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印尼雅加达的月饼“大又圆”

2018年09月23日 16: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中秋节前,印尼首都雅加达北区唐人街的月饼生意火爆。“又大又圆”的印尼月饼成为华人中秋节的最爱。图为雅加达最有名的“叶兴来”饼铺老板娘丁玉环展示也的月饼。 林永传 摄
    中秋节前,印尼首都雅加达北区唐人街的月饼生意火爆。“又大又圆”的印尼月饼成为华人中秋节的最爱。图为雅加达最有名的“叶兴来”饼铺老板娘丁玉环展示也的月饼。 林永传 摄

  中新网雅加达9月23日电 题:印尼雅加达的月饼“大又圆”

  中新网记者 林永传

  “今天周日,到唐人街买月饼去”。23日,记者随七旬华人郭居仁来到位于印尼首都雅加达北区班芝兰的唐人街,见识了印尼手工月饼的“大”和“圆”。

  老旧的唐人街上,多了不少售卖中秋月饼的临时摊点。中药铺、电器行、书店、食杂店门口的过道上,都摆上了月饼,有的是店家借着中秋商机临时增加的生意,有的是小贩租借店家的地盘临时摆摊售卖。一年一度中秋节,精明的商家和小贩都在抢商机。

图为顾客在“叶兴来”饼铺购买月饼。 林永传 摄
图为顾客在“叶兴来”饼铺购买月饼。 林永传 摄

  过往的顾客也比平日多了许多,让这个日渐衰落的百年街区显出了节日才有的繁华。华人、印尼本地人、甚至高鼻蓝眼的西方人....。.买月饼是今天唐人街顾客的“必修课”。

  “印尼月饼最富盛名的是‘叶兴来’,我买了几十年吃了几十年”。闪过来来往往的人流,郭居仁直接带记者来到“叶兴来”的铺位

  该铺位在临街拐向市场内十字路口的过道边。铺位的进深很窄门面却很宽,过路的人一眼就能看到铺里售卖商品的种类,月饼占据了大半个门面。

图为唐人街上售卖中秋月饼的临时摊点. 林永传 摄
图为唐人街上售卖中秋月饼的临时摊点. 林永传 摄

  见郭先生前来,正在忙碌的老板娘热情前来招呼。中文名字叫丁玉环的她是第三代客家华人,因为历史原因,已不会说也听不懂中文了。

图为唐人街上售卖中秋月饼的临时摊点. 林永传 摄
图为唐人街上售卖中秋月饼的临时摊点. 林永传 摄

  不会中文的丁玉环却将公公开创的做中国月饼的生意和手艺传承了下来并创新光大。

  丁玉环介绍说,公公叶兴来6岁就从中国福建省南安县随父亲下南洋来到印尼,十几岁开始在草埔、班芝兰一带用手推车贩卖食杂和小商品。上世纪六十年代,叶兴来用自己的名字作为商号和品牌开始制作月饼。

图为“又大又圆”的印尼月饼。 林永传 摄
图为“又大又圆”的印尼月饼。 林永传 摄

  在中印尼两国断绝外交关系的20多年时间里,“叶兴来”月饼慰藉了多少华人思乡盼团圆的悲情。每年的中秋节,印尼华人用它祭祀祖先;中秋夜用它作为贡品,祭拜“太阴娘娘”也就是月亮。

  “没吃‘叶兴来’月饼,就不算过中秋”,郭居仁说,这句话成为很多老一辈华人中秋前的“含叨”。

  2006年,80多岁的叶兴来过世后,做月饼的生意交到小儿子叶福来手中。看到丈夫对做月饼不是很有兴趣,丁玉环就挑起了这个担子。客家女的勤劳、聪明和诚信,让她不仅很好地传承了这门手艺和生意,而且还不断创新,使“叶兴来”名号更加响亮。

  如今的“叶兴来”,虽然标识还是“中秋月饼”,但已不仅是中秋节才有的月饼,而是一年四季都在卖的月饼。针对华人和土生土长印尼人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口味,丁玉环开发了不同的产品,榴莲、菠萝、莲雾、巧克力、奶酪……10多种口味的产品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记者看到,“叶兴来”的月饼不但个头大,而且特别圆,象极了圆满的月亮,包装也朴素简单。郭先生介绍说,很多人家里都常备它,可以作为正餐食用,“一个人一餐吃一个月饼就够了”。

  “中秋是重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生意最好的时候,我们专门为此推出了礼盒装的港式月饼,很多公司用它来赠送客户和慰问员工”。丁玉环展示了她的产品,只见小巧的木板盒及手提袋上,除了中文和印尼文的“叶兴来”“中秋月饼”标识外,以中国杭州西湖山水画为背景,“嫦娥奔月”的形象透着喜气和美感。盒内装着蛋黄榴莲、蛋黄豆沙、蛋黄豆蓉、蛋黄莲蓉绿茶口味的4个港式月饼。

  “过几天要再开一家新店”,麻利干练的丁玉环说,要让做月饼这门手艺一直传承下去。(完)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