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中式、西式带娃姿势大PK,差别让人惊呆了!

2018年12月03日 10:17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12月3日电 题:中式、西式带娃姿势大PK,结果我惊呆了!

  很多华人新手妈妈吐槽,当年逞强要自己带娃,如今把日子过成了动作大片……

  每天在正常和神经之间来回游走,从衣食住行到休闲娱乐,完全进入了一个不一样的生活状态……

  在国外,外国妈妈独自带娃并不新鲜,常常是一位全职妈妈在家带一堆孩子。

  同样是单挑带娃,为什么华人妈妈比外国妈妈更辛苦?

  除了外国妈妈心态比较放松之外,还与她们对孩子的付出形式和生活习惯有关。

  每次多配一道菜,都要说声了不起

  华人妈妈Yan:

  儿子比天大。

  平民的身子,贵族的胃。

  配餐标准参照高级营养师水平。一菜四汤,营养均衡,还得吃出满汉全席的味道。

  亲自下厨,事必躬亲。

  忙里偷闲研究新食谱,多配一道菜,就多一丝成就感,花式喂儿绝不怠慢。

  英国妈妈Susan:

  孩子胃没那么脆弱。

  英国超市,随处可见的半成和现成的婴儿食品,既然有现成的可以吃,还能及时补充营养,节约时间。

  何必亲力亲为,非要自己做?

  每天睡前第一句,先给自己打个气

  华人妈妈Qing:

  从未体验过孩子能如天使一般睡觉,一放倒就嚎啕大哭,离不开我。

  每晚两小时一次的夜奶也是逃不掉,睡觉也需要勇气。

  漫漫长夜,踏实觉就是一种奢侈。

  美国妈妈Lily:

  单独睡觉就是他出生的第一堂独立课。

  哭闹在所难免,时间久了,没有人配合他的表演后,就习惯自己玩着玩着入睡,夜奶省了,还能好好休息,双管齐下,堪称完美!

  每回兴起出门去,大包小包不够提

  华人妈妈Feng:

  带娃出门如打仗,大包小包一团乱,尿不湿、奶瓶、衣服、婴儿餐具……

  光小孩衣服就拿十好几套,担心他摔倒、吃饭弄脏了衣服,不够换。

  简直操碎了老母亲我的心!

  英国妈妈Steph:

  我就很佛系了,一两套换洗衣服足够多,只要保证人身安全,剩下的都不是事儿,随便他们怎么造。

  上一秒可能还在家干活,下一秒就带娃满公园里跑。

  说走就走的旅行,对我们来说,小case啦!

于淇 供图
于淇 供图

  习惯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和育儿理念,让华人妈妈和外国妈妈独自带娃时在衣食住行多方面表现诸多不同,但她们最大的差别则是对自我的关注程度。

  天生丽质难自弃,化妆却是过去式

  华人妈妈Mary:

  生孩子前,大牌护肤化妆品不离手,到哪儿都是精致的juju女孩,会呼吸的人民币。

  有孩子后,荷包彻底和大牌说再见,基本素颜朝天、首饰全免,所有的精力全部用来捯饬孩子。

  美国妈妈Bella:

  化妆美容照旧,眼线睫毛口红一样不能少,貌美如花。

  孩子则一切从简,长大后他们可以根据自己喜好决定style!

  为了萌娃耳目又一新,衣橱越换越大只

  华人妈妈Pei:

  以前网购的时间比睡觉都多,过季就换样,去年的衣服早已配不上今年的我。

  可现在,每天脑子里都是想孩子今天穿什么。

  自己的衣柜越来越小,孩子的衣橱越换越大。

  美国妈妈Lucky:

  我对衣服要求本就不高,大方得体舒服就好,碰到喜欢的也不手软。

  魔镜魔镜看看我,镜中自己在哪里

  华人妈妈Wu:

  孩子就是生活的全部,运动健身都是过去式。

  美国妈妈Bella:

  每周要有属于自己的两天,健身聚会是刚需,带娃也不能降低生活品质。

  努力,努力!我要变成万人迷

  随着新移民群体的增加,70、80、90 后妈妈逐渐成为新一代华人妈妈主力军。

  与以往相比,她们的教育水平整体更高。

  在没有长辈手把手的教导,生活的环境也是不熟悉的华人圈情况下,新一代华人妈妈反而另辟蹊径,通过社交网络缓解海外育儿的压力,开启了事业“第二春”。

  英国华人妈妈Wei:

  每天早上起来打开手机,微信上都是红红一片,未读信息几百条:

  宝妈婴儿健康问题,母婴产品打折信息,最近热门亲子活动。

  还有各种线下华人妈妈聚会、读书活动……

  我开始逐渐把注意力从孩子身上转移到自己身上,开始化妆打扮自己,参加社交活动,时不时给自己充充电。连老公都夸我,比刚认识我的时候更迷人!

微信截图
微信截图

  身处异国他乡,全职妈妈自我欣赏的诉求似乎快被忙碌生活所消磨了,作为新时代的现代女性,在承担抚育下一代责任的同时,也要懂得自我欣赏,学会自我充电。

  而这次事业“第二春”让妈妈们再次看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为自己而活。

  (来源:中国侨网官方微信,作者:于淇,ID:qiaowangzhongguo)

【责任编辑:梁异】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