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骨架彩塑”师赵树青:我想带全国学生“玩泥巴”

2018年03月22日 14:54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粤剧人物。
粤剧人物。

  我想带全国学生“玩泥巴”

  文、图、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黎慧莹

  “它的脸,我不是很满意,要撕掉重做。”赵树青指着一个粤剧骨架彩塑作品喃喃道。在别人面前,赵树青是名普通的中学美术老师。其实,赵树青很不“安份”,一直有一个“艺术梦”,喜欢泡在工作室里搞研究。他的“骨架彩塑”和“硅胶内植色工艺”目前已申报国家专利,而他首创的“骨架彩塑”,有望成为全国艺术教育品牌,推广到各大中小学学校去。

  玩转雕塑缘起 “不起眼”的手工黏土解决材料难题

  在许多人眼里,美术老师就是教人画画,而且美术课在中学里毕竟只是副科。东莞济川中学的一名美术老师赵树青却不“安份”,非要在中学里搞研究,每天与“泥巴”为伍。

赵树青在创作。
赵树青在创作。

  多年来,在美术教学中以工具材料最为简易的绘画形式备受推崇,而强调触觉和立体造型的雕塑教学,尽管在中学美术课程标准早有列入,但是开设起来却颇为不易,雕塑这种“高大上”的工艺一直停留在课本上。“传统雕塑要翻模、灌浆,程序相当复杂,成本也很高,不利于在中小学里推广。”赵树青表示。

  2013年前后,赵树青多次尝试将雕塑工艺搬到学校课程里。他曾尝试用陶泥进行教学,但是,陶泥没有经过高温烧制,只是一块普通的泥巴,不能持久保存和展示。

  对一些毁坏的、不乏很有创意的学生作品,赵树青深感可惜。

  后来,赵树青的一名学生从家里带来了他的一个黏土小作品,并向赵树青推荐。“这不就是幼儿园做手工用的黏土吗?”一开始,赵树青不以为意,觉得小孩的玩具难成“大器”。晚上回到家中后,赵树青辗转反侧,他心想,既然找不到合适的材料,不妨先用这种黏土来做雕塑的皮肤。

  赵树青逐渐发现,这种“不起眼”的黏土叫做“彩色超轻纸黏土”,它不仅易于造型和保存,而且价格低廉。经过实验和改良,赵树青以铁丝等材料搭建骨架,然后用这种黏土进行加固和塑形。这便是后来的“骨架彩塑”,里面融合了雕塑和彩塑的智慧。相比普通彩塑,它的造型和外表可以更为夸张。

  “骨架彩塑”出来后,引起了教育界不少关注。北京专家尹少淳表示, “骨架彩塑”填补了雕塑在中国中小学推行的空白。“骨架彩塑”目前已申报国家专利,以后有望成为全国艺术教育品牌。

《回家的路》系列人物之一。
《回家的路》系列人物之一。

  “美学教育是个很大的课题,范畴也很广,形式可以很多样,可以让学生们一边玩一边就获得了美学意识。但你如果多加留意不难发现,我们的学校美育教育多数只停留在平面的范围。”赵树清说,骨架彩塑有助于锻炼中小学生的立体空间思维能力,而且它价格低廉,极易在中小学校推广。“我的梦想是让骨架彩塑成为一个全国性的艺术教育品类,带着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一起玩‘泥巴’,充分发挥小孩子爱玩的天性,在课程中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未来发展 “骨架彩塑”成教具模型

  对于未来骨架彩塑的发展方向,赵树青表示,一方面他想让自己的骨架彩塑作品更本土化、系列化;另一方面希望“骨架彩塑”能够走出东莞,推广到全国各个中小学去。

  2014年7月,济川中学开展骨架彩塑艺术教育。现在,东莞、中山有多个中学已经在开设骨架彩塑课程。“这些学生的作品,很有创意。”赵树青自豪地展示学生用“骨架彩塑”技术制作出来的作品,“我现在有个梦想,把骨架彩塑在美育上发扬到全国甚至国外。”

