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专业人员仅47人 四川文物修复队伍亟待“补血”

2006年10月23日 13:59

  华声报成都消息:一间大约50平方米的工作室里,摆满了五颜六色的矿物颜料,千奇百怪的工具以及各种各样的白色模具,10月16日,记者走进三星堆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室,恍然进入化学实验室,著名修复专家杨晓邬的大弟子郭汉中,正在神情专注地对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的“戴冠纵目面具”做最后技术处理。

  “三星堆两坑出土文物20多年来修复的大约有70%,而30%的文物还在修复中,如二号青铜树的修复由于难度太大,加之修复人员少,进度比较缓慢。”郭汉中的一番话语凸显出四川文物修复人才的严重匮乏。

  据四川日报报道,记者从四川省文物局的最新统计中获悉,全川拥有130余万件馆藏文物,其中一级文物4666件,但是担纲文物修复的专业人员仅有47人,怎会不显得“力不从心”呢?

  大量文物等待“救助”

  “三星堆博物馆亟待修复的文物有早期出土的神坛、小神树、青铜头像、面具及铜石尊等,其中神坛、小神树修复后能达到国家一级文物标准,青铜神坛目前还只是100多件残缺的碎片……”郭汉中透露道。据了解,三星堆文物修复最辉煌时期曾经有10多个人,而现在只剩下3个人了。鼎鼎大名的四川省博物馆专业修复文物者也仅仅7人,勉强能维持本馆的文物修复。

  记者在邛崃十方堂遗址采访时看到,一间临时库房里,堆满了出土的瓷器碎片、陶片,整整有10多筐之多,主要器形有残缺的碗、盘、盆、钵、罐、壶、瓶、碟、盏、灯等,由于出土时损害太大,有的碎成几大块,但基本形状还是依稀可见。保管人员告诉记者,找不到修复人员,所以一直放在那里。

  凉山州盐源县文管所文物库房里,大量的陶器残片、小型青铜器静静地等待修复,“这里的文物都得拿到四川省考古研究院去修复。”对文物修复进度的缓慢,文管所所长显得无奈。

  修复人才缺位影响馆藏文物

  据了解,文物保护修复人员主要集中在省级文博单位和成都市的文博单位,如四川省考古研究院、四川省博物馆、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其余各市(州)的市、县级单位除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峨眉山博物馆、绵阳市博物馆等单位外,基本没有专职的文物保护修复人员。文物修复人才奇缺,已成不争的事实。

  文物修复人才为何会如此稀缺?业内人士认为,老一辈的专家大部分已离开了工作岗位。中青年的修复人员有不少已转行、出国,现在有学历的年轻人由于职称、待遇问题又不愿干文物修复工作。有学历的不愿意干,具备一定技术的人又苦于无学历进不来。此外,文物修复是一个集多学科且技术含量高的学科,修复专家就是一个“杂家”,需要掌握美术、冶炼、焊接、化学、历史等自然、社会多方面的知识,培养时间长,对人才素质要求高,正是这些因素导致了文物修复面临尴尬,修复队伍不断萎缩。对此,专家呼吁,培养文物修复专业人才,尤其是具有高技术水平的工匠已迫在眉睫。



编辑:候冬华】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更多>>>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