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书画双绝吴昌硕

2007年08月03日 09:36 来源:中国侨网




吴昌硕 行书 普宁寺牡丹

  吴昌硕(1844-1927)清末著名书画家,篆刻家。原名俊卿,字昌硕,别号苦铁,浙江安吉人。他的作品诗、书、画、印配合得宜,融为一体,对艺术创作主张“出己意”、“贵有我”,因此其作品具有浓厚的“性格特点”,其艺术风尚对我国近现代画坛影响极大,对日本影响也很大。吴昌硕著有《缶庐集》、《缶庐印存》,传世作品有《天竹花卉》、《紫藤图》、《墨荷图》、《杏花图》等。他广收博取,诗、书、画、印并进;晚年风格突出,成为一代宗师。

  他的楷书,始学颜鲁公,继学钟元常;篆学石鼓文,用笔之法初受邓石如,赵之谦等人影响,以后在临写《石鼓》中融汇变通。沙孟海曾评价说:吴先生极力避免“侧媚取势”,“捧心龋齿”的状态,把三种钟鼎陶器文字的体势,杂揉其间,所以比赵之谦高明的多。吴昌硕的行书,得黄庭坚、王铎笔势之欹侧,黄道周之章法,又受北碑书风及篆籀用笔之影响,大起大落,遒润峻险。他的《普宁寺牡丹》是84岁所做,书录五言诗一首,末有作者自识:“普宁寺牡丹 丁卯深秋录于癖斯堂下钤”。其书法古拙遒劲,厚重沉著而又潇洒飘逸,起笔与横笔多沉实,撇笔多细长,结字多欹侧,但以笔划之粗细保持字形的稳定,笔力苍劲,质朴雄厚,独具一格。

  [1]  [2]  [下一页]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