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中国首次运用DNA 技术分析四千多年前的绵羊骨骼

2006年09月14日 14:21

  华声报郑州消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袁靖日前表示,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一阶段的研究中,科学家对4000多年前陶寺和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绵羊骨骼进行了DNA分析,这在中国动物考古学研究中尚属首次。

  据新华网报道,袁靖表示,DNA分析可以应用到古代各种家养动物的研究中去,这对中国整个动物考古学研究必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科学家对王城岗、新砦、陶寺、二里头等4个遗址出土的5万多块动物骨骼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从而对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500年中原地区的家畜饲养特征有了比较科学的认识。

  在这一时间段里,中原地区获取肉食资源的方式继承了以前的传统,即以饲养家畜作为获取肉食资源的主要手段。但是,各个遗址都在保持传统的家猪在全部哺乳动物中数量最多的前提下,在家养动物中增加了黄牛和绵羊等新的种类。

  在当时及后来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绵羊除了可以丰富当时人的肉食资源种类以外,在宗教祭祀方面也有其不可或缺的价值。

  研究发现,猪在龙山时代以前是古代人类用来沟通自己与神、祖先关系的动物,在龙山时代及后来的社会发展过程中,黄牛和绵羊在这种宗教祭祀活动中也具备了不可或缺的价值。商代晚期甲骨文中提及的“太牢”和“少牢”等王和卿大夫的祭祀活动中必须使用的牛、羊和猪,自龙山时代开始都已经存在了。

  另外,根据对二里头、新砦和陶寺三处遗址出土的人骨的同位素分析结果,发现不同遗址的古代居民食物结构中的营养级别有高低之分,可能包含有等级差别的因素。袁靖表示:“等级制度的形成在文明演进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对绵羊骨骼的DNA测试还不能得出太多结论,但科学家发现,绵羊是一种出现相当突然的家养动物,可能与当时已经存在的东西方文化交流有关。而对绵羊骨骼的DNA研究也为进一步确认这种交流提供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编辑:候冬华】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更多>>>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