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川北大木偶三百年来舞长绸 演尽世间繁华

2018年03月29日 10:25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打扮精致的大木偶。
打扮精致的大木偶。

  川北大木偶三百年来舞长绸

  3月8日,北京,央视《花开中国-时代女性盛典》晚会。

  乐声悠扬,23岁的南充姑娘梁梦禹携大木偶登台,金丝银线,暗中牵连,美女木偶长袖善舞,婀娜多姿。近两分钟的演出里,大木偶展现的优美身姿和超高难度征服全场。

  川北大木偶,惊艳不止于此。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的“北京8分钟”,两名“熊猫队长”与智能机器人共舞,在互联网隧道中穿梭,向全世界发出来自中国的邀请。

  这个奇妙的创意,来自梁梦禹所在的四川省(南充)大木偶剧院。民间草根戏,走出乡野奔向国际舞台,川北大木偶历经300余年的蜕变:拂袖掸尘,变脸下腰,神乎其技。

  但看木偶华丽,演尽世间繁华,身后却有无数牵扯。

大木偶吐火。(图由受访者提供)
大木偶吐火。(图由受访者提供)

  微末之技

  民间艺人养家糊口

  木偶到底起源何时?史家一直争论不休。

  《列子·汤问篇》中曾有偃师献技的故事,有个叫偃师的人带了只木偶为周穆王表演,这木偶能唱歌,又能跳舞,“千变万化,惟意所适”。可木偶竟朝穆王的妃子乱递眼色疑似调情,周穆王大怒,要杀偃师,偃师急忙把木偶剖开,里面不过是些皮革和木头之类的杂物,周穆王这才转怒为喜:“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

  汉代,已经可以制作出可坐、可立、可跪、可灵活操纵的木偶,到隋唐,木偶制作高度发达,宋元鼎盛。宋代易士达曾作诗《观傀儡》:刻出形骸假像真,一丝牵动便精神。堪嗤鼓笛收声后,依旧当时木偶人。

  世上木偶戏多,大木偶却是川北地区特有,发轫于300年前“湖广填四川”,大木偶传播到四川,一杨姓艺人走投无路时,为混口饭吃的微末之技。

  李泗元,川北大木偶的国家级非遗传人,曾祖开始就喜欢玩大木偶,爷爷李约之是一家川戏班子的琴师,家里有四兄弟,却只有一亩薄田无以为生,李约之就让几个儿子到一个大木偶戏班子打工。后来,戏班子连同所有的大木偶一起卖给了李约之。

  1914年,李约之带领儿子李章福、李章祥创建“福祥班”,江湖上称“李家班”。

  “李家班”的基地在仪陇包包场,如今的石佛乡。李泗元8岁学戏,一辈子都和川北大木偶打交道。他跟随父亲和三个伯父,长年在广袤的川北大地上走村串户,参加庙会演出。晒场院坝就是最好的舞台,幕布一扯,锣鼓一响,在灵巧双手的操纵下,精彩的木偶戏就开始了。

大木偶书艺。
大木偶书艺。

  惊艳世界

  中国民间艺术的冠冕

  “李家班”显赫的历史是上世纪50年代,到北京演出引起轰动,受到朱德和邓小平两位四川老乡的好评,乡音乡戏,十分亲切。苏联戏剧家奥布拉兹佐夫多次欣赏大木偶演出,他在戏剧理论著作中认为,川北大木偶戏“是世界罕见的木偶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冠冕”。

  原本川北各地到处都有大木偶戏班子,大浪淘沙,只有“李家班”保留下来,成了今天的四川省大木偶剧院。世上木偶戏几百种,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川北大木偶只有南充这一家,成为现存最大的大木偶,世界上唯一的大木偶院团。

  上世纪80年代,大木偶剧面临何去何从的问题?剧团排练新剧本《玉莲花》,讲述渔郎爱荷花,荷花仙子感恩渔郎,终成神仙眷侣的童话故事。这部神仙爱情剧关系到木偶剧院的生死存亡,全团铆足一口气,汇集了当时全省优秀的导演、舞美、作曲大师。1987年,《玉莲花》作为文化交流节目,到苏联、芬兰演出,获得巨大成功。

  就此,大木偶开始了一系列惊艳之旅,新加坡、印度、荷兰,每到一地,都令观众叹为观止。

  川北大木偶获得广泛认可,荣誉纷至沓来。《彩蝶的神话》在第21届国际木偶联会暨国际木偶艺术节南充主题会场开幕式首演,获最佳剧目奖;参加法国沙勒维尔市第14届国际木偶艺术节,获得国际木联高度评价;参加克罗地亚第20届武科瓦尔春季木偶艺术节,获“最佳剧目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木联主席达地、秘书长雅克斯等对《龙门传说》大加赞赏。

大木偶长绸舞。
大木偶长绸舞。

  爷孙同台

  一个村庄的“木偶年戏”

  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不是技艺,它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的传达。

  大木偶走进了世界级的艺术殿堂,也能深入偏僻的乡村农舍。1月10日,川北大地年味浓浓,仪陇县义路镇钟呈寨村,一个偏远的贫困村庄。大木偶剧团为村民送来了“年货大戏”,老中青少四代大木偶表演者同台献艺。