  “带小孩的老人、回家的工人,春运发生的点滴都让我很感动,我希望把这份感动用作品表现出来。”最近,赵树青以春运为灵感来源,已制作《回家的路》系列作品近40件,这些作品将在今年5月展出。而道滘作为“中国曲艺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粤剧曲艺文化历史悠久,目前,赵树青正着手创作道滘粤剧骨架彩塑作品,宣传道滘粤剧文化。

  “现在我正在和学校的生物老师开发一个用‘骨架彩塑’制作生物器官的项目。”赵树青还与其他学科如生物科合作,教学生用骨架彩塑制作人体器官等教具模型。“像博物馆系列、粤剧文化系列与其他学科合作,我们的目的不是复制,而是让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学习这些文化、学科的兴趣。”赵树青强调。

《回家的路》系列人物之一。
《回家的路》系列人物之一。

  探索“超写实雕塑” 将来或与智能机器人项目合作

  赵树青并不喜欢那种“无病呻吟”的所谓艺术。赵树青的父母在矿山工作,他从小就看见矿山里的工人每天辛勤劳动,挣的每一分钱都带着血汗。他认为,就像科学一样,要发明就发明有用的东西,和时代的发展紧密联系。

  “我认为,艺术应该为生活服务,不应该是无病呻吟、很自我的存在。”赵树青是个写实派,相比那些抽象的艺术,他更喜欢能摸得着、写实的艺术。除了骨架彩塑,赵树青正在研究一种用硅胶制作的超写实雕塑。目前,他研制的“硅胶内植色工艺”在前不久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这种工艺不同于一般的在硅胶外表上色,它从雕塑内部着色,让雕塑显得更为逼真,人物的血管仿佛在皮肤里面流动,同时皮肤还泛着红晕。

  赵树青的第一个作品是《劳动者》,塑造一个在休息的建筑工人形象。赵树青笑称,这个“硅胶内植色工艺”就像他的“核武器”,现在还不成熟,需要不断完善。

  过年前,东莞塘厦的一家智能机器人公司找到了赵树青,想与他一起合作开展仿真机器人项目,将他的“硅胶内植色工艺”安装在机器人的外表上,让机器人做得跟真人一般。目前,这个项目还在洽谈中。

  赵树青表示,这未尝不是对艺术的一种新探索。

赵树青的学生创作的作品。
赵树青的学生创作的作品。

  故事:梦想有很多种实现方式

  赵树青平时话不多,整体看上去文质彬彬,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待在工作室里捣鼓他的“泥巴”。很难想像,他曾经有过一段年少轻狂的岁月。

  年少时的赵树青十分精瘦,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一头及肩的长发,油腻而成团。“当时我就是觉得很酷,而且享受这种沧桑感。”赵树青说。

  赵树青回忆,从小他就很喜欢画画,学习成绩不怎么好。7岁那年,赵树青从一位小哥哥那里翻阅了一本中央美术学院的画册。画册中的一幅幅精美的人体素描,深深吸引住了他。赵树青从小哥哥口中知道中央美院是中国美术最高之地。从那时开始,小小的赵树青便对这个地方充满了无限的期待,他就像“中了蛊”一般,发誓要考上中央美术学院,于是他疯狂地学习和练习画画。为了他的“艺术梦”,赵树青复读了四年,独自一个人跑遍了北京、济南、杭州备考。只是不曾想,他一次次落了榜。

用硅胶内植色工艺创作的作品,皮肤非常逼真。
用硅胶内植色工艺创作的作品,皮肤非常逼真。

  赵树青是家中的独子,那时的他叛逆、喜欢打架惹祸。赵树青的父母从事体力劳动工作,挣钱辛劳,随着年龄增大,越发力不从心。原本家里就不富裕,在复读的四年里,他给家里带来了一定的负担,但父母却从来不会说他什么。

  复读第四年,为了帮补生活,他去培训班教授学生美术课程。随着时间推移,他越发感到父母的艰辛以及对父母的歉意,加上身边复读的人越来越少,孤独感油然而生,他开始思考自己是否有点“不值得”,不想再把时间浪费在复读上,应该做其他更多有意义的事。那年春节过后,他剪去长发,重新收拾心情进行备考。

  那一年,他被广州美术学院录取了。随着岁月推移,赵树青发现,其实“艺术梦”有很多种实现方式。

【责任编辑:罗丹】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