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这五年·我与中国”:暮然回首那根那梦在召唤我

2017年08月24日 16:40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五年前,从北京唱响的“中国梦”引起海内外中华儿女共鸣。五年来,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实践,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到“一带一路”;从经济转型发展到反腐倡廉……中国的头条新闻总能引发海外华侨华人的思考与感怀,侨胞们与祖(籍)国、家乡呼吸相通、砥砺奋进。

  “这五年·我与中国”征文活动发起后,海内外侨界踊跃来稿,表达心声。一篇篇优秀征文也将陆续与大家见面,共同讲述“我与中国的这五年”。

——编者按

暮然回首 那根那梦一直在召唤我

李立

  深夜,轻轻合上电脑,喧闹了一天的城市渐渐安静下来。

  站在窗前,望着远方朦胧的灯光,那股熟悉的思绪渐渐清晰起来:无论身在何方,心一直在那生我养我的故乡……

  今年就要50岁了,作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走出国门的那一代人,我一次次地在追问自己:五年来都有哪些变化?不仅自己更是中国。

  而在这五年中,我感觉到,我比任何时候都和中国息息相关。

  时光倒流五年梦想再次起航

  1984年,我高考进入浙江大学,毕业后来到一家国营中型企业计算机中心,是个让人羡慕的工作。不过,我并没有停下脚步,我有着自己的梦想,要去德国留学,去看看国外发展到什么样子了?于是,4年后,我拿到了签证。

  在德国大学毕业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就读的大学校长介绍了一家有意在中国兴办企业的公司。经过面试后,我成为这个项目在华投资的项目负责人。几个月后,公司在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挂牌成立,任务是开拓汽车行业和环保行业市场,当时最主要的项目就是上海大众汽车厂和一垃圾焚烧筹建企业。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带领公司成功介入两大行业。而当公司业务步入正轨后,我选择了激流勇退。

  几年后,德国旺族STRESEMANN家族的医学泰斗STRESEMANN教授,决定和我合作成立4S医药和环保技术有限公司(4S-Medizin-und Umwelttechnik GmbH),同时以这家公司为母体在中国投资500万人民币成立萨拉贝科技开发(深圳)有限公司。

  这五年来,两家公司利用各自的优势和平台,开展紧密合作。中国公司以联合国项目为依托,推广工业清洗设备,成为德国知名莱宝LEYBOLD光学仪器公司在深圳的合作公司,为长春一汽和杭州西泠制冷设备厂完成工件清洗设备。

作者李立
作者李立

  再多的眷恋也不够

  我很欣赏歌德说过的一句话“世界上最伟大的美德是爱祖国”。我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对故乡眷恋,我们为祖籍国服务,不能都采用同一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资禀,各尽所能。

  2013年初,我参加了“赢在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大赛,获得三等奖,成为苏州市的科技领军人才,获奖项目成功落户太仓。在当地政府的高效协助下,当年10月底,太仓华德石太工业设备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我马不停蹄地安排股本资金投入,聘用德国技术员,安排样机生产制造……

  当时,国内工业清洗这个领域还不是很成熟,但这相比传统的清洗项目,具有环保、绿色、可循环再利用。如今,快五年过去了,我很期待公司能带动国内工业清洗领域的变革。

  对于过去的五年,在回到中国创业这条路上,我的感悟颇多。

  以前,中国对于项目的筛选没那么严格,但现在不行了。现在项目筛选对于环保的要求很高,很多地方首先要看你的企业环保不环保,会不会造成污染。

  其实,这是好事情,这说明中国越来越注重环保,也变得更强大了。我感觉很欣慰,中国一点点变强我打心眼里开心。

作者(左一)参加“2014浙江·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左一)参加“2014浙江·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高手切磋专长“撬动”中国“智造”

  中国制造要成为中国创造,必须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在“一带一路”倡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智造”的呼声风起云涌,中国已经掌握了世界上不少拔尖的核心技术,但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中国企业的成功转型升级,中国经济的再一次腾飞,需要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

  中国需要与来自世界范围的各行业高手切磋,就最前沿、最先进的专业技术进行交锋研讨。

  而我所担任主席的中国留德学者计算机学会便是一个这样的组织。这个学会是纯公益性组织,也是中国计算机学会的团体会员。拥有一大批精通因特网、数据库、电子商务、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人才,绝大多数是在德获得博士或硕士学位的从事IT管理、研究或生产方面的专家。

  学会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发展和推动在德留学生和华人华侨,在计算机领域的学术交流。

  尤其是近五年来,交流更为频繁,还重点加强与信息技术领域中的科研机构以及工业界的联系,开展与工业界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架起产、学、研、生产应用领域的桥梁,打通流程环节,实现一体化、优质、高效的模式,造福于中国。

  办中文学校传播文化

  除了发挥专长,推动国内相关行业革新之外,我还要求女儿记住我们是“龙的传人”,根是在中国的。为了能让女儿说一口流利的中文,我送孩子去华文学校学中文。

  事后,我得知这是纽伦堡唯一的华文学校,但条件不尽如人意,而且面临诸多困难,我挺身而出,从2011年起担任了学校的校长。如果没有这所学校,失去的将远远不止学不到中文,更是中国文化传播被阻断了。

  经过辛苦的付出,终于有所回报,这所不温不火的中文学校变了样,现在以150名学生保有量名列德国华文教育机构前茅。2013年9月,学校经驻慕尼黑总领事馆推荐,获得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在全球范围内的华文教育示范学校称号。

  另外,国侨办每年还会举行的华裔青少年华夏寻根之旅。对于这项工作,我倾注了非常多的心血,从前期的通知发放,人员报名情况跟踪落实,孩子家长意见汇报,来华及回德国后的反响回馈,我都分阶段按时跟国内的工作人员对接。江苏省侨办负责过此项工作的领导和同事,对我的工作称赞有加。

  当看到海外华裔孩子们一张张开心的笑脸、一个个有模有样的书法字、一幅幅水墨画,听到一段段中国唱腔时,我觉得这是对我辛苦付出的最好回报,中国的文化在德国传播开了,源远流长。

  【作者李立系德国纽伦堡中文学校校长、中国留德学者计算机学会主席

【责任编辑:张金杰】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