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归侨侨眷

探访重庆唯一健在南侨机工:“我的根在中国”

2018年02月16日 14: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视频:百岁南侨机工与归侨侨眷共庆重阳分享长寿秘诀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重庆2月16日电 题:探访重庆唯一健在南侨机工

  中新社记者 刘相琳

  今年91岁的蒋印生依然爱开车,这个年纪不能驾驶机动车,他也要每天开着电瓶车上路转转。驾驶是他的乐趣所在,也因此而改写了他的人生轨迹。

  蒋印生祖籍广东,1927年出生在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裕的家庭。1939年,在爱国侨领陈嘉庚号召下,3000余名华侨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简称南侨机工),从东南亚各国返回祖国或祖籍国参与抗日救亡,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时光荏苒,老兵凋零,而今国内健在的南侨机工仅有4人,年龄均已超过90岁,蒋印生便是其中一员。他也是重庆唯一健在的南侨机工。

图为重庆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吴康明向南侨机工蒋印生送上慰问金。 周毅 摄
图为重庆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吴康明向南侨机工蒋印生送上慰问金。 周毅 摄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滇缅公路成为战时中国西南大后方的“生命线”,急需大批技术娴熟的司机与机修人员。“我瞒着父母,偷偷报名参加了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蒋印生说,1939年,他和4名同学成为第9批南侨机工。

  “虽然那时我才13岁,但我从小就知道有国才有家。”蒋印生告诉记者,小时候他与父亲去澳大利亚等国游玩,常受歧视。父亲告诉他,即使再有钱,祖籍国不强大,在国外一样得不到尊重。因为家庭条件优越,蒋印生很小就接触到汽车,并学会了驾驶,得知中国急需司机,他一刻也没有犹豫。

  因年纪小,个子不高,蒋印生坐在卡车驾驶室看不见外面。一心想参加抗战的他,在座位垫了两个垫子,半站半坐在座位前,才勉强看清前方的路和踩住油门与离合器。

图为重庆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吴康明(右二)一行与南侨机工蒋印生(右三)等合影留念。 周毅 摄
图为重庆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吴康明(右二)一行与南侨机工蒋印生(右三)等合影留念。 周毅 摄

  蒋印生说,为了安全,车队5至10辆车为一队,同时出发装运物资。有一次,他所在的车队遇袭,蒋印生亲眼见到他前一辆卡车被炸弹击中,3名战友当场牺牲。他和其他人立即跳车寻找隐蔽点,飞机一走,他们又跳上车继续前进。

  滇缅公路暴露后,日军轰炸愈加频繁,车队不敢白天行驶,只好晚上出发。为了防止暴露,所有车都关闭了大灯。“我们用4米长、1米宽的白布,分别系在车头和车尾,大家看着白布行进。这样既不会惊动日军,也能安全运抵物资。”蒋印生回忆道。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在被称为“死亡公路”的滇缅公路上,3000多名华侨青年冒着纷飞战火,为抗日前线运输军需品及其他物资共近50万吨。平均每日物资运输量保持在300吨以上。而南侨机工们在这条公路上也付出了惨重代价,近半数人失踪或殒命。

  虽然那是一段蕴含荣耀的记忆,但蒋印生一家却很少听他提起。“战争太残酷了,一同回国的4名同学牺牲在滇缅公路,只有我一人看见了最后的胜利。”蒋印生说,他不想回忆那段历史,但他相信国家不会忘记南侨机工作出的贡献。2015年,蒋印生作为南侨机工代表,参加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观礼,这已成为他津津乐道的事。

  如今,四世同堂的蒋印生早餐两片吐司面包,每天一杯咖啡,爱听英文歌曲,要过圣诞节,从小就保留的西式生活方式依然没有改变。

  蒋印生说,如果没有战争,他不会成为一名司机,或许现在也不会在中国,但他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因为“我的根在中国,”蒋印生说,“国家现在若需要,我依然会为祖国站岗放哨”。(完)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归侨侨眷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