  《龙舞莲花灯》首先登场,一条金色的长龙出现在幕布前面,不断翻滚跳跃。《桃花韵》表演中,演员通过操纵大木偶,用毛笔写下了“脱贫奔康”4个大字。而《火烧濮阳》则由今年82岁高龄的李泗元表演,他手中的大木偶是川剧曹操的扮相:曹操在濮阳城遭遇吕布火攻,为保命不得不扔掉帽子,脱掉战袍,“论兵马,我还有雄兵百万;论大将,我还有双戟典韦。”李泗元老先生,身板硬朗,完全是川剧的唱腔、步伐、眼神。大木偶在他的手法脚步之下,帽子神奇地冲天而起,宽大的战袍不可思议地脱落在地。

  当天上台演出还有29岁的李东,他是李泗元的侄孙,也是川北大木偶最年轻的传承人。在爷爷、叔叔的耳濡目染下,李东从小就十分喜欢川北大木偶。15岁那年,李东进入剧院从学徒开始,一路艰辛走来,如今,已是团里的台柱子。

大木偶已初具雏形。
大木偶已初具雏形。

  坚守不易

  制作拆装都是大问题

  川北大木偶,比普通成年人高一个个头儿,体重20余斤。演员们双手托举表演,演得酷似真人,能取物握物,穿衣解衣,戴帽脱帽,穿靴脱靴,吹火点蜡,拂袖掸尘,变脸下腰,神乎其技。

  大木偶能像真人一样灵动,背后是难以想像的艰辛。

  90岁的李发海毕生献身于大木偶造型,成为省级非遗传承人。以往的大木偶用一种叫水麻柳的树木雕刻而成,木偶很沉,操作起来非常吃力。后改为油桐木,再后来又改为环氧树脂,轻巧灵活,制作省时省力。通过李发海的研发,大木偶的五官第一次动了起来,木偶颈部装了一个制动机关,能像人一样转动;制作能让木偶弯腰的机械,木偶的腰身活动自如,做了真人大小的身坯。远看大木偶,就是川剧里的人物走上舞台,和真人没什么差别。

  大木偶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造型人员在电脑上速描设计出形象,根据形象再“倒模”,模子出来后,再雕刻一样大小的木偶,再化妆,设机关。表演者借助腰间系着的布袋子,把一根五尺长的直杖插在布袋中作支撑点,双手操作木偶完成各种动作。

  一个主角木偶,身上有8-10道机关,2-3名制作师,至少要花半个月时间,才能制作完成,加上服饰,制作成本要一万多元。一台80分钟的大戏《龙门传说》,四五十个角色,7名制作人员在40平方米的小房里关了整整16个月。

  大木偶制作室里,制作人员戴上口罩,雕刻、上色、化妆,活像一个大的雕塑车间。绳线多,机关多,大木偶的拆卸和组装都异常专业,特别是主角大木偶,一定得要这个木偶的演员来拆装,他最熟悉机关,才不会装错。

  演员用手上的钎子控制木偶身体各个部位,钎子功至少要练3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一个动作上千遍地练习。演员要熟悉木偶剧本,真人先演出,表演娴熟了,再过渡到大木偶。

  梁梦禹用大木偶表演《长绸舞》,她先把舞跳熟练,再加上大木偶排练,直到人、偶、剧合一,才能上台演出。唱念做打样样精通,会川剧,声腔要好,还要有一双灵动的手,控制木偶各个机关。

  除了会演,演员还得会维修。墨西哥塞万提斯艺术节上,大木偶突然吐不出火来,演员们拿起工具就上了,在后台紧急维修,清理木偶里的油管。

  大木偶起起落落,考验着每一个木偶艺人。排练《玉莲花》时,剧团还在仪陇县城一个小山坡,场地狭窄,大半年时间里,大家没拿一分钱工资。有一年,大木偶剧院全年的演出费只有16000元,过年时,院领导班子凑钱,到别的院团借钱给大家过年。

  日子艰难,演员们依然没有放弃,这是他们一生的事业和最爱。

排练唱词。
排练唱词。

  一种探索

  古老艺术再现活力

  大木偶这门古老的艺术能不能与时俱进,在传承中创新?这么大的木偶,排练、拆装都费时费力,制作演出成本都很高,能不能小一点?四川省大木偶剧院院长唐国良表示,小了,就失去大木偶的本意,正因为“难”,才有观赏性。

  剧院曾经制作出一批20厘米长的木偶艺术品,全是手工,费时费力,一算成本,售价至少2000元一个才有利润。这么高的售价市场怎能接受?

  从2006年开始,川北大木偶开始尝试和景区合作,在峨眉山驻场演出,《峨眉韵》、《圣象峨眉》以川北大木偶为亮点,融合四川多种民间艺术,将峨眉山自然与文化、传统与艺术巧妙结合,采用音舞诗画的艺术形式,向观众展示了一幅幅秀丽、雄奇的丹青画卷。演出持续多年,已成为当地的一个旅游文化品牌。

  南充的朱德故居、阆中古城已是5A级景区,能不能在这两个景区驻场演出呢?节目不变观众变,这又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熊猫大木偶惊艳世界,让木偶演员看到新的希望,可以利用高科技、加上时尚元素,对木偶这一古老艺术进行升级。川剧变脸从3张增加到20张,口中喷火可以连绵数次不绝;水袖变长绸,新增木偶持毛笔书法……舞台背景LED动画,将舞台变为液压升降舞台,灯光更酷炫,谱曲更细腻,3D投影可以更逼真。

  平昌冬奥会后,唐国良酝酿招收新的演员,“世人这么喜欢大木偶,应当后继有人。”而南充也将修建大木偶剧院,为大木偶找到回家的舞台。

  练功房里,十多个大木偶依墙而立,夕阳斜射进来,屋内一片金黄,那是一张张生动的脸庞。

  演员们说,他们都是有灵魂的偶人。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苏定伟

【责任编辑:张金杰】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