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海南万人同欢“闹军坡” 千年信俗传“好心”

2018年05月03日 13:52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万人同欢“闹军坡” 千年信俗传“好心”

  仲春时节的海南儋州中和古镇,时光仿佛停下了脚步。墙角的蝴蝶兰开得正欢,古民居、古城墙沐浴在晨曦中,美景如画。

  小镇州前街有一座宁济庙,始建于唐初,是海南最早建成奉祀冼夫人的庙宇,也是海南唯一一座被宋代皇帝封诰过的庙宇。“冼夫人多次到儋州,给民众带来福祉,后人遂在此筑庙拜祭。”海南省文体厅史志办主任陈雄说。

  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深得海南民心的政治家,冼夫人的功勋在海南的地方志、各地庙宇碑文中都有记载,民间也有不少传说。经过上千年的沉淀,对冼夫人的敬仰在海南演变成了“闹军坡”的信俗。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广东、海南深化交流合作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蕴含着前所未有的潜力。近些年,关于广东、海南携手进一步擦亮冼夫人文化品牌的呼声日益高涨。不少专家建议,两省可共同整合跨地域的冼夫人文化资源,加强研究、宣传和开发,助力其更好地走向全国、辐射海外。

 1/5潭榄村冼太夫人庙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是定安县历届军坡节的举办地,现为海南省文保单位。本版摄影:龚春辉
潭榄村冼太夫人庙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是定安县历届军坡节的举办地,现为海南省文保单位。本版摄影:龚春辉

  ●南方日报记者 龚春辉 胡良光 顾大炜

  冼夫人文化融入岁时节俗

  各路神祇在案台上呈一字形排开,虔诚庄肃的祭祀开始了。经初献、次献、终献礼仪后,祭祀人员宣读祝文、焚宝帛、鸣炮,仪式完毕。之后,鞭炮轰鸣,整齐的古装士兵方队出场,带来热闹的“装军”巡游。一路上,锣鼓喧天,还有村民表演“穿杖”。

  这是农历二月十二日海南省定安县第十三届冼太夫人军坡文化节的盛况。当天,数万人来到定城镇潭榄村冼太庙观摩了祭祀仪式与民俗表演。海南省冼夫人研究会副会长冯刘邓说:“与家祭、庙祭不同,在户外祭神被称为坡祭,这是定安县的一大特色。坡祭后即进入军坡节的高潮。”

  军坡节,是海南最具民俗特色、最隆重的传统民间节日,以纪念冼夫人为主。相传它已有1300多年历史,来源于模仿冼夫人当年的行军、操军,后被俗称为“装军”“闹军坡”“发军坡”“吃军坡”等。

  据史料记载,汉武帝时海南岛置儋耳、珠崖两郡,但此后迭经战乱,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宋、齐时期,海南离开中央政权的有效管辖达580余年。到了南北朝梁武帝时期,冼夫人率部渡过琼州海峡登陆海南岛,平定叛乱、安抚百姓,威望空前。她请命设置崖州,恢复了海南岛与中央政权的直接联系,对边陲的安定与巩固意义重大。明万历《琼州府志·沿革志》载:“梁复就儋耳地置崖州。时高凉冯冼氏,儋州归附千余峒。”此后,海南岛在政治上与祖国再也没有分开过。

  周振江任潭榄村冼太夫人庙管委会主任已有12年。“春节以来,许愿祈福的人很多,信众尊称冼太为‘潭榄婆’。”他说,潭榄村冼太庙始建于清代,是海南为数不多的冼太专庙,现为海南省文保单位,信众大多来自定安周边及海口、三亚、香港等地,也有些是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等国的华人华侨。自2014年定安军坡节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前来拜祭冼太的人更多了。

  “在定安,军坡的热闹程度和重要性甚至超过春节。”海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邓学贤指出,岁时节俗和信仰习俗相得益彰,才形成了海南独特的军坡文化,二者的糅合具有地域性。“广东的高州、电白、雷州等地很早就建有冼太庙,在冼夫人诞辰会举行较大规模的纪念活动,虽有定制的仪式,却未与相应的岁时节俗兼容并包,故没有形成与海南军坡节类似的活动。粤西地区的年例宜当别论。”他说。

  “要给儿孙讲她的故事”

  尽管没有定安县潭榄村冼太庙盛大的“装军”巡游,儋州宁济庙的知名度也毫不逊色。“宁靖敬夫人赢得英名闻海岛,济流来太守争教诗德播儋州”——庙入口处的楹联道出了它的历史渊源。至今,这里仍是当地人缅怀冼夫人的重要场所。

  走进这座红墙青瓦的古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院内的一口“太婆井”。井栏呈八角形,由多块青石拼接而成;井口不大,被井绳磨出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古井相传为冼太屯兵儋耳时亲手所凿。历经千年,井水依然清冽甘甜。”86岁的宁济庙管理处主任鲍本信告诉南方日报记者。

  据冼夫人文化研究学者白苗考证,冼夫人至少四次来过海南,她在儋州建置崖州、迁城高坡、移民南荒、传授农经、教化黎民,造福一方。

  宁济庙院落的墙角边,安放有石雕9座,大小不一,斑驳风化的外表显示其经历了长久的岁月洗礼。居中的石雕最为高大,双手被缚于身后,其余8座石雕呈戴枷跪拜状。“请命设置崖州之前,冼夫人已经降服诸越,统一岭南,影响力远至琼州海峡对岸,海南很多族群归附其下,‘九峒黎首石雕’正是反映了这段历史。”陈雄说。

