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马远的残山剩水

2007年08月03日 09:24 来源:中国侨网




马远 踏歌图

  南宋时期,山水画变革显著,重视意境创造和感情抒写,代表画家为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这“南宋四家”。 其中马远的山水画成就最大,独树一帜,与夏圭齐名,时称“马夏”。马远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长在钱塘(今杭州),为南宋光宗、宁宗两朝(约1190-1224年)的画院待诏。他的曾祖、祖父、父亲、伯父、兄弟、儿子一连五代都是画院画家。家学渊源,水平自是不俗。

  马远绘画常把主景置于一角,其余则用渲染手法逐渐淡化为朦胧的烟岚雾雨,并通过特殊笔法把观赏者的注意力引向旷远的空间,勾起人们的无限遐思。明代曹昭在《格古要论》中说马远作品是“全境不多,其小幅,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此边角之景也。”五代、北宋荆浩、关仝以来的山水画,常作全景式的大山大水,布局以近、中、远景层层重叠,常要求远景也清楚写实。马远的画却无中景,画面上常留出大片空白,以表示空旷高远的气氛。这在中国画构图上是新的创造,似虚而实,虚中有实。

  如他的中年力作《踏歌图》。画面中间是一片云烟,云烟上部左半高峰直耸,似剑插空。云层上一片树林映出楼台殿阁,下部左边两大巨石,右边一株疏柳。烟云掩映中,显示出辽阔的空间和朦胧的感觉,再下面老农、妇人、稚童或连臂踏歌,或回首观望。全幅构图洗练,以风景为主,人物为辅,把观者导入了深远渺茫、意蕴悠远的世界。“宿雨清畿甸,朝阳丽帝城。丰年人乐业,垅上踏行。”这是《踏歌图》的题诗,也是马远要以画来颂扬年丰人乐、政和民安的景象,但实际上,邈远的山色和淡淡疏柳却依旧是他一贯的虚实相间,意境幽深的风格。

  [1]  [2]  [下一页]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