅畅老师与韦斯特赛德小学一年级学生在完成剪纸后合影。 王传军摄/光明图片

  马里兰州西部的坎伯兰市是美国一个鲜见华人的丘陵小城,郊外的韦斯特赛德小学几乎看不到亚洲面孔。而就在这里,光明日报记者却听到了熟悉的中国话,目睹了一堂别有情趣的中国剪纸艺术课。20多位美国小学生跟随中国老师在红纸上描花绘鸟,随后剪刀灵动地游走于纸间,不过短短几分钟,一幅幅情趣盎然的剪纸作品便呈现眼前。孩子们丰富的创造力为每一幅剪纸作品注入了生命。

  韦斯特赛德小学距离首都华盛顿约两个半小时车程。它只是美国千千万万公立小学中的一所,近来却吸引了不少媒体的关注,因为一位中国美术老师,带着中国传统剪纸艺术,远渡重洋,来到这里。来自成都七中初中学校的曾畅畅老师,在北京常青藤联盟教育科技研究院和中国驻美大使馆文化处的支持下,受美国“世界艺术家体验组织”的邀请,赴美国马里兰州、西弗吉尼亚州的大中小学和社区,开展了为期13天的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文化交流活动。韦斯特赛德小学中文课堂便是其中一站。

  据“世界艺术家体验组织”志愿者琳达介绍,本次交流活动虽然时间短,但覆盖面广,形式多样。从学前班、小学到大学,从校园到艺术馆,从敬老院到家庭,曾畅畅老师通过课堂教学、老师交流、社区工作坊等形式,进行了约50次交流活动,让近千美国人体验了中国民间剪纸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记者观摩了韦斯特赛德小学一年级和四年级中文课堂的剪纸课。因为由中国剪纸老师亲自演示剪纸艺术仅此一次,学习中文的孩子们倍感兴奋。除曾老师外,课堂配有一位中文老师协调管理。令记者吃惊的是,剪纸课全程都用中文讲解,辅以手势和图说,偶尔老师才会用英文做解释。同学们描画图案或剪纸遇到了困惑,都会用中文提问,老师也用中文解惑,仿佛就是中国学校的课堂。

  学生们的中文为什么会达到上课的程度?韦斯特赛德小学孔子课堂的秦帆老师告诉记者,她作为汉办项目的派驻教师,在韦斯特赛德小学已经近两年了。4年前,汉办在这里开设了孔子课堂,推行沉浸式中文项目,即全天候使用中文进行教学的全封闭语言教学项目,得到了学校、家长和当地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全校共6个年级,学生大约300多人,平均每班20人左右,相较于中国小学而言,规模实属微小。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申请了中文课项目,该项目除中文课外,主要科目如数学、科学常识等也均用中文教授。由于申请中文课的人较多,学生们得通过抓阄取得上课资格。家长希望孩子参与中文课,因为家长希望孩子具备一技之长,将来有机会与中国做生意。秦老师说,最早一批中文课学生目前已是四年级了,他们可以比较娴熟地运用中文进行日常会话。根据学校当初规划,这批学生将于明年暑期(五年级)在家长的陪同下前往中国,此前他们曾利用暑期前往参观华盛顿动物园熊猫馆、纽约唐人街、费城唐人街等地。谈到中国之行,他们非常期待。

  参与沉浸式中文项目的学生课桌前都贴有中英文座签。乐乐年仅5岁,她用中文回答让记者忍俊不禁。她一面展示自己的剪纸,一面对记者说,自己能用中文从1数到20。记者问乐乐,你去过中国吗?她笃定地说,去过。记者接着问她,去过中国的哪里?她向下一指说,楼下的中国教室(孔子课堂)。站在一旁的琳达看出了记者的困惑,解释说,坎伯兰市属于比较封闭的小城市,人口约2万左右,华人寥寥无几,以前曾是工业中心,后来工厂逐渐外迁。这里的人们很少长途旅行,去过中国的更是少之又少,大家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仅限于当地中餐馆和在当地商场三次举办的“色彩中国”活动带给他们的体验。所以,5岁的乐乐就把孔子课堂当成中国的一部分了。

  在韦斯特赛德小学校园,常常有学生用中文问候记者:“你好。”记者真切地感受到这里的师生对中国文化的热情。曾畅畅对记者说,艺术没有国界,她把剪纸带到美国,一是希望美国朋友了解剪纸艺术,二是因为剪纸是中国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可以向美国朋友传达中国人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

  (本报华盛顿12月3日电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王传军)

【编辑:张金杰】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