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民心交融,灌溉中阿友好的大树(图)

2017年01月20日 10:05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资料图
资料图

  民心交融,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一年前,习近平主席对中东三国进行了历史性访问,其间出席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举办的“中国阿拉伯友好杰出贡献奖”颁奖仪式。习近平主席同10位阿拉伯获奖人士亲切会面,鼓励他们为促进中阿两大文明互鉴、增进人民友好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一年过去,接受中国最高领导人接见和颁奖的情景依旧历历在目,获奖者们视这段经历为人生最高的荣誉,表示将全力以赴,开启中阿友好事业更加美好的新篇。

  “在穿越时空的往来中,中阿两个民族彼此真诚相待,在古丝绸之路上出入相友,在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甘苦与共,在建设国家的征程上守望相助。”

  2016年1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开罗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发表题为《共同开创中阿关系的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掀开了中阿关系发展崭新的一页。就在此前一天,习近平主席同10位阿拉伯老朋友见面,并为他们颁发“中阿友好杰出贡献奖”(简称“贡献奖”),积极回应了阿拉伯民间对中国的期待,展现了重情重义的大国形象,在阿拉伯世界引发强烈反响。

  沉甸甸的奖章,是中阿友谊的最好见证。跨越千年时空,中阿友好如同尼罗河水一般奔涌向前;与新中国建交一个甲子的岁月里,中阿关系历经国际和地区风云变幻考验,始终健康稳步发展。

  深情厚谊 铭记心间

  “习近平主席颁给我的奖是我一生最大的荣耀。我不仅要把这一奖章保存在我的家里,更会把它保存在我的心里。”

  获奖的10位阿拉伯友好人士在本国及阿拉伯世界都有着重要影响和地位,多是几十年从事对华交流工作的阿拉伯友人,对中国怀有深厚的感情,他们分别是联合国前秘书长布特罗斯·布特罗斯·加利、黎巴嫩金融家阿德南·卡萨、沙特中国友好协会主席阿卜杜拉赫曼·杰里希、阿曼中国友好协会理事长穆赫辛·达尔维什、约旦塔格集团主席塔拉勒·艾布·贾扎莱、巴勒斯坦总统府秘书长塔伊布·阿卜杜拉希姆、苏丹发展对华关系委员会副主席阿瓦德·贾兹、摩洛哥中国友好协会主席穆罕默德·哈利勒、阿尔及利亚中国友好协会主席伊斯玛义·迪布什以及埃及翻译家穆赫森·法尔加尼。

  布特罗斯·布特罗斯·加利生前所获的最后一个来自中国的荣誉就是“贡献奖”。在颁奖仪式举行前夕,加利不慎摔伤,已经不能行走,但他依然坚持要参加颁奖仪式。颁奖仪式开始前,习近平主席走到他的身边,弯下腰与他握手,亲切地对他说:“你不仅为维护国际和平、促进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推动中国同世界的友好关系付出了巨大努力。我们很尊敬你。”这令这位老人久久为之感动。“当时他骨盆受伤,却因为热爱中国的领导人和人民坚持应邀出席。他一直把中国人民视作其祖国和阿拉伯人民的朋友。”回忆起这段往事,加利的夫人玛丽亚·莱亚感慨万千,她告诉记者,回到家后,加利向她讲述中国在经济和科技领域取得的奇迹,反复提及颁奖时习近平主席非常关心他的健康。“他22次访华,每次访华都对我说,中国在不断取得进步,将在未来国际秩序和世界决策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在塔拉勒·艾布·贾扎莱的办公室里,一张他与习近平主席在颁奖仪式上的合影显得格外醒目。“习近平主席颁发给我‘贡献奖’,这是我个人及职业生涯的里程碑。”尽管已经过去了一年时间,谈起与习近平主席的会面,这位老人的话语仍然能让人感受到他难掩的激动之情,“我为这份荣誉感到骄傲,这是我从世界大国和从各方面都堪称优秀的伟人那里得到的最高国际殊荣!”贾扎莱先后创立了塔格集团孔子学院、阿拉伯—中国商务和文化论坛等,一直致力于推介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我心中的一部分属于中国,我从中国文化和智慧中受益颇多。非常自豪我的孙辈可以讲中文,我们的餐桌和招待会也都是中国样式(圆形的餐桌上安装圆形转盘)。”

  “我获奖无数,但习近平主席颁给我的奖是我一生最大的荣耀。我不仅要把这一奖章保存在我的家里,更会把它保存在我的心里。”阿德南·卡萨自1954年就与中国相关部门开展贸易合作,今年已是87岁高龄了。在颁奖仪式上,他对习近平主席说:“今天,我对中国的感情得到您的认可,我十分激动,这种心情一如60多年前我第一次向阿拉伯世界介绍中国时一样。半个多世纪以来,无论我生活在世界哪一个角落,这种热情都不曾消退。” 当场,他向习近平主席赠送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年贺卡,并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给沿途各国带来了经济利益,更能把中阿友谊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虽然我已进入耄耋之年,但只要我还活着,就会继续为推动和扩大阿拉伯国家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贡献自己的力量。”

  阿瓦德·贾兹在上世纪90年代曾任苏丹能源和矿业部长,积极倡导推动苏中石油合作,为两国关系取得飞跃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曾57次访华,有幸多次与习近平主席见面,每次会见的过程都令他印象深刻。他说:“对我来说,习近平主席是一位重情守信的朋友,能再次见到他我非常兴奋。这个奖将成为我们更加努力、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提升与中国友好关系的强大动力,将来人们将亲眼看到这些努力的硕果。”