  “不只是古井和古石雕,庙中还珍藏有唐雕花门板、明铜香炉、清石碑和民国时期冼夫人木质金身坐像,为研究海南冼夫人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在宁济庙工作近20年,鲍本信对院内的一砖一瓦如数家珍。尽管已是耄耋之年,他每日依然忙前忙后,“过去冼夫人为儋州殚精竭虑,现在我们便为她守护庙宇,要给儿孙讲讲她的故事”。

  “冼夫人是儋州人世代崇敬的圣母,对她的民间信仰有着深刻的现实根源。”在鲍老伯看来,对冼夫人的传颂和怀念,反映了广大信众期盼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及发展经济、文化教育的良好愿望。

  粤琼可联手开发跨国文化旅游

  今年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迎来了新的历史性机遇,未来将努力建设成为展示中国风范、中国气派、中国形象的靓丽名片。这也使广东、海南深化交流合作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

  目前,海南岛内供奉冼夫人的庙宇超过500座,还保存有冼夫人的衣冠冢。多位专家表示,进一步擦亮冼夫人文化品牌是粤琼两省可以携手发力的一个方向。

  “海南的特点在于冼夫人信俗的民间参与度高。”在海南省社科联原主席、海南师范大学前校长蓝田玉看来,广东、海南地理相近、文化相通、人脉相连,在打造冼夫人文化品牌方面可打破区域观念,谋求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那么,如何更好传承和弘扬冼夫人开放、包容、和平的精神,助力粤琼互促共进?

  海南师范大学教授韦经照认为,广东、海南可以整合力量成立中华冼夫人文化协会,助力冼夫人信俗向联合国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应当开展早已存在但没有专门命名的冼学研究,比如统一发布确定的冼夫人出生地、生卒年等研究成果,便于民间更好地学习和传播冼夫人的爱国为民情怀与精神。

  文昌市冼夫人文化学会会长冯学在是一名“80后”,他提出类似的观点:粤琼首先应当联手开展冼夫人文化资源普查,尽早摸清“家底”。这既能丰富冼夫人文化的内涵,为关心冼夫人事业的人提供路线图,还能为地方政府制定冼夫人文化发展规划提供决策参考。“民间传说、祭祀仪式、文化遗迹等都要纳进来,之后编纂一套资料,帮助年轻人了解冼夫人。”

  海南省冼夫人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茂名市俚人文化研究会会长郑华星建议,统筹冼夫人文化辐射的广东、海南和东南亚的文化旅游资源,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相结合,开发跨区跨国的冼夫人文化旅游线路,形成从粤西、海南到东南亚,从冼太故里到冼夫人文化公园等一系列文化旅游品牌,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民心相通。

  “广东和海南同属侨乡,华人华侨对来自故土的信仰具有天然的亲近感。冼夫人文化开发,可以让海外侨胞在返乡祭祖、感受乡情时有更多选择。”郑华星说。未来,海南省冼夫人研究会计划在海口建设冼夫人文化公园,并推出大型交响京剧音乐歌舞诗《冼夫人》,通过京剧交响乐和京剧歌舞诗等艺术形式,扩大冼夫人文化的影响力。

  ▶链接

  祖孙三代接力 弘扬冼夫人文化

  农历二月的海南省临高县多文镇,常见村口饰有彩门,村路两旁插满彩旗,人声鼎沸。这里正在喜迎军坡节。位于镇东的新兴坡冼太夫人展览馆内,古装巡演、临高戏曲、排球比赛等节目陆续上演,人头攒动。

  新兴坡冼太夫人展览馆始建于1918年,由周边46个自然村奉祀,后毁于战火。1942年重修,1980年续修,1992年扩建至今,园区面积数十亩,是海南西部最大的冼太夫人展览馆之一。

  吴年慧担任展览馆理事长6年了。2012年,在父亲吴斯谋的劝说下,在外工作的他辞职返乡,成为展览馆的负责人。“父亲弘扬冼夫人文化20多年,他70多岁了,担子自然要交给年轻人。”接班以来,吴年慧引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文化活动,逐步把展览馆发展成为一个兼具瞻仰、奉祀、教育、休闲功能的文化公园。

  吴年慧的侄子吴涛是一名“90后”。在家人的言传身教下,每年军坡节他都会从临高县城返乡,到展览馆做半个月的义工。“准备香烛、供奉瓜果、引导游人等,从我记事起就跟着长辈们做,一开始跟着爷爷干,后来帮叔叔打下手。”他说,能与冼夫人结缘是一种荣耀和责任。

  记者走访发现,海南不少冼太庙都面临着管理人员年龄偏大、年轻接班人偏少的境况。海口市龙华区新坡镇冼夫人纪念馆,是历年海南冼夫人文化节的主会场,每年的“装军”巡游都会吸引数万人参与。如今,该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大都年过六旬,最年长者年近八旬。“年轻人普遍喜欢去海口、三亚等大城市工作,愿意留下来的不多。”77岁的新坡镇冼夫人纪念馆副馆长杜瑞道期待,以后能有更多的新生力量肩负起重任。

  “冼夫人文化的传承不能断。”陈雄为吴斯谋爷孙三代点赞。在他看来,这种“好心”精神是冼夫人文化在海南代代相传、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责任编辑:陆春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