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中国艺术吸引外国客:好奇成热爱 越学越懂中国

2018年04月20日 10:0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韩国留学生金采省吹笛子
韩国留学生金采省吹笛子

  原标题 好奇成为热爱 越学越懂中国 中国艺术吸引外国客

  结绳、书法、篆刻、中国画、中国乐器……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地看中国,而是被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所吸引,在实践中认识中国、体验中国。他们的好奇变为热爱,由热爱而更加坚持,学得越深,越懂中国。

  妙手结绳多趣味

  将彩绳巧妙地打结、翻转,拍下制作过程的每一步,在图片上标注动作要领,上传微博……日本女士清香时常以这样的方式跟网友们分享她的编绳心得。

  “小时候,我只知道中国人钟爱红色。说起第一次接触编绳艺术,那还是很久以前,我到一条距东京不太远的‘唐人街’,在那里看到了中国的挂饰吊坠。”清香回忆说。那时她没有想到,以后会与编绳结下不解之缘。

  4年前,因先生工作调动,清香随之来中国生活。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她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产生了莫大的兴趣。清香深知,了解一项传统技艺的最佳方式就是动手实践。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她买了十余本关于中国结的书籍,并且报名参加了编绳课程,每个月上两次课,每周花两个晚上的时间自学。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清香对平结、蛇结、玉米结、双钱结、盘长结、纽扣结等四十多种编法驾轻就熟。她尝到编绳的乐趣,深深迷上了这门技艺。“只要几根线,就能编织出各式各样的装饰品。不仅造型好看,而且每种编法都有不一样的吉祥寓意。在我这样的外国人眼中,编绳充满了趣味!”

  除了拥有一双巧手,清香还将独特的心思与创意融入编绳之中,设计编织首饰、挂饰和日用品,为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提到最喜欢的作品,清香展示了两个原创茶垫。一个是紫色,一个是蓝粉色,正圆造型精巧大方,艺术性与实用性兼具。她介绍道:“编织手法看似复杂,其实只需双钱结和蛇结两种编法就可以实现。不同的颜色也有各自的寓意。紫色象征着中国的紫荆花,蓝粉色则代表日本冲绳的大海和珊瑚。”

  其实,清香也是篆刻和中式面点制作爱好者。在她看来,学习这些中国传统技艺是有趣且开心的事情。“它们不仅充实了我的生活,也使我更为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培养了我的艺术审美观。不过,对中国文化了解越深就发现自己懂得越少。我想继续学习更多的中国传统艺术。”

  以笛会友促沟通

  每年秋季,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内总会上演精彩纷呈的“百团大战”,各个社团纷纷亮出十八般武艺吸引学生加入。韩国留学生金采省就是在这样的机缘巧合下开始学习吹笛。“当时,我正走过一个个摊位,突然耳边传来一阵十分动听的旋律,循着声音一看,是一位美丽的姑娘正在吹笛。于是,我决定加入笛箫社。”说着,他忍不住笑起来。

  其实早在来中国之前,金采省已经对中国颇为了解。在韩国,他的本科专业是中国学,在校期间系统学习了中国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对东北亚地区安全和和平发展的问题尤为关注,于是来到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加入笛箫社后,金采省踊跃参与社团活动,每周六晚与同学们一起,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吹笛。课余时间也不懈怠,勤加练习。初学期间,金采省曾设立一个目标,在一个学期内学会吹《小苹果》。到现在,不仅《小苹果》对他来说不在话下,《菊花台》《青花瓷》《笑傲江湖》等歌曲也都吹得有模有样。

  当然,学习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如何吹出悦耳的高音?这可让金采省犯了愁。不过,他也坦言自己基本上是无压力学习。“学习吹笛一方面是为了发展业余爱好,另一方面是希望深入体验中国文化。现在,它也成为我在课余时间自我放松的一种方式。”

  以乐怡情,以笛会友。学习笛子也扩大了金采省的交友圈。他说:“在笛箫社认识了不少中国朋友,通过与他们的沟通与交流,我对中国年轻人的想法以及他们各自的家乡特色有了更多的了解。其实我的梦想是成为中韩友好使者。听起来有些宏大,就短期目标来说,我希望掌握笛子这一门乐器,让它成为我和中国人沟通的桥梁。”

  金采省还希望,今年秋天能代表笛箫社在“百团大战”上表演,吸引更多像他这样的外国留学生入社。

  创新形式融精髓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外国人的吸引力很大,他们一旦迷上了,就会特别热爱,因为他们能从其中慢慢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且学得越深,他们对中国的理解就越深。”谈及对外国人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国书法篆刻研究所所长、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朱天曙这样总结。

北京语言大学的学生展示书法。
北京语言大学的学生展示书法。

  作为全国唯一一所以汉语国际教育和中华文化传播为主要任务的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对外国留学生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在这里,外国留学生可以接触到中国书法、篆刻、中国画、中国乐器、吟诵、传统诗歌等较为完善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

  朱天曙曾经担任过外国留学生的书法、篆刻教学工作,他对书法教学的感触颇深,“外国人对汉字的造型十分敏感,觉得很有意思。练习书法的外国人,一方面可以通过书法艺术来认识汉字,了解字词的意义,另一方面,书法变化多样的形式中还蕴含着艺术美感,给人以审美上的享受。”

  书法不仅是识字认字的利器,还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这就使其成为理解中国文化的敲门砖。比如说学习书法中的篆书,外国留学生就有两个任务,一是要认识篆书,二是要会写篆书。认识篆书之后,学生举一反三,慢慢地也能理解隶书,日常生活中认识的汉字也会越来越多。在文字变化的脉络中感受中国文化的肌理,外国留学生通过书法来认识中国。

  不过,书法虽美,却也难教。朱天曙坦言,外国留学生理解起中国文化如书法等,还有一定的困难。如何吸引外国留学生的兴趣,设置更加完善的教学体验体系?如何将中国文化艺术中的精髓与中国文化真正的美传递给世界?这些问题仍需要不断探索。朱天曙以书法为例,“书法内涵丰富,不仅有审美的内涵,还包括技法的、人文的、哲学的内涵。然而在实际传播过程中,书法却很容易被庸俗化,被当成一种‘民俗’来展示。没有真正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有效传播自然谈不上。”他建议,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播中,不仅要传播其中的精髓,更要结合中国各种传统文化形式,比如将书法和印章艺术与诗歌和中国山水花鸟画相结合。毕竟文化是一个整体,将中国文化中经典的、优质的内容结合起来传播,中国文化的立体形象也就随之浮现。(束涵 范佩)

【责任编辑:罗丹】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