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归侨侨眷

福建“水仙茶王”汪建华:只想让茶叶越来越精致

2018年06月26日 16:38   来源:福建侨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一九七三年,十七岁的汪建华高中毕业,就到建瓯上屯茶厂工作。

  那是一个村办的企业,每天赚十个半“工分”,到了年底分红时,才知道每个工分值一角多,但让他满足的不是这微薄的收入,而是觉得制茶工作比较自由。

  从那以后,他再没离开过茶,后来成为了福建省高级制茶工艺师、获得了“水仙茶王”的称号……

  一

  古代的福建有八个府——福州、建宁、延平、邵武、兴化、泉州、漳州、汀州,故称“八闽”,而其中“建宁府”就是现在的建瓯市,为八闽首府,其地域最大时,几乎占福建的“半壁江山”。

  “建宁府”如此重要,当然与政治经济有关。

  史志确载,汉献帝设福建首县建安(今建瓯),旋即闽置四县,闽北居三;三国时建安由县升郡,统辖全闽;唐初建安改称建州,嗣后朝廷取福州、建州首字而得“福建”之名延续至今。经济上,建瓯是福建粮食产区,且毛竹、木材、茶叶等特产极为丰富,尤其建瓯北苑乌龙茶叶更是茶中极品,五代(闽国、南唐)、宋、元、明四个朝代的漫长岁月中,都奉为皇家贡品。

  建瓯被誉为千年古茶都,在唐代开始制“研膏茶”,“紫笋腊面茶”为全国名品并上贡。五代十国时闽王兴茶事,闽龙启元年(公元933年),建安府凤凰山茶商张廷晖把方园三十里的茶园献给闽国,被确定为皇家御茶园,由此有了贡茶之称。

  建瓯水仙茶原本不是这个名称,传说发源地在当年瓯宁县禾义里的大湖村岩叉山上的祝仙洞,因为建瓯人说“祝”与“水”的发音相同,久而久之就读成了“水仙”。

  “水仙茶”不过是一个称呼,其茶的确有着独特的香味,有人说貌似水仙香气,但更多的认为具有兰花的清香。

  二

  2000年的一天,建瓯最大的茶厂因为经营不善而最终倒闭。那时汪建华已经是小桥乡茶叶收购站的负责人,茶厂的倒闭意味着与此关联的很多人都将失去生活来源,虽然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一些“补偿”,但只是“杯水车薪”。

  汪建华看着身边发愁的同事,心里就想着怎么帮助他们,并一起度过难关。于是他把大家召集在一起,集资成立了一家茶叶公司。他的目标不高,就是让大家有事做、有饭吃。其实,汪建华心里还有一个更高的想法,那就是能让这些曾经朝夕相处的同事,度过难关,直至退休。

  至于有多大把握能做好这个“生意”,他自己都不敢肯定,毕竟那时建瓯的茶叶处于低谷。但他坚信自己和同事们都是有多年的制茶经验,只要大家团结一致,努力奋斗,吃饭的问题是可以实现的。

  很久以后,当汪建华回想起这段经历时,觉得那是一个担负起责任的人生开始,也是对建瓯水仙茶融会贯通的人生,从那时起觉得“只有学会做人,才能学会做茶”。

  所谓的“心无旁骛”,可能就是一种专注,一种用心,更可能的是“一生只做一件事”的静心、清心。正是这样,他连续3年获得了“水仙茶王”的称号,以及各种比赛的金银铜牌。

  三

  中国是茶叶大国,福建是茶叶大省,历史上建州府又是福建茶叶制作的中心。有史料记载,在很长的时间里,闽江流域的茶叶原料(毛茶)最终都汇聚到建瓯,再由此地制茶师精制后发往全国,因此建瓯积蓄着许多制茶工匠,制茶不仅是一种民风,也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文化。

  正是由于这样的环境熏陶,汪建华在制茶上坚守水仙茶的原生态,将茶叶的“甘、醇、鲜、滑”拿捏得恰到好处,让香气纯正、舌齿清甘,充分展现水仙茶的朴实美、厚实感。

  不可否认,茶叶行业中存在“炒作”,华而不实的“包装”大行其道,所谓的“天价”茶叶赚的都是一些噱头。坚守“本土”的汪建华对此不屑一顾,他认为,那些“华丽”的香型、由“清”变“青”的汤色,不过是飘忽的云烟,人们最终都会回归本性,就如“宴席不能天天吃,最终还是米饭最实在”一样,对茶叶的认知,也会回到本来。

  果不其然,经历了各种“靓”茶的炒作后,人们都回归了理性,闽北的乌龙茶成为了市场主流,建瓯水仙茶的朴实、幽兰、顺滑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

  熟悉汪建华的人,以为此时的他可以凭借“水仙茶王”影响力,赚得“锅满盆满”。其实不然,虽然现在的水仙茶利润比过去高了许多,但汪建华认为这也是价值的体现,毕竟各项生产成本都在涨价。他坚信,价格虚高对水仙茶长远发展有害而无利。

  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是如此,植物更是如此。

  建瓯水仙茶的特性,是因为这里的土壤、水质、气候等自然环境所造就,它叶形肥壮、色泽绿褐、叶面油润、叶基主脉宽扁。经过摇青、杀青、揉捻、烘干等工序后,外形条索紧结卷曲,有如“拐杖”“扁担”,其毛茶枝梗呈四方梗,色泽乌绿带黄,似香蕉色,故“三节色”明显。冲泡后的茶汤,色呈橙黄或金黄,茶水清澈,香气四溢。

  也是因为建瓯的水仙茶,让汪建华把一生中最宝贵的46年献给了它。即使到了已经是“老人”的现在,他依旧经常要到海拔近千米的茶山,看看茶园、摸摸润叶、闻闻茶香。

  眼前的300多亩高山茶园,或许是汪建华人生的“一亩三分地”。他不想“做强做大”,不再增加茶园面积,不再追求产量,不再参加任何评奖比赛,只想让他的茶叶越来越“精致”。

  不知古人为什么都说“茶禅一味”,这也许是因为茶的寓意是“放下”,小憩片刻,享受闲适,暗合禅意的“舍弃”。前几年,当地政府主动批给他200亩茶山指标,但他却将指标让给了当地村民。这或许是他的“宁静淡泊”,也或许才是他的“无以致远”的禅悟。

  五

  汪建华有一个女儿,女儿在厦门工作,在厦门结婚成家。有了小外孙后,妻子就到了厦门帮助带孩子,只有到了茶叶采摘季节才回到建瓯帮忙,平日里,家里就剩汪建华一人。

  今年的茶叶采摘季节,妻子却没有回来,因为妻子当过老师,现在她要为孩子辅导功课。早已习惯“孤独”的汪建华并没有感到不适,他觉得一家人里,只要他一人做茶就可以了,所以从来没有要求自己孩子传承自己的手艺,而是把手艺传承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们,让他们走上幸福的道路。

  ……

  五月的天气,忽而晴空万里,忽而云雾缭绕。

  汪建华走进自己的高山茶园,望着成排成行的水仙茶叶,心情格外舒坦,因为他能感觉到这些郁郁葱葱的生灵,享受着阳光,吸吮着云雾,快乐地伸展着枝芽。

  面对千百年的建瓯水仙茶,自己能成为传承者之一,心满意足了。

  (福建侨报 林小宇)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归侨侨眷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