  枝繁叶茂 四季常青

  “民间外交有着丰富的渠道,是对官方外交的有益补充。两国友好协会密切合作,让双方的沟通更加便利。”

  “阿拉伯有句谚语‘老友至亲’。你们为促进中阿关系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将镌刻在中阿友好的历史上,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尼罗河畔,习近平主席对10位阿拉伯友人给予高度评价,“正是有一代接一代的友好人士辛勤耕耘,中阿友好的大树才能枝繁叶茂、四季常青。”

  穆赫森·法尔加尼是从北京语言大学毕业的博士,他长期从事中国古典和当代文学翻译工作,译作包括《四书》《论语》《道德经》等经典作品,为传播中国文化作出了突出贡献。“我特别热爱中国文化,中国智慧在当今世界更应该被了解和学习。”穆赫森说,“去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发表讲话,讲话充满希望、信心,鼓舞人心。我认为,这些话不仅鼓舞了中国的知识分子,也鼓舞了世界范围的知识分子。”

  塔伊布·阿卜杜拉希姆与中国有着长久交往的历史,曾赴南京陆军学院学习,1978年至1983年担任巴勒斯坦驻华大使。“在南京学习期间,我们与中国同志一起生活了好几个月,从他们身上受益匪浅。”塔伊布说。在担任驻华大使期间,他积极鼓励各地,尤其是海湾地区的巴勒斯坦商人到中国市场投资,并鼓励在华的巴勒斯坦商人扩大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穆罕默德·哈利勒是摩洛哥派往中国的第一批留学生之一。 1986年,他在北京医学院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回国从医,曾为前国王哈桑二世治疗。“一开始,摩洛哥人都不了解中国传统医学。我用针灸治疗一些西医不能成功医治的病患,取得了巨大成功。所在的医院为此专门为我开设了中医治疗科,大家都叫我‘中国医生’。”如今,穆罕默德已经成为摩洛哥在这一领域最著名的医生之一。他说,阿拉伯有句谚语“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没有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与阿拉伯国家友好组织的长期努力,不会有今天的合作成果。希望继续加强双边合作,尤其是在共建“一带一路”方面的合作,这样才能在纷争的世界中更加理解和平道路的可贵。“民间外交有着丰富的渠道,是对官方外交的有益补充。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与摩中友协密切合作,让双方的沟通更加便利。”

  阿拉伯有句谚语,“独行快,众行远”;中国人也常讲“朋友多了路好走”。这用来形容中阿双方60多年的携手前行恰如其分。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阿友好的大树始终枝繁叶茂,四季常青。

  绵绵用力 久久为功

  “阿拉伯世界位于东西方交汇地区,是中国建设‘一带一路’的天然和重要伙伴。中阿合作必将获得互利双赢的成就。”

  60多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表明,中阿友谊源于双方真诚友好、重情守义的文化传统,源于共同遵循的独立自主、相互尊重的基本原则,源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共同使命。

  “民心交融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习近平主席在去年访问中东三国的同时,也带去了一份沉甸甸的礼物——“百千万”工程,为推动中国同阿拉伯国家的文化交流注入了新的动力。

  落实“丝路书香”设想,开展100部中阿典籍互译;加强智库对接,邀请100名专家学者互访;提供1000个阿拉伯青年领袖培训名额,邀请1500名阿拉伯政党领导人来华考察,培育中阿友好的青年使者和政治领军人物;提供1万个奖学金名额和1万个培训名额,落实1万名中阿艺术家互访……对于未来,中阿友好杰出贡献人士充满期待。

  “中国是沙特重要的友好合作伙伴。中国最吸引我的是中国人民,他们忠诚可靠,我们之间的合作十分融洽。”阿卜杜拉赫曼·杰里希常常往返于中国与沙特之间,去年还随沙特副王储一同参加了G20杭州峰会,杰里希的儿子们也在工作中与中国伙伴开展合作,“我与中国的交往已超过40年,回忆都相当美好”。他表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的“2030愿景”高度契合,相信这样的契合点将为推动两国发展对接发挥更大作用。

  穆赫辛·达尔维什长期积极推动中阿务实合作,协助华为公司、比亚迪汽车等开拓阿曼市场。他表示,“是中国人民的友善,将我的目光吸引到同中国的业务上来。我们希望未来加强和巩固中阿关系,造福友好的两国”。穆赫辛的女儿拉吉娜去年曾赴开罗替父亲从习近平主席手里接过奖章。她说,“我也将认真地沿着父亲的道路,希望继续推动与中国的交往,将友谊传承下去”。

  “中国是阿尔及利亚、阿拉伯人民和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最好的标杆。”伊斯玛义·迪布什一直积极宣传中阿传统友好和中国发展成就。他说:“我们希望能进一步密切与阿拉伯国家大学、研究机构的合作,因为学术和文化领域的合作可以稳固阿拉伯国家与中国的关系,是更紧密、建设性、有目标的、可持续合作的基础。”

  当前正是中阿共建“一带一路”的关键时期。习近平主席指出,“一带一路”建设,倡导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要“交而通”,而不是“交而恶”。我们相信未来,人才和思想将在“一带一路”上流动起来,文化的纽带将把中国同阿拉伯国家连接得更加紧密。塔伊布表示:“阿拉伯世界位于东西方交汇地区,是中国建设‘一带一路’的天然和重要伙伴。中阿合作必将获得互利双赢的成就。”

  埃及谚语说:比时间永恒的是金字塔。只要真诚相待,就经得起时间考验;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路途遥远。让传统友谊薪火相传,让友好合作像金字塔一样坚实久远,就一定能助推中阿两大民族实现复兴梦想,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焦翔 周輖)

【编辑:郭晓倩】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